查看原文
其他

只有收藏者的屋子才能和时间做游戏

知美术馆 2021-02-06


知美术馆旗下另一崭新非营利艺术空间(真宝艺术基金会空间|BAO COLLECTION)于2020年5月正式亮相上海,在申城徐汇梧桐深处一座历史建筑中揭开神秘面纱。此空间亦是知美术馆暨2018年以先锋姿态的“开”展重启2年之后跨越地域的全新延展。

知美术馆策展团队以“时间”和“边界”为灵感线索,以整栋大楼为舞台,呈现两个分别名为《时间的玩具》与《回音》的精彩展览,展览中的所有作品均为知美术馆创始人私人收藏。

(延展阅读:知美术馆新空间落地上海,艺术圈新物种?




“时间是最公平的执法者,只有收藏者的屋子可以和时间做游戏。”


顶层的基金会空间展出的《时间的玩具》是作为BAO COLLECTION创始人艺术收藏的实验首展。14位艺术家的作品,涵盖古代雕像、现当代绘画、摄影、装置、影像等形式,穿越时间与空间的维度,跨界并置,宛如历史的珍珠被“玩物者”的痴迷丝线所串联。


正如展览之名“时间的玩具”以别致精微的形式,呈现一个以艺术为帆,在时间中穿梭、玩耍的收藏者之家的逍遥状态。


策展人 | 于海宁



《时间的玩具》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来自于贺慕群的《玩具系列》,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贺慕群是中国现代艺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的画古拙浓厚,似钝实趣。面包、玩具、花木、水果,一切生活之趣皆提炼入画。超越时代感,亦无时间性,如大石落地生根,自有生命。放眼望去,整个20世纪都没有这样的女艺术家。BAO COLLECTION所藏《玩具系列》 大巧若拙,返璞归真,以浑圆的笔法、浓烈的色块描绘生活的浓浓温情。


《2009.09.28》,余友涵,布面丙烯,150 × 150 cm,2009


余友涵是中国九十年代前卫艺术运动里政治波普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余友涵的作品主要分为抽象、波普和风景三个系列,但其各个系列不仅在时间上相互穿插,在绘画语言上也存在着相互渗透。抽象性就一直是贯穿其全部绘画作品的重要线索之一。


《时间的玩具》展览现场


1980年余友涵开始抽象绘画探索,至今已经延续了40年。在由点、线条、块面组成的抽象画面上,我们看到了一场自我与自然的共生,看到了“循”与“游”的交织互动。


“循”,即为“循道”、“循环往复”。余友涵把艺术创作中追寻自然与艺术的基本规律作为目标,他的抽象画体现出万物周而复始运动变化的永恒规律。“游”,其一为变化发展,是基于形式逻辑上作品呈现出的实验性和丰富性。其二为逍遥游,数十年艺术经验的积累,伴随着年纪的增加,他的绘画作品越来越体现出从心所欲、自由自在。


《无题 I-654》,吴大羽,蜡笔纸本
14.8 × 10 cm,约1970-1980

《无题 I-654》中,吴大羽藉由蜡彩的对比的色彩构筑出一个诗性的空间,在其充满速度感的笔势下,观者可见一条天梯将一男一女分隔两端,二人仍张开双臂,渴望拥抱彼此。跳跃的红色呈现流动与奔放之美,与代表理性的灰色的地面相互映照,他把色彩的张力揉在画里,藉由简洁有力的线条,将对理想及生活的想像融入画中,在灰暗的生活状态中,显现着对于生命及未来的希望感,及前进的动力。

吴大羽一生追求创作时代性的艺术,作品着意于画面语言的探索,而非对真实物象的临摹。文革期间,他遭受红卫兵的批判与打压,为躲避官方监察,他转向在较小尺幅的画纸上,用蜡笔创作,方寸之间,展现他深刻的美学表达及坚持。

《吉祥如意》,卫天霖
油彩绘于木盒上,33 × 27 × 10 cm,1973

展厅一个别致的角落有一件充满时间感、带着温度的作品:一个绿色的手绘盒子,来自另一位20世纪老艺术家卫天霖。这位现代中国油画先驱者、美术教育家在75岁时亲手给自己的外孙绘制的用来放玩具的箱子,向阳花与大公鸡,饱满的盈盈绿色、浅黄的对称图案……一片美好的勃勃生机。如今盒子漆色已略有残缺,但那抖擞的精神劲儿、那份亲情之爱全都留在了每一个剥落的彩漆之间,沉淀在盒子的每一个边际里。


