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外环路上的漂泊者 Author 姚华松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公达家书第17封

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第三届南国学术研习营各位同学: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广州大学第三届难过学术研习营中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子板块,下面由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质性研究方法的几点体会。

      我们知道,社会学是研究人和人群的行为特征、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学科。既然是一门学科,和我们是社会学专业的专才,就得区别于一般人的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现象的描述,我们会对“什么与什么有关系”很敏感,我们会追问“有什么关系”“有多大关系”以及“怎么度量这种关系”。换言之,我们把我们自己界定为专业人士的标志之一是,我们骨子里把社会学与理性、科学、计算、计量、度量、严谨、标准化、统一化、均一化等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在科学主义的导向下,我们要提出系列假设/预设,我们要推演出系列模型,我们要提供说服力强的证据,我们要计算出让人信服的数据。否则,我们很难说我们是科班出身,我们是正统的社会学的专业人士。

      所以,我强烈的建议你们要好好学习社会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多多向那些擅长社会学量化分析的大咖们学习,认真学习精读和钻研他们的文章,这一定会让你们尽快专业化,加速你们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学人。真不是自损,对于社会学而言,我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我甚至都不是社会学出身的,我本硕博一直学习地理学,其中一个分支叫人文地理学。只是,我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会偶尔运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


      我开始接触到的质性研究

      谈到质性研究方法与我的缘分,得从我念博士谈起。那是2005年,我来到中大读博,我的室友是人类学博士,他叫罗宗志。你们明白的,人类学是比社会学还社会学的学门。人类学强调“走进局内人”“参与观察”“走进他者的世界”。在中大,三年期限的人类学博士毕业的基本条件是田野调查时间不得少于两年,两年制的人类学硕士毕业的基本条件是田野调查时间不得少于一年时间。记得我入学的第一天,我和室友彻夜长谈,他和我聊起他多年来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巫医的调查故事,他说他最初去那里做调查,前半年从来不谈学术,只做一件事情——和当地人搞好关系,他吃住在巫师家里,巫师的身份平日是农民,五点起床干活,他也五点起床,别人大口喝酒,他不会喝酒也大口喝酒,他每次去的时候都买一些糖果给老人,还会带一些三级片给村里的年轻人,糖果给老人和小孩吃,半夜在被窝里和年轻人一起看三级片,不带一丝害臊。拉近距离,成为当地人的朋友,这是他前半年的唯一目标,至于后面的访谈,那就是顺理成章和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我被这种研究方法深深震撼。我开始迷信这种方法,我开始对我之前在本硕期间从事地理学习与研究接触到的玩年鉴数据、搞一些结构方程模型、做一些漂亮的GIS图件等产生质疑:我觉得人文地理更多关注空间,而长期忽略了人,或对人的因素尤其是个体化行为和感知重视不够。

      那以后,我和罗博士一有空就经常穿梭于广州、佛山和东莞的大街小巷,我们一周一次深夜食堂,我们经常请拾荒者吃饭,我们走访广州畲族人学校,我们经常去回民餐厅打牙祭顺便看人家做礼拜,我们经常光顾韩国人集聚区(广州白云区远景路),我们还时不时午夜去考察城中村里的站街女。


      我自己所开展的质性研究

      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开展质性研究的例子——广场舞大妈的社会空间研究。那是2013年,我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娃,爸妈从湖北黄冈农村老家过来帮忙带,我才有了和他们朝夕共处1年的机会。坦白说,在此之前这样的机会寥寥,打上初中开始住校,高中去了县城,此后大学、研究生和工作则远赴武汉和广州,密集接触则仅限于寒暑假。换言之,我们彼此深度卷入对方日常生活的时机并不多,我很难说我很了解我的爸妈,爸妈亦然。一年下来,我和妈妈在价值观、认知层面的巨大差异,使得我们相处不甚愉快;爸爸则因为生性内敛,不喜外出和社交,宁愿终日呆在家里玩IPAD“斗地主”以消磨时光,伴随而来是各种身体不适。无奈,我只能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次年回乡,回归他们习惯了一辈子的老家。我很遗憾,感觉自己很失败,囿于自己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有限,始终无法帮助二老适应广州,不能像别的家庭一样,可以与父母、子女三代同堂、和睦相处。这也让我开始思考,那些大量进城帮子女带娃的“老漂族”们是如何做到适应都市的生活的?他们每天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面对陌生的大都市及与子女相处可能引发的各种冲突与矛盾,他们拥有怎样的生存智慧去理性化解?家里老人不在广州,加之2016年我有了二孩,不得不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奶爸”:我踩着一辆电瓶车,小的坐前面,大的坐后面,去公园,去广场,去热热闹闹的群众生活中间,四处遛娃,这几乎成为我和孩子们每天的日常经历跟体验。遛娃过程中,我经常接触一些广场舞的场景,恰好孩子们喜欢驻足观看奶奶们跳舞,每次可以逗留不少时间,我也因此有了宝贵机会和热情的阿姨们交流一番。

      她们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她们开朗、热情和大方。我知道,我开展调查研究的机会来了。慢慢地,我从中结交了一些朋友,同她们一起聊天、喝茶和爬山,尝试走进她们的日常生活。

      我遴选了3类广场舞社区为研究案例,包括以本地人为主导的老城区广场舞社区——明月社区广场,外地人主导的郊区广场舞社区——三泰公园和有效利用社区周边遗留下来的城市闲置公共空间的广场舞社区——广州大桥底,采用深度访谈为主的质性研究方法,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

