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死一生,香港的壳股大限将至!A股壳股的未来已写就?

挖掘机机叔 智通财经APP 2021-12-01


(本文约3200字,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管市场的声音如何,单从字面意思看,就能觉出港交所在对待壳股活动的问题上已铁了心:


打击,而且不排除“团灭”可能(90%)。


这与对岸A股最近的气候,倒是有些不一样。


但无论香港市场这一轮针对“壳股”的大清扫会产生怎样的震荡,都至少是在给A股上课。


1 打壳股的大杀器


这些天来,港交所“打击壳股”的计划,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据市场消息,香港证监会委员何贤通近日表示,港证监提高了借壳上市以及使用名义股东隐藏实控人行为的审查标准。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现在,监管部门终于要将矛头对准实际控制人的穿透了


这实在是个狠招。


本来玩壳股游戏就是拼的信息不透明,如果当真搞起了实控人穿透,藏在背后的大佬们个个都无处遁形,那还拿什么去忽悠韭菜上钩?


根据智通财经APP的报道,审查标准提高后或将从两个方面对大股东进行穿透,第一是审查资金来源,第二则是审查实际控制人背景和行业的关联度。


资深市场人士称:“这个东西一穿透就很难隐藏,可以从实际控制人的个人履历倒推过去,看他有没有和这个行业相关的经验,如果没有的话很可能就是个名义大股东”。


坊间一个普遍的看法是,目前很多壳公司的大股东或都是代持人,经不住穿透,审查出来可能要停牌甚至除牌。


机叔以为,是该管管了。低下头是人间,君不见,在港股市场,炒壳之风如今都变成了什么样。


大庄小庄落玉盘,其戏码和套路实在是让隔岸A股的游资同学们又爱又恨。


2 炒壳股的标准姿势


根据机叔的市场经验和观察所得,在香港市场,标准的炒壳姿势大致应当是这样的:


一、找标的。壳股一般有几个相似的特征——市值较低,成交不活跃;业务结构简单,股权集中,在公众持股等方面仅勉强符合上市资格规定等。


二、选板块。当然最好选创业板了,上市要求又相对低,而且还可以用“全配售”的方式发行,股东数目门槛也只有100人。


三、做诱饵。一般情况下须得自己先出点血,所以很多“壳”上市后,股价较配售价高出许多,但成交量不大,反正都是左手倒右手,不妨多拉一阵子,港股没有涨停板限制,可以做得很漂亮,但别太假就好,意在制造流通量。


四、收割期。散户在三根阳线之后大都会改变信仰,而且散户的数量往往会比想象中多,看到有足额的散户入场,庄家就可以大规模“出货”了,港股没有跌停板限制,庄家撤的时候完全不会在乎吃相。


(图片仅作举例用,无特指)


五、或再卖壳。庄稼不顾吃相的走了,回家数钱数累了,也就暂时歇下了,这还不算完,等到一年“控股权不可转移”之限制结束,手里的壳还可以卖出去,毕竟后面还有企业要进来,比如内地一大片不差钱的金主们,如此这般,还能再赚一笔。


六、或转主板。有人热衷于这类资本游戏,不舍得直接卖掉,他就会把壳养得再肥一些,熬一熬,从创业板转到主板。据市场人士的透露,香港主板壳价目前大约在6亿至6.5亿港元之间,而创业板壳价则为3亿至3.5亿港元之间,这中间还是有差价可以赚。


七、或周而复始。利用散户的记忆只有7秒这个bug,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利用供股、合股、暧昧消息等各种手段,继续进进出出……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港人最为熟悉的“千王之王”了。


——相关情节可以参考内地大V“饭统戴老板”点评某娱乐新闻时作的绝佳比喻:




就问看完香港壳股炒作中“大庄小庄落玉盘”的戏码之后,内地的投资者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3 割韭菜无关港或A


其实说到A股市场,政策制定者对于借壳上市(重组上市)的初心又何尝不是一种旨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中小投资者不至于一夜之间血本无归的重要举措?


