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丨人民之子 谐剧之父——谐剧创始人王永梭小传

《现代艺术》 百家文艺网 2022-12-13

《现代艺术》微信账号:XDYS-SC


慎终追远话清明  沐手焚香写先贤

——记蜀中三位曲艺大师之艺术精神


文丨陈香伊


清明追思,家国永念。为了表达对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2020年4月4日上午10时,防空警报鸣响,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国旗半垂,汽笛长鸣,举国同哀。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生命的最高尊重,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信心力量的最强凝聚。问世之何以当不朽,英雄之魂立苍穹。每个民族都有推动民族进步的英雄,每个时代都有诠释时代精神的偶像,他们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光芒,代表着时代精神的气质,铭记他们,就是最好的缅怀。


饮水思源,不忘来路。任何阶段,任何领域,都有值得铭记缅怀的先驱巨匠。在文艺领域,也有这样一群人,或许你我不曾直接受教于他们,但他们为人之典范,为艺之精神,却浸润熏陶着每一位后来者。为纪念四川文艺大家,传承巴蜀文艺精神,《现代艺术》杂志社一路上策划刊载“春天的怀念——缅怀书坛大隐倪为公仙逝一周年”(2016年第4期),“高山仰止 情怀永驻——清明缅怀版画大师李焕民先生”(2017年第4期),“硝烟中走出的人民艺术家——李少言作品文献展”(2017年第9期)。一位位里程碑式的艺术人物,他们不仅留下了一大批匠心独运的艺术精品,更传承了一种锐意进取的艺术精神。
每一个艺术领域都有代表性的先驱人物,而最具艺术审美和社会影响的四川曲艺,每个曲种也都有着一批又一批的代表人物,他们用一生辉煌着四川曲艺灿烂的星空。四川曲艺以曲种丰富、形式多样著称。汉曲种中,以唱为主的清音、扬琴、竹琴,以说为主的谐剧、散打,说而唱、唱而说的金钱板等都各具风采,深受百姓的喜爱。李德才的扬琴、贾树三的竹琴、曾炳昆的相书以及李月秋的清音,更是被观众誉为四川曲艺界“四绝”。
曾炳昆、贾树三、李德才、卓琴痴等更老的前辈,年代更远、资料更缺,更有待进一步挖掘、整理、研究。而我们上一辈先贤中,让四川清音“从市井走向殿堂,由四川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李月秋,“纵集金钱板之大成,横聚众流派于一体”的传奇人物——邹忠新,“一人开创了两个四川曲种”的谐剧之父——王永梭,都是四川曲艺具有标志意义的人物,是直接教诲过我们的老师,亲切和知情程度自然会多一些。
国家一级编剧,蜀中著名曲艺家严西秀先生从事曲艺工作六十余载,与三位先贤都有密切过往和深厚情感,并对四川曲艺发展历程颇有了解。清明前夕,严老特将李月秋、邹忠新、王永梭三位已故大师的小传束集发于《现代艺术》,以飨读者和曲艺后来人,亦表自己深深的缅怀之意。逝者不复见,悲哉长已矣。生命的消逝不是终结,遗忘才是,所以我们选择铭记,怀揣着思念与信念继续前行。
又是一年清明时,绵绵细雨寄哀思。慎终追远话清明,沐手焚香写先贤。愿四川曲艺后学者将大师们的艺术精神,铭记在心,落实于行。愿三位先辈天堂安好!


谐剧表演艺术家


王永梭WANG YONGSUO(1915年—1998年)男,汉族,四川安岳人。1943年7月,毕业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江安)。1939年始创谐剧,1941年始创方言诗朗诵。1953年赴朝慰问,回国后任职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后调四川省曲艺团,从事谐剧、方言诗朗诵编、导、演工作。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四川省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四川省文联顾问,四川省文化厅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

人民之子  谐剧之父——谐剧创始人王永梭小传

//

文丨严西秀

王永梭出生在四川安岳县龙台场一户普通农家,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青少年时代流浪于抗日战争后方的四川农村和乡镇县,一人独演短小精干小节目宣传抗日救亡以求食。如《募寒衣》《化缘》《抽花书》等,这是他后来创立谐剧的最初尝试。


1982年王永梭和青年演员在新闻电影院交流

1939年的冬天,抗日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中华民族承受着最深重的苦难。这一年12月底的一天,他在四川合江县各届“迎元旦”晚会上,兴奋而羞涩地表演了一个小节目《卖膏药》。那个挣扎在饥寒交迫中叫卖膏药的小人物,激起了观众深切同情,演出大获成功!


