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股价从26块3跌到1块9,如今每天至少告两家公司,“原告狂魔”在磨刀,下一个会是你吗?

机叔 港股挖掘机 2018-10-30


真,我以前总喜欢埋汰港股市场,说人家“奇葩”多,现在我要道歉。


直到最近,和内地一众创业的朋友深度地喝过几次酒之后,我不得不更正我的观点:


若论资本市场的“奇葩”之奇,可能还要属我们内地的新三板市场“人杰辈出”。


这里面挑头的,就非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全景网络(OC:834877)莫属了。


(股价走势镇楼,体会一下真正的雪崩)


话头一开,可能就有朋友立马要接茬:


全景网络,你说的是那家……骗子……诈骗……流氓公司吗?


等等哈,各位先打住,以上几个带有明显情绪的关键词不是机叔我说的,我只是把国内第一大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的群众讨论给提炼了下,转述而已。


因此,我们不妨就以知乎上关于“北京全景视觉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干什么的?”的一段问答,来开启今天的正文:



现在信我了吧,这可都是群众的声音啊,有情绪有细节,特别是最后那位同志的神之点睛一笔:


“这是一个什么公司?竟如此多的受害者。”


是啊,我也好奇啊,不单是我见过的一众创业者朋友一把鼻涕一把泪,知乎这样的公开平台也是呈现一边倒的“群diss”,所以这事必有蹊跷。


书归正传,其实如果你不了解全景网络,也可以拿在A股登陆的视觉中国(000681.SZ)来类比。全景网络大体上相当于“新三板的视觉中国”。


它二者的商业模式也比较相似,按照F10公开材料,全景网络的主营业务是“从事图片销售平台、视觉内容管理平台和影棚及器材租赁。”


这就很好理解,大体上你当它是一家“卖图片”的公司就可以了。


在这个版权意识和市场双双崛起的新时代,像这一类“卖图片”的公司,的确也在不断增多,比如已经上A的视觉中国,大名鼎鼎的东方IC,OSports,再比如全球第一大图库Getty,主营都是“从事图片销售”。


本来嘛,文字、图片、视频都是作者辛苦所得,你明码标价,我来买,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经济行为,可事情有趣就有趣在,全景网络的显然还漏填了一项“主营”,那就是“维权与广告”。


九宇资本旗下研究咨询机构六合咨询,2017年3月份曾发布过一篇号称是其第103家公司的第105篇研报,详细描述了全景网络的这一大生财之道:


维权与广告:公司法务部门针对侵犯公司知识产权行为进行维权诉讼产生收入,公司通过渠道和直销模式为网站承揽大量广告业务。2013~2015年、2016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983万、215万(-78%)、3,686万(+1617%)、3,567万(+6166%),毛利率分别为100%、76.7%、100%、100%。


乖乖!


看到这你是不是要拍大腿,连茅台这样的股王,其毛利率也就是90%多一点,再加上同比6166%的奇迹增速,全景网络凭借“维权与广告”,几乎是做起了这世上最赚钱、“最具成长性”的买卖。


而且如果和同期的“图片销售”业务比起来,这个维权收入,可是一点都不逊色的。


图片销售:2013~2015年、2016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3,151万、3,272万(+3.8%)、4,311万(+31.8%)、4,348万(+249.9%),毛利率分别为55.2%、59.7%、64.5%、77.4%。


相比之下,做传统的图片销售,好像还挺笨重的呢,


写到这里我不自觉地想起一个经典段子里常用的设问句:


“所以,这就是你XXXX的理由?”


套用在全景网络身上,段子变成了:


“所以,这就是你大肆‘维权式营销’的理由?”


