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hatGPT花式整活进行时: 边界何在?

通力法评 通力律师 2023-09-22
作者: 通力律师事务所  潘永建 | 朱晓阳 | 王雪莹 | 吴若蘅


引言


如果你是一个追求时髦的人, 最近你一定“玩”过ChatGPT。你用ChatGPT干过什么?写论文, 还是写代码、做图表、想创意?亦或是单纯的聊天解闷?当你在与ChatGPT互动时, 你是否想过, 如果不加注意, 小小的ChatGPT聊天窗口背后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合规黑洞?在前文《狂飙的ChatGPT, 合规“缰绳”何在?》中, 我们结合《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及我国其他网络安全与数据合规领域的法律法规, 从ChatGPT类产品开发运营者的角度探讨了其潜在风险与合规边界, 而在本文中, 我们将聚焦于广大用户群体, 对企业及个人在使用该类产品时的合规风险与义务进行提示。


典型法律风险及风险防范建议


(一) ChatGPT类产品通用合规风险及建议


1. 商业秘密泄露风险


如我们在前文中所述, ChatGPT类产品的完善需要大量的数据输入来对AI进行训练, 这些数据中, OpenAI等产品开发方自行收集并“喂”给ChatGPT的仅仅是一部分, 大量的数据其实是在用户使用ChatGPT的过程中提供的。当用户使用ChatGPT类产品并提交信息时, 该信息便会作为训练数据用于生成为其他用户提供的回答、完成请求等。在此过程中, 如果企业或者企业员工提供了企业的敏感信息, 很有可能因此导致企业商业秘密或其他敏感信息的泄露。


商业秘密(Trade Secrets), 一般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作为企业的重要财产性权利, 它是企业的竞争力之所系, 商业秘密的保护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 企业有必要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来保证商业秘密在合理的条件下不至于被泄露, 满足其“秘密性”要求。相反, 如果在企业未对员工进行任何约束的情况下员工将保密数据主动提供给ChatGPT, 可能会被视为企业自行放弃了商业秘密的秘密性及未对商业秘密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如果企业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需要员工使用ChatGPT的, 对于ChatGPT类产品可能存在的商业泄露风险, 我们建议公司在建立内部保密规章制度、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或提出保密要求时, 制定相关规则禁止或限制员工向ChatGPT上传可能涉及公司商业秘密的相关信息。同时, 需要向员工事先明确公司商业秘密的类型和范围, 必要时要求员工在使用ChatGPT类产品时要将提交的信息事先提交法务/合规/知识产权部门进行审查, 并且明确违反该等规定需要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


2. 内容合规风险


ChatGPT类产品生成的信息包罗万象, 但却并非都是真理。使用者还应当注意ChatGPT类产品生成的包含违法、违规信息的答复内容, 特别是在答案可能构成违法违规信息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传播的法律后果。


相关研究表明, 比起“冷冰冰的搜索引擎”, 人类天生更容易相信从“更具人情味”的聊天机器人处获取的答案[1]。虽然该类产品在开发前通常需要接受严格测试以减少“出错”概率, 但其作用和实际效果也毕竟有限。更与传统搜索引擎不同的是, 聊天机器人在与用户交流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向用户展示一连串的链接, 且由用户自行决定信任与选择哪些信息, 其自动化决策的过程和运作方式是缺乏透明度的[2]。因此, 如果用户盲目地信任AI自动生成的答案或产出成果并进行传播, 将会十分危险。


例如,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 散布谣言, 在信息网络或以其他方式谎报险情、疫情、警情等涉及公共利益情况的, 将可能受到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严重可招致刑事责任。目前, 网安数据的监管部门对此也有所关注, 并特别指出, “一旦ChatGPT被不法分子利用, 将成为成本与门槛极低、效率与产出极高、可信度极强的造谣工具”。比如近日网上传播的一则新闻, 制造出“杭州决定取消限行”的吸睛话题而导致许多人信以为真, 但最终该新闻被证实为ChatGPT所写[3]。


针对ChatGPT这一特点, 我们建议使用者需谨慎对待ChatGPT答复内容或其他生成成果, 如果需要将ChatGPT类产品生成的内容对外提供(尤其是公开发布)的, 建议企业提前发布内容合规的指南或者手册给员工参考, 对于重大的内容, 还应当在对外提供/发布前由法务/合规部门进行审核, 否则一旦成为违法违规信息的传播者, 企业也可能为此承担法律责任。此外, 企业还应注意加强员工培训、增强其风险意识, 避免不必要的商誉损失。


