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缅怀!致敬!“震碎旧世界的惊雷”!

上海大学 2022-10-12

   关注上海大学及时掌握权威信息,了解学校最新动态!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

庄严巍峨

上面闪着金光的碑文

镌刻着一个民族对英雄的敬仰



今天(9月30日)

烈士纪念日

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烈士的功勋彪炳史册

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


我们永远铭记

他们为拯救民族危亡捐躯

用鲜血染红旗帜

用生命照亮来路



1922年,中国共产党主导创办并实际领导的

第一所正规大学上海大学成立

“红色基因”根植于

每一位上大师生的血脉之中

2022年,是上海大学的

“传扬之年、迎评之年、笃行之年”

传承红色基因 创建一流大学

百年初心 历久弥坚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师生

为各地党团建设和革命事业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期“久久溯源 百年传承”系列

一起走近革命先烈——张太雷




有这样一位青年

他曾说:

“生活多可爱啊,

我们将来的新社会,一定比现在更美好”


与那个时代的许多青年人一样

他也给自己取了一个

表达自己情感的名字

而这个名字

则在历史的长河中更加闪耀

——张太雷

意思是化作惊雷,改造旧社会




“震碎旧世界的惊雷”

——革命先驱张太雷


作者:冯海龙(张太雷外孙)




“1927年12月12日,张太雷领导广州起义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今年是95周年。张太雷是上海大学校友,我向上海大学的师生介绍他的生平事迹,作为对他的缅怀和纪念。”




张太雷,原名张曾让,1898年6月17日出生于江苏常州运河边外祖父家,一个自产自销的手工业者家庭。张氏曾是常州名门望族,后来家道中落,父亲为他取字泰来,希望他的到来可以让张家否极泰来。长大成人的他,取泰来的谐音,为自己改名为“太雷”,希望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为此,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乃至于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张太雷8岁时,父亲张亮彩因病去世,生活的重担压在了母亲一人身上,凭借着在亲戚家帮佣的微薄收入,母亲和太雷姐弟三人,艰难度日。生活的清苦并没有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太雷自幼天资聪慧、品行端正、勤奋好学,深得邻里和族人好评,在亲友的资助下,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常州府中学堂是实行新式教育的江南名校,时任校长屠元博是同盟会成员,学校教员中有很多是留学归国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胸怀理想,忧国忧民,以社会现实为教材,向学生介绍孙中山,介绍各种进步思想,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著名的共产党人,瞿秋白,张太雷。


1916年,他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在校期间他勤工俭学,凭借优异的外语能力,担任《华北明星报》的兼职翻译和编辑,从而结识了俄籍汉学家鲍立维(俄共秘密党员),成为他的翻译、助手。他经常利用休息和自习时间为鲍立维翻译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情况的文章和马克思主义著作,运送这些著作和宣传品往返天津与北京之间,参与鲍立维与北京大学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联系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传播活动。张太雷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是天津学生运动的骨干,开展各种组织和宣传活动,为国为民,奋勇抗争。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推动建党,通过鲍立维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取得联系,张太雷积极参与其中,担任翻译和联系工作。


1920年,张太雷从北洋大学毕业。此时22岁的张太雷,胸怀天下,意气风发,他放弃当时世人眼中高级知识分子“富足安逸”的生活前景,誓为天下人“谋将来永远幸福”, 义无反顾得走上充满艰辛和危险的职业革命家道路。天津大学档案馆至今保存有张太雷未领取的北洋大学毕业证和毕业考试成绩单,见证了他当年为信仰抛弃一切投身革命的决心。


张太雷北洋大学毕业证书


19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共北京支部成立,张太雷是其中的重要成员。根据支部的安排,他与邓中夏等人在长辛店开展工人运动,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同年11月,在天津创建了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实现社会主义为宗旨的天津历史上第1个中共党团组织——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张太雷担任书记。同时创办了团的刊物——《劳报》《来报》,开展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宣传,并且与唐山煤矿和铁路工人建立密切的联系,天津青年团组织是同时期各地青年团早期组织中比较正规和优秀的组织。

 