      研究发现,广场舞不仅是一项城市娱乐休闲活动,而且是有助于建立和改善都市社会关系、增强地方认同感的社会空间实践。同时,广场舞不仅体现了都市人的健康与运动需求,更体现了他们在现代化冲击下克服孤独寂寞、渴望社会交往的精神需求,也为现代城市的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打开了新的空间。我们知道,广场是社会关系的孵化器与发生器,广场附着、再生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人地关系。这种从物质空间(健身功能)到社会与文化空间(非健身功能)的升格,是空间择取、空间冲突与矛盾解决、社会资本的衍生与再造、历史记忆与集体生活体验的回归、身份认同的建构及发展自组织等一系列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广场舞对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意义差别分析,广场这一公共空间是具有多重意义建构的社会空间,这种空间的生产或建构与中国的市场化和城市化发展紧密关联。对本地人而言,广场是再造社会集体生活、延续同事关系的社会空间,某种程度上发挥了类似单位社区的意义,有效弥补了市场化改革后单位社区瓦解留下的社交空间空缺,广场舞缓和与消解市场化给习惯了组织化集体生活的单位职工带来的社会与文化冲击,提供了再融入“社区”的渠道。而对外地人而言,广场成为他们社会网络异地生产、生活方式再塑的社会空间,某种程度上发挥了类似家乡社区的意义,对因迁移而导致的社会关系断裂具有再造与修补的作用,它填补了快速城市化下移民尤其是异地农村居民迁移到城市后业余活动欠缺的空白,帮助外来移民了解和适应本地文化与本土生活方式,促进异地农村移民更好地融入城市、增进居民的身份认同和地方认同感,有助于居民的自组织行为和社区能力的建设。


      我所理解质性研究的意义

      质性研究有什么意义呢?对我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质性研究让我们的研究与人生更加真实,让我们的身体与灵魂相对统一,让我们有机会过一种反结构化、反程式化的研究与生活。质性研究可以让我们的研究与日常生活尽量统一起来,让我们的研究与日常生活高度关联起来,让研究更加接地气,让研究回归“附近”和“生活的本真”。我本人是一个真实的人,我希望我的生活尽量真实,我的研究也尽量真实。我不想做那种与我日常生活没有关系的研究,我希望我的研究与我的生活尽量相互卷入。这样,我的生活也是研究,我的研究也是生活,我希望我的身体与灵魂不至于太脱节。要达成这种夙愿或人生状态,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口述史等调查方法,重视从局内人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重视文化情境,学会“去研究化”“去学者化”,学会“当地人化”“当地思维化”,从而尽量逼近真实的社会事实。

      其次,质性研究让我们告别那种冷冰冰的数字与模型,让我们变得更有情怀与温度。质性研究让我们与我们的研究对象产生一种亲密关系,我们的研究对象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模型,我们是在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灵性的人,我们在日渐了解我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的同时,也在试图建构与极大增进我们与我们的研究对象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感觉就好像是我们是在和我们的研究对象谈恋爱一样,恋爱的感觉很奇妙,你们都懂的。

      最后,质性研究是量化研究的重要补充,它让我们倍加珍视那些鲜活而生动的社会事实。我们需要反思传统的量化研究:因为真实的社会与生活与理论模型、假设有出入,甚至大相径庭。何况,有的东西本身就难以量化。比如幸福,快乐,这些很主观的东西,很个体化的东西,我个人的观点是很难量化和标准化,我也不建议量化。我意识到我本硕期间的量化研究和数量分析在某种意义上进行了抽象化处理,它一定程度遮蔽了鲜活而生动的社会事实,而质性研究则可以一定程度弥补那些被抽象了的和被遮蔽了的东西。一句话,质性研究是量化研究的重要补充。


      质性研究的几点延伸理解

      第一,质性研究更加强调社会事实背后的文化系统的深度与全面考察。

      第二,质性研究让我们更加关注故事、情节和那些细微的且沁人心脾的东西。

      第三,质性研究在弱势群体研究、底边社会研究、女性主义研究、异族群体研究等方面有独到优势。

      第四,质性研究可以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真实,更加接地气,做研究甚至做人更加真实、舒心、有温度、有情感。

      最后,我以一个学习过质性研究方法学生的感叹作为本次分享的结束:

      这一研究让我第一次感觉到学术和生活是如此地贴近,而每个人的经历又都是如此的精彩。它使我深深被这一研究方法和它所体现的人文和平民精神所吸引,并让我对自身和许多自我固有的观念进行了反思。我第一次感到,做人与做学问竟然可以如此地统一。

      谢谢大家!


社会学系副教授:姚华松

2020年7月26日



特别说明:2020年7月26日上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姚华松博士与参加广州大学第三届南国学术研习营营员所开展的学术对话。


家书联络

成美好(2812975317@qq.com)

张淑欣(1223990451@qq.com)


谷琶公告||《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招聘启事

谷琶公告||数据、文化与社会:定量社会科学前沿议程

谷琶公告||“新时代流动人口治理与社会服务创新”征稿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

谷琶公告||“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稿

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

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谷琶特辑||“服务国家,十分专业”:广州大学行政管理谷琶特辑||“服务社会,十分专业”:广州大学社会学
谷琶特辑||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招生宣传片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本科招生要览
谷琶特辑||行政管理:厚德博学,笃行理政
谷琶特辑||社会学:格物致知,达世济民
谷琶特辑||广州大学2020年本科招生咨询渠道要览
谷琶资讯||致2020新生:广东省学生资助政策一览
谷琶特辑||魏明海:加速创建一流创新型都市大学谷琶特辑||广州大学2020年本科招生计划和亮点谷琶特辑||广州大学分省分专业往年录取分数统计谷琶特辑||志愿填报思维导图:如何科学填报高考志愿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