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音频、报道|陆谷孙:悬疑的乐趣——《哈姆雷特》(纪念陆谷孙教授)

2016-07-28 讲座图书馆


著名学者、翻译家,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陆谷孙先生于728日下午在上海新华医院逝世,享年76岁。

先生专于莎士比亚研究和英汉辞典编纂,曾于2010815日来到上海图书馆,为当年的上海书展“经典3.0”举办一场文化讲座:悬疑的乐趣——《哈姆雷特》。讲座现场座无虚席,还有众多年轻人坐在走道空地,大家聆听先生风趣幽默的演讲,从悬疑中了解经典名著的深意。回望生平点滴,我们以当年的一篇报道和讲座录音作为纪念,愿先生一路走好。

 

【上图讲座音频】

编号:YP100815

 

悬疑的乐趣——《哈姆雷特》

 

陆谷孙

2010年8月15日 上海图书馆



请在wifi环境下播放

方法一:快听音频

长按左侧二维码,

然后选择:

识别图中二维码

方法二:

  移至本页底部,点按左侧的<阅读原文>。  

注意:为使录音连续播放,请事先在手机的设置中关闭“自动锁定”功能。



非常欢迎您在听完讲座后,把感想或建议通过本页底部的 写留言 发送给我们。



炎炎夏日,上图多功能厅内却是座无虚席。复旦大学杰出教授陆谷孙先生正在为大家进行一场生动的讲座“悬疑的乐趣——《哈姆雷特》”。

满头银发的陆老师首先用他风趣幽默的言辞向我们阐述了何谓悬疑,即悬而未定的东西。陆谷孙老师说,他自己相当喜欢这个“疑”字,因疑而读,读后生疑。

陆老师拿中国的红学和西方的哈学(即哈姆雷特学)作类比。很多红学的研究人员一直质疑:《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究竟是谁?是不是曹雪芹早已把结局写好?这样的情况同样也发生在《哈姆雷特》身上——《哈姆雷特》的原作者到底是不是莎士比亚?陆老师首先幽默地肯定:莎士比亚这个人真实存在,并简述了他传奇的一生,而且,他的生日与死忌是同一天,终年52岁。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出38个剧本,1378个人物,当中包括有帝王,将相,学者,谋士,市井小贩……如此多而杂的戏剧人物是否都是莎士比亚所写?而作品中所提到的各种天文、地理、物理知识,非一般人所能了解的了,而写作者应该是个到处旅行,见多识广的人。专家学者质疑道,莎士比亚不过是出生在小城镇里的一个普通的家庭,怎么会有如此的见识?并且,人们还对莎士比亚是否在文学学校接受过教育产生疑问。目前,人们并没有找到任何证据及文献来表明莎士比亚曾在这所学校中学习过。何况一些名人,包括马克吐温、佛洛依德等,都对莎士比亚是哈姆雷特原作者这件事表示疑惑。陆谷孙老师说,他认识的一位一直演莎士比亚戏剧的著名演员就曾对陆老师说过:“如果莎士比亚是莎士比亚的话,我就是罗马的奥维德和希腊的荷马。”可见,这位莎剧演员也不相信这么多部戏剧皆出自我们现在如此熟悉的莎士比亚笔下。

我们知道,托马斯•基德在更早以前也曾写过一部《哈姆雷特》,这位非凡的天才剧作家很可能也是《西班牙悲剧》和《菲弗沙姆的阿登》这两部迥然不同的戏剧的作者。而这部《哈姆雷特》很有可能就是根据《西班牙悲剧》改写而成。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哈姆雷特》的情节,更多的是摘自一本十三世纪丹麦史的法文译本。所以,莎士比亚只是《哈姆雷特》的改写者,而非原作者。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为了纪念已故的儿子Hamnet而写。但是,有人认为《哈姆雷特》的创作时间与儿子去世时间相差太远,这个推论不太可能。

关于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的疑问及悬念还有很多很多,但无论我们研究和讨论的结果是什么,都不能否认《哈姆雷特》是一部伟大的剧作。他告诉我们,命运这东西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它既像影子一样和我们形影不离,又似阳光一样温暖人心,但更多时候,像恶魔一样深邃可怕。要知道“上帝的意旨支配一切”。

在临近讲座结尾时,陆老师告诫我们,非英语专业的读者一定要借助英语字典,把《哈姆雷特》读下去。读后生疑,再把它研究出来,读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哈姆雷特。

郑鸣洁 2010.8.16



 



讲座图书馆网址:

http://www.jiangzuo.org


上图讲座网址:

http://www.library.sh.cn/jiang


讲座图书馆微信(订阅号)二维码


点播音频,请在wifi环境下

点击底下左侧的阅读原文

如果长时间不出现播放页面,

可接着点按右上角三个点…,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