根据2018年的公司半年报,全景网络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2.69%。而全景网络的做市商中原证券也终止了跟它的合作。


同样根据2018年的公司半年报,其营业成本还在不断攀升,“主要由于公司为开展维权式营销组成新团队,比上年员工人数大幅增加,人员成本、办公房屋租赁成本增加”。


可见在淡市之下,尤其是新三板寒冬之下,全景网络已经毅然决然地走上了“维权式营销”的道路。


你若不信,点开“天眼查”,搜索“全景网络”,一定会被“风险信息”那一栏的几个红字所吸引,是啊,没看错,开庭公告912份,法律诉讼765个,法院公告13个……


也难怪有人说它是“原告狂魔”,我们的同行“金融街侦探”做了次统计,说全景网络是9个月告了684次,这相当于每个月要告76次,平均每天至少告两家……



至于什么叫维权式营销,我们有请曾经被“维过权”也被“营过销”的当事人讲述一下:



“给个五六万就当喂狗了”,话糙理不糙。


而且这哥们是比较早“着道”的,在机叔我从朋友处获取到的一份文件中,可以看到图片的和解价格已经水涨船高到了几百块一张,远高于其官网标价60元一张。


而且在这份以和解为主旨的文件中,全景网络还会很“贴心”地陈列几种方案,供君挑选,一种方案为:赔付已“侵权”图片的折后赔偿金+购买他们家套餐,另一种则是不买他们家套餐,直接赔偿已“侵权”图片的损失。


我这哥们,第一种方案,需要付出五六万块,而选择不合作的第二种方案,则需要付出十多万块。


“你来恶心我,还要我跟你合作,而且这哪里是合作,分明是敲诈啊。太不要脸了!”哥们气得饭都吃不下。


其实哥们这么生气是有原因的,心平气和地讲,如果真是侵了权,该怎么赔就怎么赔,这点谁都没话讲。


但是明明所谓的“苦主”自己总是玩各种套路,甚至有意钓鱼,就实在叫人难以信服了。


比如在“110法律咨询网”里,有人提了这么一个问题:



如果这位网友的陈述无误,那么他做了一个公益性质无收入来源的号,却被要求赔偿2万元,就属于很标准的“被套路”了。


因为全景网络发布于2017年2月9日的公告显示, 他们宣布全面免费开放个人和企业非商业用图,并对图片搜索的精准度进行进一步完善。



这消息那可是相当给力啊,让人不得不佩服这家企业管理层的胸怀和品格!


但是,要怎么样去界定“非商业用途”,又成为一个估计只有律师才答的上来的世纪难题!


不知道哈尔滨这网友最后怎么样了,但愿法律的眼睛是睁着的,他若真是做公益,就免了那两万块钱吧。


只是这件事却敲响了更大的警钟: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做出的承诺,请务必要仔细斟酌再去选择信不信。


毕竟在100%毛利面前,任何资本家都难以抵挡住其内心最深处的贪婪……


更具戏剧性的是,正当全景网络“全军出击“到处告别人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它也被人告了。


维权大户一夜之间变成侵权大户。


这是个什么事呢?还是直接看图来得快: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维权大户反被维权,这性质可以说糟糕透了。


着未经授权的图片来找我,问我索取赔偿金,这个脸也太大了吧”,这是一哥们对此事的一句话评价。


再后来呢,这个案子也判了,摄影师常克永赢了:


篇幅有限,判决书方面就直接看干货吧:



看到这,下次要有朋友再遇到全景网络的“维权”,可能要反问一下:


“你确定?”


会不会有更多的常克永在沉默,不得而知。


但若说“常克永事件”直接为全景网络这种维权式营销的正当性打上了一个问号,则没有人会反驳。


或许,这也能够解释为何资本会逃命般的离它而去了:


就在全景网络不断招纳法务团队“全军出击”每天至少告两家的维权式营销时,股价则是一路下滑,不仅从最高峰时的26块3滑坡式地往下掉,连年初的7块也没兜住,最终趴在了现在的1块多。



我们把这件事倒过来想,虽说新三板对参与者有严格的要求,使得绝大部分散户进不了这个市场,但好歹都是出自人手的钱啊。


——钱,说没就没了。各位说说,谁来维这个权啊?



延伸阅读


1.连索罗斯也折戟:美股在1987

2.恒指一天跌去3成,港股的1987

3.真正有钱人和真正没钱的上市公司

4.地产股大跌,这个行业拐点降临

5.日本股市重回巅峰,失去的20年呢

@今日话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