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麓客社群破百的背后,我们所亲历的八年

麓湖水城 麓湖生态城 2024-05-28


编 者 按




身处一个原子化的网络时代,人与人的关系从未像现在一样被迫切地关注和被需要。麓客社群自2014年诞生以来,一直在探索当下的城市社区如何重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断思考着,这样的关系是否可以持续,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不久前,麓客社群联合会在麓湖水城举办了社群100成员大会,标志着社群总数正式破百,这对历经8年的麓客社群而言,是值得纪念的历史性时刻。我们与社群的邻居一起,特别总结回顾了关于麓客社群的经验与心得,与熟知或不熟知我们的朋友分享,也希望成为一份面向未来城市社区的实践答卷。



 LUXELAKES


Part1:

从“1+4”开始,认识麓客社群

1个关键词

自生长


如果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麓客社群,可以总结为“这是一个由麓之山湖社区邻居自发创立、自由生长和发展,并向异地扩展的群体组织。”话虽简单,但在邻里普遍互不往来的城市社区中诞生并发展起来,却殊为不易。实现社群自生长的基础是「自驱力」,而「自驱力」的形成,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4个阶段

深耕8年,加速裂变

 在对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 


关于麓客社群的创想,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的麓山社区。适逢第一批邻居入住,在一个大型城市社区里,却找不到可以聊天和玩耍的朋友,孤单是多数人的感受。


“当时我身边甚至有邻居因为忍受不了寂寞,都搬回市区的老房子里住。”麓客时尚会会长蒙雪儿回忆道,“那时候我就想到做类似国外百家餐(POTLUCK)一样的家庭聚会,邀请相识的邻居一人做一道菜,一起品尝,没想到大家都很喜欢,就想到可以在社区推广。”



为了丰富邻居们的生活,当时地产开发商的普遍做法是策划一系列面向业主的有奖互动活动,麓山也不例外。在一次针对社区摄影大赛获奖者的旅游行程中,蒙雪儿也在其中。她跟其他获奖的邻居们与麓山的团队代表碰撞出了成立固定聚会组织的想法。此后,麓客艺术会、麓客时尚会、麓客书画社、麓客光影会等自组织相继成立。


虽然当时并没有形成麓客社群这样一个完整概念,但像蒙雪儿一样渴望在一个优质的社区环境里,与邻居互相陪伴,共享生活意趣的人,凝聚成了社群的第一团火



“成为会长以后,有时候因为人在外地不能组织活动,还会有邻居打电话盼我早点回家,那种被信赖和被需要的感觉,会让人觉得幸福,似乎自己也在引导和影响别人的生活方式,那种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在某种层面上,似乎也在成就着自己。”蒙雪儿说。



 首次迭代,学习型社群涌现 


从零开始,麓客社群首批10个社群开始有计划地推出聚会活动,但久而久之,大家就不满足于单纯的游玩聚会。到2016年,邻居们尝试加入更多对自身有助益的知识性活动,诸多生活美学分享与家庭成长教育类的学习型社群,在这一时期陆续涌现。



“那时候很多会长的活动做得有声有色,而我对生活美学、节气养生一类和生活需求息息相关的很感兴趣,但身边找不到这样的课程,正好自己能联系到这方面的专业老师,就想不如自己试着去做”,麓客悦己会会长周琴回忆,“从一开始就有规划,我希望是分三步走,通过主题化的课程聚合志同道合的朋友,形成可以线上和线下延展的成长型平台,让社群具备持续造血的能力,而不仅靠兴趣爱好来支撑。”


越来越多像周琴这样有想法有兴趣又有执行力的会长加入到麓客社群,促成麓客社群的第一次迭代,“麓客学社”成为社群的统称,“在热爱中成长”的slogan也在那个时候确定下来。