1921年2月,张太雷奉命赴苏俄伊尔库斯克,担任刚刚成立的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的书记。他领导建立了中国科的工作制度,担负共产国际对国内各地中共早期组织的情况沟通和指导工作。他是第一位在共产国际担任职务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6月,张太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当时中共“一大”尚未召开,这是襁褓中的、尚未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代表第1次参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高层级的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1921年6月张太雷,瞿秋白,俞秀松参加共产国际三大时的照片。后排左四为瞿秋白,左五为张太雷,前排左七为俞秀松。


他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大会提交了一篇15,000字的长篇书面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向共产国际提交的第1份有关中国国情、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党组织情况的综合报告。这份报告有助于共产国际全面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确认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能够代表和领导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方面产生重要作用。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开幕,张太雷主持会议,致开幕词,并作关于团纲和团章草案的报告。会后张太雷当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委员。


1924年张太雷在莫斯科的个人证件照


1924年8月,他在参加共产国际“五大”和青年共产国际“四大”后回国,以青年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的身份参加青年团中央局的工作。


1924年9月,他开始在上海大学任教,主讲政治学、政治学史和英文。


当时的上大学生阳翰笙回忆:同学们听说太雷同志来给我们讲授英文都很兴奋。教务处通知准备的教材是列宁的《论帝国主义》。我第一次见到太雷同志是在课堂上。他那时才26岁,长得很清秀,彬彬儒雅,戴一副近视眼镜,很有学者风度。他英语说得流利、准确,讲课文时总是先用英文讲一遍,再用中文加以解释,把英文难懂的地方向我们认真解释清楚,给学生的印象很深。太雷同志讲课时慢条斯理,从容不迫,毫无剑拔弩张的样子。他讲课说理透彻,观点分明,富有说服力。他从理论上分析帝国主义的实质,阐明帝国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特别是举出当时声势赫赫但外强中干的英帝国主义为例,分析其基本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前途。

 

1925年1月,张太雷在青年团“三大”当选团中央总书记。大会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且通过完善组织和规章制度,使共青团成为中国社会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运动的战斗核心。同时,张太雷结束在上海大学的教职工作。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国共合作” 破裂,大革命失败。在国民党反动派“宁可错杀1000也不放过一个” 的白色恐怖之下,短短几个月,大量的党组织遭到破坏,被杀害的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多达31万人,共产党员由6万人锐减至1万人。信仰不坚定的共产党员脱离了党组织,一些人自首变节甚至成为叛徒,很多坚定的共产党员也茫然不知所措,看不清方向,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在此危难时刻,张太雷临危受命,与周恩来、李立三、李维汉等组成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常委会决定:举行南昌起义,举行秋收起义,召开党的紧急代表会议。


张太雷参与负责筹备召开党的紧急代表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总方针,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为全党指明了方向,坚持信仰、凝聚人心,保持了党的旗帜和组织,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组织革命群众对国民党反动派发起悲壮的反击,在血泊和坎坷中反复探索通向胜利的道路。


 “八七会议”会议后,张太雷担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南方局书记、广东省委书记。


他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指示,领导广东省委和各级党组织,在白色恐怖的恶劣条件下,为起义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准备工作。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中国共产党顺利夺取了广州市区,成立中国第1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广州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第1次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号。12月12日,张太雷在敌情严重的情况下,身先士卒亲赴前线指挥,途中不幸遭遇敌人袭击英勇牺牲。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起义保存的革命火种和力量,最终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骨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起义的革命精神和探索中国革命成功道路的经验教训,成为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毛主席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三大起义失败,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

 

1920年毕业,1927年牺牲,他的生命像震碎旧世界的一声迅雷,惊天动地;像彗星划过长空,短暂而绚丽,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张太雷在年少时曾发下“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宏愿,他最终是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张太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卓越领导人,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把短暂的一生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革命先驱,千秋忠烈,张太雷同志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新时期的上大人不断前行,奋勇前进,书写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让我们一起铭记那些

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牺牲的上大师生

是他们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坚定理想信念,敢于牺牲自我

用他们的青春

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烈士精神永不磨灭!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上海大学融媒体中心】

撰稿:冯海龙

部分内容参考自:共青团中央

责编:周婷南


往期推荐

正式签署!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项目建设再加速!

继续锁定东方卫视!入洪流!

只等你来!上海大学融媒体中心招新啦!


点个“赞”和“在看”,共同缅怀英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