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情感

肖飒:如何释怀“委屈”?

肖飒 肖飒lawyer 2023-06-10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社会生活中不免有信息差和观念差,每个个体在与世界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被误解背黑锅等情况。有些人受到委屈后,沉迷下去,一蹶不振,有些人变成了“祥林嫂”,絮絮叨叨,逢人吐苦水,有些人表现得挺平静,但内心裂开了一个伤口。那么,如何释怀“委屈”,且听过来人分解。



“委屈”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的期待与对方的对待,差距太大。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个内心秩序感很强的人,一般而言,都会有寻找公平的本能。一旦有人对你做出不公平对待,你的天平就倾斜了,内心的秩序就容易失序。同一批进入某单位的学徒们,第三年有人出徒了,有人师父不让出徒,这时候有些徒弟会怨恨师父为啥对别人好,给别人机会,而打压自己,特别是看到其他人逐渐崭露头角,心里酸溜溜的。


橘生淮南,橘生淮北。自小生活在山东,虽然我们的教育风气相当浓厚,但来到北京,我才发现教育的宽度和师资确实不同。再后来,到了深圳、厦门,才发现人可以有另外一种追求,那就是不考公考编,而去闯荡去赚钱。当时,我犹如霹雳,心想如果从小在南方环境下长大,何以被“出人头地”逼迫得无处遁形。



个人能力与美好愿望之间的差距过大。有时候,我们不是生别人的气,而是自己跟自己生气。明明有追求有想法,但空有志向,缺乏没有经世之才,这时候,如果有人在旁边说点风凉话,那就容易破防。



/ 如何释怀“委屈”?/



当然,也许还有很多让我们委屈的瞬间,飒姐就不一一描述和抽象了。咱们看看,如何释怀这种委屈?


1. nurturing钝感力。多数成功的人都是高自尊的人,但高自尊常常意味着对外界事物比较敏感。通过高自尊我们走到一定的位置,到达一定的岁数,就要学会反向来缓解自己的紧张神经。培养钝感力是一件可以尝试的事,推荐励志经典《钝感力》,渡边淳一写的。


2.对人性要有起码的理解。人性的黑暗没有见过,别人的痛楚没有共情过,对嫉妒心没有起码的防备,愚蠢而单纯的同学确实不少。只有你了解人性之恶,也见过人性之善,才能够比较平静地对待那些“不公平”对待你的人。如果受到挫折,还不能长个教训,那就白白受了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地爱,也没有无缘无故地恨。等你见过地黑白越多,你承受委屈的能力也就越大。


3. 与其抱怨出身和原生家庭,不如想想如何改变。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有一次到老家一座千年古刹旅行,看到石板路被顶起,绿绿的小植物从夹缝中撑出更大的生存空间。没有好风,也要上青天。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再不济,可以看书,从书里阅尽历史,看惯红尘,追一追颜如玉,想一想黄金屋,储备起来,待后生。


4. 好心好意办瞎事,也是常有的。我高中时是团支书,班上有同学家境贫寒,经常馒头加盐当午餐,我偷偷给人家塞了一根火腿肠,结果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顿。那时候,我就知道,除非别人向你求助,不要自我感动施舍别人,伤人自尊。



5. 睡前默念:一切都会过去,与我相关的都会欣欣向荣。这是一位前辈传授给俺的真经,效果不错,转赠给读者们,手留余香。


6. 把委屈当作勋章而不是伤害。宰相肚里好撑船,这个古谚是有道理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社会阶层,都有各自的委屈,如果把每次的委屈都当作一万点伤害,那确实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但转念一想,如果把委屈当作成功路上的考验,是非经过不知难,在尘埃落定之后,恐怕这些委屈还会是你的勋章。





写在最后




当然,释怀委屈还有更common的做法,比如大哭一场,找知心好友喝酒等,虾有虾道,只要能让你觉得宣泄痛快,在咱们不违法犯罪的情况下,飒姐都不干涉。但越长大,委屈就会越多,咱们得多层次多角度解决问题,大委屈有心法,小委屈有睡前“小念叨”,一切都会过去,我们必将迎来生机勃勃。学着做一个达观的人,即便人心险恶世道未卜,又如何。

获取详细资讯,请联络飒姐团队

 sa.xiao@dentons.cn

【 guangtong.gao@dentons.cn】

飒姐工作微信:【 xiaosalawyer】

飒姐工作电话:【 +86 171 8403 4530】


精彩回顾





原创 | 中国版监管沙箱,未来可期肖飒|深度分析!币圈安全丑闻案
肖飒:NFT交易所,中国合规探索
真实案例|非法集资!BTC是资金?
肖飒:继续挖矿,法律后果如何?法律|允许国人持有BTC的态度会变吗?









肖飒法律团队,一支以学术业务立身的法学硕博团队。垂直深耕于“金融+科技”行业,对创新业务有独特的研究优势和一线实务经验。


团队创始人肖飒女士,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申诉委员、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首批北京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专业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硕实务导师、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访问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兼职导师、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工信部信息中心《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编委会委员。著有虚拟币规制畅销书《ICO黑洞》、合著学术书籍《网络金融犯罪的刑事治理研究》等。在《证券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财新》《经济观察报》等发表过近百篇署名文章。


坚守法律,让金融人+科技人远离“囹圄”!


办公邮箱:sa.xiao@dentons.cnguangtong.gao@dentons.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