《铜如意柄香炉》,仇国仕
数码影印/纸基相纸,66.5 × 100 cm,2018

《镀金青铜龟形滴水器》,仇国仕
数码影印/纸基相纸,67 × 100 cm,2018

《无题》,仇国仕
数码影印/纸基相纸,66 × 100 cm,2018

《根木香架》,仇国仕
数码影印/纸基相纸,66.5 × 100 cm,2018


仇国仕来自一个历史悠久的艺术世家,他是明代重要艺术家仇英的后人,祖父为民国传奇收藏大家仇炎之。他的作品以摄影和把玩的姿态再现古器物洗尽铅华之后流露出的历史本真之色,幽微之美。仇国仕的作品温暖与克制并存、冷静与优雅共济。


《时间的玩具》展览现场


《2013/09/07 11:26 多云,2013》,秦一峰
底片印刷、木质、负片、LED灯、带一个底片的LED背桌
36.8 × 109.9 cm,2013


展厅的另一件作品来自秦一峰,他是艺术家,亦是明式素工家具的收藏家。他将镜头对准这些经历时代变迁的家具,用严谨的方式拍摄“衰变”的痕迹、通过创造性的解构摄影负片捕捉那些坐落于家具上的时间的风景。“衰变”是消失的在场,背后留有无尽的空间。


《时间的玩具》展览现场


《人类的状态(书)》,盐田千春

金属框、书、黑线,80 × 45 × 45 cm,2018


来自日本的当代女艺术家盐田千春的作品则幽秘而冷酷。一本打开的书被绵密的黑色纱线穿过后如失重般悬于空中,像一团屏住呼吸的气,书之暗喻的历史、知识、时间都被凝固、停滞,黑色纱线通过编织将思绪带入到更为广阔、无时间的瞬间中。


《无题(观龙的人群)》,陈福善(Luis Chan)
丙烯纸本,50.5 × 75 cm,1968-1985

陈福善,人称“福伯”,他是中国20世纪艺术史中的一道谜题。20世纪50年代,陈福善最贴切的头衔是:香港的现代主义者,一个大神级的称号。他一人幻化出一个难以归类的绮丽新世界,一个现代艺术史的神话小宇宙。

福伯笔下的奇幻世界是摸不着边际的长梦。意境离奇荒诞,色彩、结构、线条都自由率真。画中人身着华服,头戴美冠,古人、今人、华人还是洋人不甚分明,小龙、怪鱼、精灵时常出没……熙熙攘攘,热热闹闹。你会看到一个人从这里出现,又在那里消失,一切情节都在流动,真实与虚幻相生相灭。福伯天赋异禀,仿佛从潜意识勾画香港众生相,见证并展现了香港这个华洋杂处的都市在百年巨变下的独一无二的复杂文化情结。


《佛陀头像》,佚名艺术家
片岩,11 × 12.5 × 15.2 cm,约公元二世纪

这是一尊来自贵霜帝国时期键陀罗地区制作的典型作品。以石质细腻的青灰色片岩雕成,佛陀面容呈优美的椭圆型,双眼呈细长的杏仁形,中间为一微凸起的白毫圆点,眼皮厚重,半睁垂视,丰满的双唇嘴角紧抿,希腊式挺直的鼻子与波浪式向后梳起的卷发透出浓郁的古希腊风味,整体经过精细的打磨后,佛陀的容貌宛如一位英俊迷人的混血王子,精致清朗的五官在青灰色片岩的印衬下,神情更显冷峻平淡,希腊艺术风格在此体现的非常明显,但佛陀独有的瑞相——两眼之间的白毫及头顶卷发下隆起的肉髻——则说明了他是来自印度的圣人。希腊式的容貌轮廓与东方式的精神内质,完美地结合在这尊优美动人的造像上。


《海面-在路上》,李舜 
书籍页面上素描 收藏级艺术微喷,200 × 100 cm ×2,2018

八五后艺术家李舜,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李舜擅长捕捉光影,但他拒绝被贴上摄影艺术家的标签。他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艺术家,只是目前在做的是与摄影有关的创作,是把摄影与绘画、书法、雕塑等其他艺术门类相融合的工作。他的创作呈现出多样性的状态,尤其注重各种媒材的表现力。其作品内涵密集,对他而言,摄影艺术的目的,始终是如何专注于作为某种体验或感受的图像,为此应该去进行意念的生成和领悟的喻示,由接受性视觉印象走向积极性视觉表现。
选择“大海”作为表面上的创作主题,是因为李舜觉得人们了解历史的途径很多,一般人主要是通过神话、诗歌和小说(电影),大海翻云覆雨深不可测,你很难看到“真实”的大海,就像你也几乎不可能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一样。

