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鹤岗正在撕掉“躺城”标签

局长 贩财局 2023-03-24

1.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嬉皮士与北漂们的几波移民潮,将中国的西南边陲小县城:大理,推上了“东方佛罗伦萨”的神位。

奇人异士,不仅会造势,也会造市。时至今日,大理繁荣的“小店文化”都和这波新移民的商业创造力有密切关联。

去年十月,局长写过一篇《鹤岗一夜之间成了躺平天堂》。在当时,这个中国年轻人口中的“精神北欧”,吸引了一大波北上广失意者,前仆后继来买房上岸。

但现在发现,鹤岗这个地方,真正吸引人留下来的原因,和早期大理是有共性的。

用一个词总结:形躺实卷。

可以说,人们对鹤岗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房价”,而房价其实是“把人留下”最简单的一关。

这种房价的城市真不缺。从黑龙江双鸭山、辽宁鞍山再到河南鹤壁,北方一堆一堆的。

但是,在低房价的基础上,像鹤岗这样配套设施齐全的,不多吧?

它有三甲医院,有全国百强中学,市政建设还可以,有大型商场,不管你去那个地方逛街遛娃,十分钟之内必有一个广场可以到达。

当然,那些随处可见的小便利店、街角的独立咖啡馆和凌晨还在接单的外卖骑手,也多少有点超出预期

鹤岗式的“形躺实卷”,用一句很俗的话来说,你能躺,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网友关于鹤岗的讨论(来源:网络)

2.

鹤岗的冬天,冷是无孔不入的,最冷的一次达到了零下43度。从气候来看,确实有点像北欧。

东北人学不来学北欧人的厌世独立,必须用社交和乐观来对抗严酷的环境,“鹤漂们”同样如此。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这个冬天或许会有点难熬。

所以,鹤岗的卷,要先从关心你“吃饱”和“穿暖”的零售服务业开始说起。

局长去鹤岗的时候,和民宿楼下的小店店主聊天。他说,鹤岗的杂货店、便利店很多,市区里类似的店有8000多家,有可能你碰到十几个人里就有一个开小卖部的。

东北老铁,是真心怕你大冬天路上走着走着就饿了。

另一个90后小伙,小付,回鹤岗前在北京搞芯片研发,回鹤岗后开起了便利店,还取了一个洋气的英文店名“tomorrow”——这大概是鹤岗唯一一家用英文取名的小店。

鹤岗人2022年月平均工资为4981元,算上主业,小付每个月收入是这个数字的四倍多。

还有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开店不久后,小付就上线了外卖平台,通过美团的履约网络服务周边5公里的消费者。这种“外卖买一切”的消费模式,近年来由一线城市兴起,迅速蔓延至了二三线城市,而从一线城市回来的小付们,也将这套模式搬回了鹤岗。“小城市的居民也喜欢方便、快捷的生活,只是之前大家的选择太少了。”

每个月,tomorrow的外卖订单有几百单,店里将近一半的营业额都来自线上。这是一个好兆头:实体店线上销售额占比越多,说明年轻人越多,城市业态越灵活。

要知道,在鹤岗这样一个吃惯了信任饭的人情社会,人们去主动寻觅一套新的经营方法论,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小付的tomorrow便利店生意不错。(来源:网络)

3.

后有来者,前就有古人。

跻身全国连锁百强的比优特超市,连锁水饺品类天花板喜家德,还有覆盖全国的鹤岗小串店,全国开花的鹤岗创业故事背后,经常站着一个“离开煤矿后”的人。

这或许是扎根于东北人的基因里的置业热情,又或许是被“黑金”抛弃后的意识觉醒。

一脉相承的,今天的鹤岗也在努力撕掉“躺城”的标签,在新业态里挖掘新机会。

最近一个月,鹤岗上线外卖平台的商户数就同比增长了48.8%,小超市线上订单增速翻倍。第一家鸡尾酒吧在鹤岗开业,6家剧本杀店争夺客源,曾经的迪厅奥斯卡重新装修,成了这座城市首家live house。

走在鹤岗的城市消费中心“时代广场”,能看到六七家各式的独立手冲咖啡店。

一杯抹茶燕麦拿铁,售价38元,比星巴克的大杯还贵三块。

▲鹤岗一家咖啡馆的内景。(来源:网络)

这背后的逻辑是,一个传统的小城市,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消费型、服务型的城市,才有可能吸引到产业、知识、人才、资源,进而成为一个现代型的城市。

鹤岗2.0所需要的,恰恰是咖啡店、小酒馆、花店、便利店、外卖、跑腿……等等这些在大城市中已经十分成熟的服务系统。

只有鹤岗卷起来了,人才能“躺”得舒服。鹤岗的生意多起来、订单涨起来,才能留住更多既想要生活、又想要赚钱的年轻人。鹤岗的冬天很长,谁想每天的活动就是和天花板干瞪眼呢?

回到人的层面,局长只想重申一点:

重返鹤岗,人们想返回的,并不是一种全然“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活,而是一种更舒适、更看得到结果的奋斗方式。

因为事实就是,谁都想采菊东篱下,但是又吃不了生活匮乏的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