只是初心是好的,举措也有其正当性,但是坏人总是喜欢钻制度的漏洞,借壳上市的公司又陷入经营危机甚至退市危机的事不断发生,甚至借壳上市本身变成了利益输送、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的温床。


有学术研究就发现,从2005年到2011年,A股市场借壳上市的公司中,一般是在停牌前的60个交易日,股价就开始上涨。


如果你认真复盘,就能看到,这个时候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的持股量大增,顺利等到借壳上市之后,股价还是会大涨,而这些大户,就跟着股价的大涨减持套现。


最后剩下了谁?很可能就是你我,跟风买进去的无法掌握到更多信息的散户投资者。


这里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老周的360


从去年11月打江南嘉捷改名360复牌开始,连续搞了18个一字涨停,等到涨停板打开时,市值已经飙到了3582亿元,这时候大批散户杀了进去,没过多久,在攀到最高点4500亿元之后,市值一直下滑,现在只有1500亿元了。


(图源:同花顺)


不少媒体的朋友愤慨不已,公开发文diss,有人直言:


“(整件事)投行们赚翻了,赚了不菲的佣金,而周鸿祎也实现了财富翻几番,江南嘉捷原来的大股东套现了数十亿。倒霉的是谁呢?就是散户。”


这些话,不管老周本人承不承认,公司上市前后的表现是这样,明明白白的,也就不要怪市场上议论纷纷了。


只是此时再对照上文所陈列香港炒壳股的标准姿势,不得不让人忍不住吟诗一首: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不管港或A,都是中国人。”


4 对待壳股,殊途同归


时代会不断进步,其实无论港股还是A股,都在持续调整自己的规则,以更“适应”市场的变化。


港交所这一轮针对“老千股”、“壳股”的打击行动,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6月。


彼时,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提出,在现有的上市委员会基础上,新增上市政策委员会和上市监管委员会。


前者将负责整体上市政策和上市规则的修订,而后者负责处理一些涉及合适性问题或有特殊影响的上市申请,意味着对上市过程的监管将会更为严格谨慎。


在这之后,不断有新政的消息传出,尤其以今年为盛。


今年6月,港交所更是建议对业务不足公司拟进行的反收购活动增加额外要求,市场直指将增加其借大型收购"起死回生"的难度,当中约90%可能最终因失救而要除牌。


前几日,市场风传港交所已向多家业务不足的公司发出"警告信",估计现时约有100家未能符合有关足够业务运作规定的公司,这些公司有机会被除牌


再加上文章开头提到的,港证监官员提到的“将提高借壳上市以及使用名义股东隐藏实控人行为的审查标准”的举措。


举措都是愈来愈严,恰好也符合于今年10月卸任的前港证监主席唐家成的表述:“未来港证监会要继续前置式监管的‘打虎’方针,主力打击企业欺诈及壳股活动两大范围。”


而相对应的,由于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A股的壳股却在迎来一个难得的松绑的季节。


今年10月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为回应市场需求,统一与被否企业重新申报IPO的监管标准,支持优质企业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证监会将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


10月底11月初,证监会多次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并在11月16日晚公告从四方面简化并购重组预案披露要求


于是就有了大量垃圾股被爆炒的现象,也有了11月初出现连续三家公司欲“借壳上市”的现象:


11月5日,霞客环保发布公告,要购买上海其辰等4位股东持有的协鑫智慧能源90%股份,此次交易构成重组上市。


11月12日,圣阳股份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向中民新能购买其持有的新能同心100%股权,此次交易也构成重组上市。


11月15日早间,共达电声称,其拟通过向万魔声学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万魔声学100%股权,从而对万魔声学实施吸收合并。


好在以“恒立实业”为代表的垃圾妖王在最近几个交易日终于“熄火”,不然真会叫人产生魔幻的错觉。(可是那些杀进去的散户怎么办呢?)


(图源:同花顺)


从表面上看,港股向左,A股向右,一个变紧,一个调松,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市场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


只是从市场成熟度来看,显然是港股要更老成一些,壳股炒作风久矣,“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


无论在香港市场这一轮针对“壳股”的大清扫会产生怎样的震荡,都至少是在给A股上课。


因此千万不要以为监管松了一点口就是在鼓励些什么,没有价值的终将被淘汰,投机取巧的从来不能久远。


我们总爱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但须知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春才是最短暂的那个。(完)



延伸阅读


1.贺建奎的生意与和美医疗的挣扎

2.都哪些人参加了民营企业座谈会?

3.冬天到了,香港还有100万穷人

4.A股“一哥”王亚伟走下“神坛”

5.香港细价股的今天A股垃圾股

@今日话题

投资路上,坏人很多

淡市交易,更需要抱团取暖

交流、合作、转载

投稿、互推、置换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加“港挖君”为好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