这是艺术家“纪实摄影和写实绘画艺术性”质疑的观念性创作。艺术家用摄像机单机位定焦去拍摄一片海域,随后取该海面录像中的一帧,将其用素描的形式手绘于《在路上》的页面上,再将该帧海面影像的负像效果高清打印与其并置。


《无题》,阿德莉娅·桑托莉,木板油彩25 × 30cm,2019

阿德莉娅·桑托莉1969年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有着哲学、心理学和美学研究背景的她,在2004年作品选入BP肖像奖,并被邀请参展伦敦国家肖像画廊展。在阿德莉娅·桑托莉看来,入夜后,每个人都会进入自己最秘密的领地——梦境。美梦也好,噩梦也罢,就像一场午夜后展开的巴洛克舞会,精彩纷呈。

《平衡》,黄鹤
布面丙烯,120 × 160 cm,2018
 

黄鹤一直不断尝试人体与空间关系的各种可能性,那些受控制的戏剧形式、色彩、形体和神秘的氛围,多次出现在黄鹤一系列的作品中,呈现出强烈的、极具虚实之间的舞台剧体验。黄鹤善于从习以为常的图像和现实情景中发掘潜在的幻象。他吸收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内在特性,用简单的形和幽暗的色彩,并且混合了多种涂色方法,营造出一种静态的固定程式的滑稽场景。

电影般的截图和现实元素的碰撞,叙述人物和道具不同关系的冲突,建构起一个形式与秩序都有一些窄小而怪诞的手办房间。在最新系列里,黄鹤用类似于马戏团表演者的形象来讲故事——关于成长,关于压抑,关于控制——是一种隐藏在表演背后、不被理解的莫名感伤。观众似乎置身一辆在美国西部流动的马车,在动荡、孤独和狭窄的盒子里看一场freak show。

黄鹤,内向少语,羞涩,很像反复出现在他画中那些半大不小的孩子们。

在封闭空间内的角落,一个小女孩儿在沙发上努力保持身体的平衡。在圆形、方形、长方体中,简洁而生动的几何结构、红黄蓝的主色分配、粗细错落的线条隐喻着多重的平衡关系。而这些复杂关系的平衡者就是这个沙发上的孩子,她仿佛正在游戏,地上掉落的纽扣是她的玩具,时间则无从而知。


左:《发怒的猫右:《菠萝头
烟囱,布面丙烯,22 × 16cm,2018

《时间的玩具》展览现场


烟囱,一个不完全属于当代艺术圈,也不完全属于漫画圈的宅男。当烟囱将漫画中对情节的把控和对细节的处理转化到架上绘画时,作品便独具镜头感。这些架上绘画多以朴实的小画为基础,作品内容往往以“自己和猫”为主角,夹杂着大量杜撰出来的空想,让观众误以为作品即为艺术家本人的生活,“真实”地参与其中。

因为小,烟囱对小画设定的目标也简单放松,就是每次面对画布就来一场测试自己绘画能力的风格实验和冒险,尽可能去追求每张都有所不同的画面形象,可以是写实的,平面的,渐变的,都可以玩。画画就是这样吧,不断建立新的规则,然后又审视它,改造,打破它,提升难度,更好玩一点。尽管绘画历史上已经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绘画仍有吸引力,吸引人去建立,打破,迷失,发现。


《想太多,就……No.3》,萧昱

影像,2分01秒,Edition 5 of 5,2015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萧昱的作品涉及当代社会生存处境等人文主义议题,以丰富的视觉表现形式探索艺术语言的表达潜力。

竹子在外力的破坏作用之下,内部的竹纤维扭曲着强行的暴露在外。竹子不卑不亢的意识形态和背后的力量不言而喻。这种有着强烈东方美学气质的植物早已固化为东亚文明的精神象征,而选择它作为主要创作材料无疑成为了更具野心的选择,将其从特定的文化意涵中解放出来,在当代赋予其全新的观看方式。


《时间的玩具》展览现场



  关于真宝艺术基金会  




知美术馆位于中国成都新津老君山脚下,总建筑面积为2353平米。外形内敛、极具禅意,由国际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运用流水、瓦片等元素,使建筑与自然有机相融,空灵寂静,动静相宜,尽显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美术馆VI系统由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设计,由美术馆外观瓦片的元素构成,形成富有变化的水波纹样。

知美术馆旨在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语境中,探讨东方美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与此同时,“知”完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已知朝向未知,从眼前朝向无限。因而,知美术馆还将探索人自身的灵感与高科技的融合,在新媒体艺术领域进行前沿的可能性探知。建立对艺术史的完整度和开放性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收藏及策展系统。
 “万物、见解、常新”是知美术馆的核心理念。
花样年·知美术馆知美术馆是经成都市民政局依法登记,并由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1777.HK)资助的民办非企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