1988年剧专校庆欢迎会上王永梭表演照其实,这就是王永梭几天前在长江码头上目睹的真实一幕。面对民族危难中最底层百姓的苦难,面对小人物的不幸命运与微弱抗争,他的热血被点燃了。他奋然拿起笔、含着泪,在风雨飘摇的菜油灯下,用别样文字写下了《卖膏药》。

王永梭表演卖膏药

这一刻,中国曲艺一个崭新的曲种——谐剧诞生了。


1940年夏天,王永梭凭借《卖膏药》考入了当时中国戏剧最高学府——内迁到江安县文庙的国立剧专。1942年夏天,他在隆昌县城车站旁,看见一个瘦弱的小伙子被捆在一棵桑树上,据说是个偷包子的扒手,地痞把他双脚倒立起来“推鸡公车”捉弄,引来围观者哈哈大笑。当晚,王永梭通宵不寐,思潮翻滚,写出了《扒手》。

1943年7月,王永梭受邀在自贡张爷庙演出时,正式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命名为谐剧,取诙谐、合谐之义。


王永梭文集

谐剧“一人独演,独演一人”,以角色面对观众,演绎故事。谐剧将故事中其它人物全部虚化,角色在台上与并不呈现的人物虚拟交流。通过演员“心中有”的表演,让观众感到“确实有”的效果。这既是谐剧的本质特征,更是谐剧的独特魅力。谐剧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戏剧形式,但《中国戏剧曲艺辞典》将谐剧收入曲种。王永梭说,谐剧是界于戏剧和曲艺之间的一朵奇葩。


民间疾苦,笔底浪花。王永梭从《卖膏药》《扒手》开始,便奠定了谐剧的艺术品质。谐剧不直接去表现苦难,而是先将苦难吞咽下肚,然后再以“笑对苦难”的方式呈现出来。谐剧自有谐剧的视角——苦难生命中的大彻大悟、滚滚红尘里的良知复苏、被损害与被侮辱者的呼号、专横者自以为是的可笑、高贵者的愚蠢、卑贱者的聪明、小人物的觉醒、虚伪人的穿帮、贪婪者的败露、懦弱者的勇敢、无知者的无畏、有备者的失算……都可能转化为谐剧情景,转化为作家笔底浪花。


1988年10月王永梭(右1)、胡浩(右2)等剧专校友在江安聚会签名

谐剧生于江湖、长于江湖。与时代和人民群众血脉相通、息息相关,深受观众喜爱,而且有很高的艺术品味。
从1939年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王永梭一个人创演了22个谐剧作品。谐剧也进入了重庆、成都等大剧场,受到了观众热情欢迎和媒体追捧,王永梭也被誉为“东方卓别林”。


王永梭图像资料

1962年7月,在四川省委宣传部李亚群支持下,王永梭回到了阔别十年的舞台,在红光剧场举办谐剧专场。新华社发“一个人演一台戏”专文刊于《光明日报》《四川文学》。
1978年10月,“四人帮”倒台后,王永梭在解放军影剧院举办谐剧专场,这次距上次登台又过了十六年。这次演出影响很大,侯宝林致信王永梭,派儿子侯跃文来成都学习谐剧。1980年5月,又邀请王永梭赴京参加中国曲协“相声创作座谈会”。会议期间及之后,王永梭带着谐剧到北京曲艺团、北京人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央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解放军战友文工团、中国剧协、中国曲协等连演了十八场谐剧。好评如潮,轰动了首都戏剧、曲艺界。

王永梭图像资料

1981年,《王永梭谐剧选》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戏剧曲艺辞典》都列入了王永梭和谐剧。王永梭庆幸“谐剧的春天来了”。
王永梭的代表作品有《卖膏药》《扒手》《赶汽车》《黄巡官》《在火车上》《打百分》《苏二哥》《戒烟》《自来水龙头》《三上成都》《死亡通知书》《结婚》等。他一生创作了谐剧100个,方言诗朗诵200首,出版谐剧专集《打百分》《王永梭谐剧选》《王永梭文集》和多种谐剧、方言诗录音盒带。

1983年7月14日王永梭谐剧培训班第一期结业纪念

1984年,61岁的王永梭收了32岁的沈伐为徒,此后又收了不少徒弟,并且在川渝云贵各地举办“王永梭楷剧培训班”培养谐剧、方言诗朗诵新人,其中包括外籍留学生。尤其是沈伐两上央视春晚之后,谐剧成了家喻户晓的艺术形式。
王永梭于1998年5月22日在成都因病逝世,享年83岁。


王永梭图像资料

王永梭一生坎坷,但笑对苦难,百折不挠,初心不改。以一人之力创立了两个曲种,立足川渝,影响全国,波及海外。他集编、导、演、教于一身,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徒弟学生数百人。被后来者称为“人民之子,谐剧之父”。
END



现代艺术丨月刊总379期丨2020 05


欢迎关注《现代艺术》官方微信!

投稿邮箱:

scwyyb@sina.com


联系电话:

028-86782833 (编辑中心)

028-86786686 (运营中心)

028-61361360 (交流中心)


邮编:610017

地址:四川省文联第二办公区

(成都市红星路二段燕鲁公所街25号)


邮发代号:62-603

官方微信:XDYS-SC

杂志QQ群:88029321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现代艺术》官方微信

合作单位四川美术馆  成都文艺  影像成都  福宝印社恒杰文化  竹邀月庐艺术馆  四川艺术网



——本文由《现代艺术》编辑部整理制作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