(二) 境外ChatGPT类产品使用的合规建议


除上述提及的常规风险以外, 如在我国境内使用境外部署的ChatGPT类产品, 还会有一些额外的合规风险考量。我们提示用户应对向其提供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及重要数据等所涉及的数据出境风险、跨境联网以及购买、租用账号风险等予以关注。重点提示如下: 


1. 数据出境风险


以ChatGPT为例, 由于其服务器部署在境外, 当用户在聊天界面提问时输入的信息包含公司在境内运营过程中收集和产生的数据时, 企业将涉及“向境外提供”数据, 或存在该等数据能够被境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访问或调用”的法定数据出境情形。


为此, 针对每一类数据的特别规定, 我们提示以下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合规建议: 



2. 买卖、租用账号风险


目前, ChatGPT并未开放中国用户使用、无法用国内手机号进行注册, 这一限制也催生了一项新的“生意”, 即一些商家自行搭建或使用VPN, 并通过闲鱼等网络平台以出售和出租账号, 代注册、包月访问ChatGPT账号等方式赚取差价。


虽然ChatGPT本身对是否禁止买卖、租用账号暂无规定, 但上述商家以营利为目的、在未办理国家相关行政许可的前提下搭建或使用VPN进行注册账号并擅自经营买卖国外账号的行为, 可能涉嫌非法经营[4]。此外, 根据《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不得以虚假身份信息进行注册, 因此商家也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承担刑事责任。


购买账号的使用者也将为此面临一定风险。由于已涉嫌非法经营, 该等商品不仅没有售后服务保障、无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而且账号本身还可能被卖家收回。如果遇到一号多售的情况, 不但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还很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和其他数据的泄露。


3. 跨境联网风险


在注册和使用阶段, 用户还需将自己的国内IP地址切换至境外方可正常访问。如果企业通过自建信道等违规方式实现访问境外网站的, 可能会因此受到处罚。即使是合规搭建的跨境联网架构, 如果员工通过公司专线等向ChatGPT类产品传输或者获取违法、违规的信息, 不仅员工个人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或承担包括利用信息网络传播违法犯罪活动信息罪在内的刑事责任, 也会给公司带来名誉损失。


此外, 如果员工在企业内网中使用自己购买的VPN跨境联网, 由于其获取的VPN本身可能属于违反工信部的规定未经批准“自行建立或租用专线(含虚拟专用网络VPN)开展跨境经营活动”的情形, 员工作为使用者也可能会因此受到行政处罚(此前已有多起VPN使用者被处罚的案例)。此外, 与购买ChatGPT账号的风险类似, 也将面临没有售后服务保障、无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困境, 甚至在此过程中泄露个人信息, 并对企业内网的可见性产生风险和威胁等[5]


结语


ChatGPT等新型产品的诞生无疑为企业在新形势下满足我国网安数据法的合规监管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作为产品的开发者、运营者的从业人员, 还是想要使用该类产品的企业用户, 均需关注自身的合规风险与义务, 我们也将对相关技术和该领域的法律法规发展持续关注。


向下滑动查看注释


[1]  Nature Portfolio, 《ChatGPT颠覆传统搜索引擎, 它的回答能信几分?》, https://mp.weixin.qq.com/s/i31vEQgPsrrVMLj5VkBivw

[2]  Philipp Hacker, Andreas Engel, Marco Mauer, Regulating ChatGPT and other Large Generative AI Models, https://arxiv.org/abs/2302.02337

[3]  西藏网警、网信内蒙古等, 《ChatGPT如何依法合规正确使用?》, https://mp.weixin.qq.com/s/M3pc0DW2J88ZqEX-Ij5Gdw,  原载于人民邮电报

[4]  《ChatGPT大火 广东消委会提醒: 代注册账号涉嫌非法经营》, http://fashion.ce.cn/news/202303/02/t20230302_38421377.shtml 

[5]  《在企业内网中使用个人 VPN的潜在风险》, https://mp.weixin.qq.com/s/tj-AbAeyAHt-p4kWwNMSAg



作者:



潘永建 合伙人

+86 136 2172 0830

+86 21 3135 8701

david.pan@llinkslaw.com

点击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查看合伙人介绍

朱晓阳 业务合伙人

+86 180 1764 2887

+86 21 3135 8683

nigel.zhu@llinkslaw.com

点击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查看业务合伙人介绍

王雪莹 律师

吴若蘅



往期分享

狂飙的ChatGPT, 合规“缰绳”何在?

补全个人信息出境合规路径的拼图——《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重点解读

云服务合同重点法律问题与责任初探(上)

云服务合同重点法律问题与责任初探(下)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欧盟-美国数据隐私框架介评

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机制展望——以《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规范》为起点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通力律师事务所

本微信所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不代表通力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意见或建议。我们明示不对任何依赖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而采取或不采取行动所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 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