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宙晴营销实验室创始人八云:当碳基遇上硅基,人类不会是AI的下手

头号AI玩家 头号AI玩家 2023-08-02
“碳基人类不是AI的下手,是AI的上限。”
7月14日,宙晴营销实验室创始人八云在「AIGC赋能·重塑内容生态」2023新榜AIGC生态大会上围绕《魔法照进现实:AIGC的应用与展望》这一话题进行了主题分享。
在八云看来,AIGC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此前元宇宙等概念的没落。相反,AI在内容领域的广泛应用,会极大程度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改变产业形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着元宇宙的建设门槛。他相信,AIGC的未来,始终还掌握在我们人类手中。
以下内容整理自八云的现场演讲,内容经嘉宾本人确认。



下午好啊,各位碳基人类们。对,不用怀疑,我不是AI,我是你们的同胞,我也是碳基人类。其实这个标题我最开始是想叫“AI如何照进现实”。

今天来大会的很多是技术方、服务端,而我的视角其实更像是作为碳基生命的一个观察员,帮助大家看一下现在在落地端,在使用端,在商业端,AIGC内容到底已经在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AIGC在内容产业的应用方向

围绕大会主题,我第一部分主要讲讲AIGC在内容产业的应用。

首先,“生成式的未来”这个概念现在其实是时隐时现的对于很多企业家包括很多的一线使用者来说,他们其实没有特别明确的感知,他们只是觉得ChatGPT能够对话,能够写文章,AIGC能够画画,但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可能更多感受到的是网络上的梗图,比如AI崛起了之后,可能元宇宙就会灭亡了,NFT已经淹死在下面了。

图源网络

那么在各种技术呈现之下,我们的未来到底可能是什么样子的?我做内容营销以及流量实验室以来,接触了大量的一线的案例和需求,我发现,其实很多一线的行业和产业,他们需要新的模型,可能不是大模型,而是小模型,是一些应用来解决他们实际遇到的问题。

我看到的典型的应用场景包含以下几个。

第一是创意输出这可能是普通玩家最多接触到的,就是对于写作和设计上的支持,电影《机器管家》就有典型的机器人帮助人类或者和人类协作这样的场景。但我认为它的成本极高,因为它输出的内容需要我们碳基人类去改善。有了这个行业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去改善它的设计和协作。

二个场景是在摘要搜索这个层面。有很多模型主攻这个方向,也有很多工具出现。像电影《网络迷踪》,全程其实就是男主人公依靠数据、依靠搜索来寻找自己的女儿。如果那个时候就有AI的话,电影的拍法可能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应用场景是问答以及聊天例如企业的客服,企业的一线接待系统,可能都会被AIGC内容替换。这里套用的电影场景是《银河漫游指南》里,那个随时可以回答你关于宇宙所有终极问题的机器人。

第四个场景是决策支持,主要包含助理、私人助理或智能助理方向以及情感的方向。我最近关注到已经有企业在布局情感上的AI模型,它们的主要作用不像ChatGPT那样是助理,而是情感沟通、情感按摩,帮助人们处理情感问题,基本上就像是电影《Her》里男主爱上的那个虚拟AI女主。


以上是我看到AIGC在内容产业的一些典型场景。

么拆解来看,第一层可能是先把它当做工具,然后去辅助生产

比如一个广告公司,他们在客户服务里会做一个“copy即 done”的动作,以一个眼霜产品为例,品牌、大概方向选好之后,AI就能立即生成一篇文案,在这篇文案里AI会帮助找到那些对消费者更落地的、更有直接冲击的关键词。然后,这个AI文本在人工修缮之后,可以发小红书等平台。同时,把这些关键词提炼出来,我们也就知道此后的影像内容具体应该怎样呈现。这样的话,我们生产营销内容、产品品牌文案的能力就大大提高了。

在这里,AI是一种生产工具,而这个生产工具最近也有了一个新的突破。Meta旗下的公司最新研发了一个叫做“竖锯”(意为切割一切)的新模型,它可以按照视频里面一个物体逐帧移动,甚至在有遮挡物的情况下,把它的轨迹完全记录并且copy下来。我们可以凭空想象一个不存在的、没有空镜头素材的场景,让这个视频得以呈现。生产工具的效率又会进一步提高。


接下来是两个过程,一个是从流程的改变到效率的提升,这其实是企业主最关心的事情。甚至因为大量的人通过AI改变流程,提升效率,导致整个生产模式、整个营销模式发生了改变,最终影响整个行业。

