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区域文明与沟通的意义:成都平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建构

考古书店 2023-09-19

利用考古学的材料和方法可以建构历史、文化和社会。

《区域文明与沟通的意义:成都平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建构》一书聚焦地理空间封闭的成都平原,以青铜器为代表的贵重物品、以祭祀遗存与墓葬为代表的遗迹,分别是贯穿全书的两条主线;通过“物”“区域”“整体”“比较”四个研究视角,揭示了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基础、青铜时代的文化和社会样貌、秦汉时期的统一融合,突出了沟通交流之于区域文明产生发展的意义。

作者:施劲松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月

定价:150.00

内容简介
第一章是新石器时代的内容,新石器时代是青铜时代的来源和基础。
第二章的重点是三星堆遗址和 1、2 号祭祀器物坑。因三星堆遗址有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遗存,目前界定的三星堆文化在年代上跨越了两个时代,又与之后的十二桥文化密切相关,因此第一、二、三章都论及三星堆文化。多年来学术界对1、2 号坑有完全不同的解释,为此第二章专门针对各种观点讨论了解释的方法,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研究视角。
第三章的重点是金沙和十二桥遗址,对金沙遗址的研究突出了与三星堆的对比。
第四章将三星堆和金沙的考古材料加以整合,力图得出对这个时期文化社会、早期国家、对外交流的整体性认识。
第五章将墓葬和青铜器两条线相交织,共同揭示出东周时期文化、社会的变革。
结语在对成都平原这个特定区域的研究的基础上,以一个区域为例证,阐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内涵和形成,同时讨论了用考古学建构历史的可能性与意义。

目 录

导论 成都平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建构

一、学术简史

二、研究对象、视角与目的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的背景与基础

第一节 桂圆桥与宝墩文化

一、桂圆桥遗址

二、宝墩文化的发现

三、宝墩文化时期的社会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终结

一、关于“三星堆文化”

二、成都平原青铜时代的开端

三、新石器时代最后的遗存

第三节 成都平原与域外的沟通

一、西北的源头

二、东方的影响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三星堆

第一节 三星堆遗址

一、三星堆城址

二、城内遗存

第二节 1、2号祭祀器物坑

一、既有的研究

二、方法检视

三、1号坑和2号坑的比较

四、1号坑的内涵

五、2号坑的内涵

六、对1、2号坑的再解释

第三节 沱江上游与成都地区的遗址

第三章 青铜时代的金沙

第一节 金沙遗址

一、遗址概貌

二、祭祀遗存

三、其他遗存

四、都邑形态与年代

第二节 十二桥遗址

一、十二桥遗址与十二桥文化

二、十二桥遗址与三星堆文化

三、同时期遗存的归属

四、十二桥遗址的木构建筑

第三节 其他遗址

第四章 三星堆—金沙时期的文化、社会与早期国家

第一节 三星堆—金沙文化

一、问题的缘起

二、两个文化的知识与价值体系

三、三星堆—金沙文化的确立

第二节 三星堆—金沙文化的来源与对外交流

一、三星堆—金沙文化的来源

二、成都平原的商周文化遗存

第三节 三星堆—金沙文化时期的社会与早期国家

一、社会特点

二、四个区域的比较

第五章 东周秦汉时期的变革与融合

第一节 东周时期的变革

一、“过渡期”与变革的开端

二、战国时期的墓葬

三、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四、巴蜀符号

第二节 东周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一、文化与社会的新样态

二、变革的根源

第三节 融合与延续

结语 考古学建构历史的可能性

一、历史的线索与图景

二、“中原”“周边”和“区域文明”

三、“实物”的历史及其建构的开放性

参考文献

一、考古报告、图录与古籍

二、研究专著、文集

三、考古简报

四、研究论文

五、外文论著(427)

内 页

【购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推荐


万娇
科学出版社
2020-09 ¥220.00

以上信息根据本店所有或曾有图书,结合网络资讯整理编辑,纰漏之处还望指正见谅。


人文考古书店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虎桥南路17号院北京工业大学留学创业园102室电话:010-68453918 / 15652394459营业:09:30-18:00(周一~周六)京东:津安考古文博图书专营店淘宝:考古书店小程序:

添加客服微信:rwkgsd查询更多考古文博图书资讯

购买图书,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