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慈善学人 | 陈涛: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拆掉知识的围墙 公益慈善学园 2023-03-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对于解决新时代的“三农”发展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而社会工作可以在此战略的实施中扮演重要角色,从而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社会工作在营造乡村社区共同体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乡村要实现振兴,需要具备综合性的各方面条件。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有兴旺的产业,有生态宜居的环境,有文明的乡风,还要有有效的治理和富裕的生活。这一切,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乡村居民安居乐业、共同生活良好进行的乡村社区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乡村存在的问题就是这样一种社区共同体的衰落乃至解体,或者说是乡村社区共同体的瓦解与消失,在现实中表现为乡村居民之间的联系日益减弱,甚至呈现为“原子化”的状态。由于缺乏一种共同体,乡村发展的其他各个方面也难以实现,无论是产业发展、环境建设改善,还是文明风尚的形成与提升,以及治理的改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当然,这又与构成乡村社区共同体的人口要素出现的变化,也就是青壮年有生力量减少有关。


要实现新的乡村振兴,核心是要重建乡村社区共同体,并使其在乡村的全面发展中起到主体作用。在这一方面,社会工作的角色和作用具有关键性。从专业能力上说,社会工作最擅长培育和改善人们之间的关系,促进和增强不同个人、群体的联结。它的小组工作方法、社区组织方法等,十分有利于强化乡村居民的联系,从而推动乡村社区共同体的建设。


从已有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效果来看,无论是以服务乡村中某些弱势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妇女)为主的工作,还是直接进行社区居民组织培育的工作,或者是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工作,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乡村居民间的互助与社会网络的发展,促进了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建立和增强。凡是有社会工作者在的乡村,居民更能感受到一种生活共同体的氛围。而当社会工作者更自觉地以培育乡村社区共同体作为工作目标时,他们所开展的促进居民参与、相互关爱和集体行动解决共同事务的各种实践,更会带来乡村社区共同体的复兴与发展。在当前我国乡村的现实面前,社会工作者的进入对于重建和发展乡村社区共同体是关键性的。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不是在城乡隔绝状态下乡村的单方面复兴,事实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不可能追求此种目标。相反,它一定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乡村复兴和振兴。无论是现代农业和新型产业的发展,还是风尚文明的提升,以及生活的满足与治理的完善,都必须在城乡融合中实现。但正是这一点,给乡村居民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适应与外部联系日益紧密的形势?如何在其中善用外界资源与支持,同时避免各种风险?如何在融入一体化的发展中找准乡村的定位……这些都是摆在乡村居民面前的新课题。


在这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去陪伴和协助乡村居民共同应对。首先,社会工作者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城乡融合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力量。同时,他们能够更好地站位,既带来外部的新元素又理解乡村居民的利益与关切之事,通过自己的行动尽力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其次,他们可以亲自协作或链接资源,搭建乡村居民与外界更合理有效的关系,协助乡村在各项发展中走得更加平稳顺畅。在一些地方,社会工作者通过“城乡合作—公平贸易”实践,较好地协助乡村参与到城乡融合的发展中并取得实效。在更多地方,社会工作者根据乡村居民的需要为乡村链接各种外部资源,并促成这些外部资源力量适应当地的情况、服务于乡村社区共同体建设这一目标。这些都是社会工作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能够起到的作用。




本栏目获得北京亿方公益基金会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