很典型的就是本地生活这个行业,因为本地生活这个行业它的产品相对标配,它的流量比较宽泛,不需要特别垂直,只要在同城就可以,所以它就需要进行这样的改善。但是本地同城里面大量的休闲娱乐产业包括餐饮行业,大部分是夫妻店,是个体,我们要解放他们,要给他们赋能。

具体怎么做呢?这有一个案例,有一家夫妻店,没有任何多余的资金预算去做所谓的模型或者营销,也没有精力去做抖店。但有了数字主播之后,就可以实现二十四小时不下播,店主可以吃到各种散碎流量。当然这个数字主播精度可能并不高,却符合他们的预算,也解决了生产工具的问题,解决了效率问题。他第一天直播就获得了五万多左右的GMV,这对一个城市街边不起眼的小夫妻店来讲,是相当可怕的。


这是我认为真正改变了这个行业的事情,AI赋能改变了行业的效率,最终颠覆了整个行业:现在本地生活基本上变成了一个“套餐”。大家要做本地生活,好像都先用AI云剪很多的视频传播出去,然后想办法搭建自己的数字人主播。现在大家去抖音刷同城,很多时候会发现那些主播可能大部分已经不是人类了。

而同时,在这么多本地同城生活应用支持之后,模型本身也变得更加可怕了。过去我们说如何识别AI呢?手部动作僵硬,面部表情僵硬,没有人类应该有的断句语感。但今天,有大量的本地生活商家在这个行业中投入了算力,给算力以养料,导致现在这个行业的模型可以有唇齿音、喉结动作、吞咽动作,可以有语感了。

这是一些在产业端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再看在商家端实际的应用。


比如汽车、保险、房产、金融,这种相对传统的经销商体系,不可能像新消费一样三五个人成立一家公司,快速成为独角兽。

于汽车行业来说,每一个城市的城市站、经销商店、4S店,一定是个体化定制的,这不是人力能处理好的事情,一定需要算力。

为了解决这个事情,我看到有些车商自己开发了APP,APP里面教的是到底应该怎么拍车、如何给车店做抖音、做直播这些内容。且不提这个APP开发花了多少钱,这个功能难道不是剪映模板吗?类似的行业都需要自己行业的模板,现在剪映模板还是人为设计的,想到一个上传一个。其实如果通过算力给它源源不断的灵感,这就解决了企业生产内容的问题,尤其是大集团和经销商网点的个性化内容生产的需求。

这样的需求不是个案,因为现在连煤炭都开始在抖音上进行直播了,光伏产业也在抖音上进行直播。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转型去接触互联网,去接触直播,它的个性化需求其实不是大模型,而是一个小模型。

AIGC内容商业化的潮向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AIGC内容商业化的潮向。

第一个商业化的方向,我粗暴地叫做AI的UGC,就是个体创作者用AI做什么事情。

用AI生成一个蛋糕很常见,但我把这个AI画出的蛋糕再用人手工复刻出来,这个结果就是一个获得了高点赞的内容。包括用AI帮助预测宝宝未来的长相。当然,因为有大量的AI生成的内容,现在小红书已经有“疑似AI内容,谨防诈骗”这样的提示内容了。


第二个方向,我认为叫“卖过程”,我卖的是这个AI的过程。比如有博主用AI生成了一个妆面,再用个人的能力把这个AI妆面复制下来,这卖的其实是我的手艺。这其实还是在纯内容领域。

再向外延伸,我们看到,过去可能还只存在于大会PPT上的所谓政务系统、税务系统,各个客服系统的智能助理和人工智能已经投入应用。它卖的是由AI算力所支撑的一个过程内容。

北大团队就开发了一个法律模型,一款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法律顾问,我们可以向它提非常具体的问题,比如“我是中国人,我的这个礼金我能不能往回要啊”。如果想做一个法律专业的自媒体账号或者想做一个律师IP的话,也可以用它来做,没有它搞不定的张三。


第三个就是直接卖成果,不是把AI的过程或AI的能力去卖给客户,而是把它变成自己内部的一部分,然后把最终交付的成果卖给客户。

最大的应用方当然就是服务商和广告营销公司,例如武汉的微思敦,一家专注社交生态营销的公司,它把某AI模型嵌入到自己官方的工作流程里,叫做“AI小敦”,可以直接针对需要营销的场景生成文案,同时人工可以随时关掉这个模型去介入、改善它。甚至他们HR在招聘的时候,也让AI小敦先写一个JD再去修改。这是我看到的把AIGC深度融合进自己企业的一个案例。

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可能把AI应用于工业设计上。顺德的某位老板,曾经花大价钱建了一个四十人的工业设计团队去做项目感官上的提升。但是现在AI可以让他们全下岗了。因为他自己调教AI之后,一个立面在各个角度、不同材质、不同场景下的呈现效果,都可以制作出来了。


以上这些AIGC内容为什么得以流传?我觉得它还是符合新媒体流量的传播逻辑,包括“情、趣、用、品”这四点

首先一张图为什么能够火,它包含的其实是情绪,是感情,所以我去做一个中国捧起大力神杯的,大家会去传播。

第二是提升趣味,这些韩系的AI证件照,或用自己照片生成一些恶趣味的图片,它也是有趣的。

第三是有用,有人用AI生成的猫的模特形象去做服装的展示,就可以吸引服装穿搭相关的流量。

最后是“”,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位老板,他把自己产品的特性、效果用AI来生成展示,这大大节约了一个品牌方去生产猫图、狗图、拼多多图的时间。


所以回答开始时谈到的问题,生成式未来的时代,元宇宙是不是沉底了?没有。相反,我认为AI很朋克地降低了元宇宙建设的门槛。就像不同领域的直播间,可能租借了同一个AI的主播,感兴趣的观众可以玩“捉虫”游戏。

另一方面,在艺术层面,AIGC是普惠的,是平权的。NFT也没有沉底,以一个NFT项目为例:它在不同的城市做不同的空气图,将一个城市的空气提取下来,分析它的成分和含量,再由AI根据这些成分的含量,去演算生成一个艺术作品。所以每一个城市的空气图都长得不一样,都是一个独特的NFT。这是在艺术形而上的方向应用。

所以我觉得生成式人工智能恰恰把元宇宙变成了现实的一部分。唯一可能需要埋葬的可能只是一些外设设备罢了。

AI时代碳基人类的去向

最后一部分,我简单总结一下,既然AI时代已经到来了,我们碳基人类去哪儿?我们会不会被抢饭碗?

首先,像我过去作为一个内容从业者,我们的身份其实是CP(内容提供商),能够提供很多企业级的SaaS(软件服务)。套用这两个概念,未来可能会出现MP,即模型提供商,以及模型提供商提供的一个企业级的模型搭建服务(MasS)其实抖音已经悄悄盯上了这块蛋糕,它最近推出了“火山方舟”模型集合平台,上面有各种模型可以随意挑选,就像是一个AI模型的自由市场。


第二,在NFT之后,DAO组织本身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模式,内部的联系没有那么紧密,而是由达成同一个共识的群体自发产生的共创、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同行为。只是它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在今天,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厂牌都在发布应用于工业、服务和语言等各种系统的模型,这些模型一定会让DAO组织和自由职业者变得更容易实现。


最后一个就是One Men Band,一人乐队,一个人的超级个体。在商业层面上可能表现为一个人的出海。比如医美,如果把内容做成用AI帮你看脸或者模拟做完后的效果,那就大幅度地节约了时间和精力。然后,按照本身的链路,可以不直接销售服务或者产品,而是先让用户体验一个美学课程,这个课程的内容同样可以由AIGC生成。

在个体端,在流量入口、曝光转化都越来越依赖整活的现在,如果使用AI创作,标注是4K画质,可以调到蓝光进行收看,那一定会得到曝光量、转化率的提升,也会有虚拟IP出现。

歌手刘柏辛曾用AI写了一首歌,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完全由AI帮助她来创造,人在其中更多的是修改的作用。包括Midjourney刚刚发布了zoom out功能,能够让我们的画面变得史无前例的庞大,以及还有更多的玩法,这都提供了另一个朝向AI艺术家的可能性


碳基文明或许是硅基文明的土壤,但是碳基人类绝对不是AI的下手,而是AI能够创造的上限。AIGC内容到底未来有多么繁荣,以及在商业应用上到底能够达到多高的顶峰,靠的是我们碳基人类。

以上是我的分享,最后以鲍勃·迪伦的《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作为结尾。这首歌当时发布时,他本身是行业的变革者,这首歌的头号粉丝也是一个行业的变革者。我们期待AIGC这个领域出现下一个行业的变革者。谢谢大家。

ps. 需要大会PPT等资料包、AI玩家群进群方式,在公众号“头号AI玩家”后台回复“AIGC”即可获取;想看大会完整直播回放,移步视频号“头号AI玩家”。




「头号AI玩家交流群」进群方式:添加微信“banggebangmei”并备注姓名+职业/公司+进群,欢迎玩家们来群里交流,一起探索见证AI的进化。

也欢迎围观小红书@头号AI玩家,我们在这里日常练习AI绘画,目标每日一更。

欢迎分享、点赞、在看
 一起研究A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