“我们是带着思维去学,带着需要去学,一起体验和玩是一个相互给予的过程,大家也就一起得到成长”。麓客园艺会会长杨文晋如此评价麓客学社。


“在其他社区去搞这样一些活动,即使有想法,不见得就能把这些好朋友聚在一起,所以从有形的东西到无形的东西,我觉得它的核心是一群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找到了共同的情感归属”,作为第一批会长代表,麓客艺术会会长罗文涛谈到创建社群最大的感受是“珍惜”,“这些东西不一定可以复制。”



我们有幸遇见了和自己同样热爱生活的人,而他们正好也希望和我们一起探索理想生活。人,是麓客社群的核心,也是它不断生长的土壤。




 自下而上的助推和赋能 


麓湖之于麓客社群,从一开始就不是自上而下的召集、组织和管理,而是自下而上的助推和赋能。确切来说,我们更像是麓客社群的后援会。在我们看来,做社群更像种竹,竹子前四年只长3厘米,但是从第五年开始,每天会以30厘米的速度生长,短时间就能长到数十米。我们选择以这样的方法,让社群自由生长。


我们一定不会比平日生活在一起的邻居更了解邻居,所以只需走近他们的生活,认识和熟悉他们,从他们中发现适合做会长的人选,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热爱化为行动,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资金和组织空间支持,帮助他们顺利站上自己的舞台,他们自然会迎向不负所期的未来。



 莱切沃斯的启示 


我们的信心,来源于英国莱切沃斯小镇的启示。这座世界上最早的田园城市,历经百年依然充满着永续美好的活力,追根溯源,正是由数以百计涵盖了社交、亲子、运动健康、文化艺术、公益慈善等多元社群在社区中提供的自我驱动,为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一个社会共同体内,横向网络越密,人们会越亲近,越有可能为共同利益而合作。这是我们在与邻居们协同共建社群时所秉持的理念,也是我们支持社群发展的原因。因为这个社区家园的未来,在开发商退出以后,终究会回归到邻居们自己手中。社群,是他们建立命运共同体的方式之一。



麓客社群以唱歌跳舞百家宴的聚会作为情感的起点,与对的人相遇;以学习型社群升级迭代,拓宽了社群的参与深度与广度。但我们也在过程中发现,这样最终只是加强和巩固了邻居们的圈层社交,对解决社区实际问题助益甚微,无法形成真正的家园共同体。



 破圈共创,社群进入快速生长期 


我们需要协助社群进行多维度连接,同时聚合更多人的智识成为“群岛”,推动实现社区共治,通过构建社区“良序”,驱动社群乃至社区的有机运转。



因此在2018年,我们一方面为各个社群会长牵线搭桥,组织社群联谊会,助推各个社群的横向连接协助开启麓客社群共创的全新阶段,这个时期诞生的「一月一会」成为社群联合策划中大型活动的起点,而「麓湖渔获节」、「麓客共创之夜」、「麓湖龙舟赛」等更是成为麓湖代表性的社区节日。


 麓客社群活力金字塔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推出「群岛计划」,构建了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以及社区和组团两级议事会(现更名为共益会)体系,以社群为连接社区居民的基础,推进社区共治进程。正是这样的转变,让麓客社群开始了加速度的裂变。


与早期的社群会长不同,麓湖篮球社社长罗宇淳是在参加了组团议事会和麓湖龙舟赛等社区节日之后,才创立了自己的社群。正是充满公共精神的社区理念,让他感受到社群在满足兴趣爱好之外,有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热情的人,我希望把对于运动的热情和对公益上的追求能够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是我的一个初心。”



而作为一个孩子母亲,杨淇茗则是抱着推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理想,在2020年创立了麓客童悦社。她认为以儿童社交的方式,可以连接起不同的家庭,从而推动社区共建。麓客童心绘会长丁洁也同样表示,最初创立社群是想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结果在我的影响下,我们全家大大小小现在都已经参与到社群共创。”



每个邻居的心里,必然都有一颗理想家园的种子,当我们搭好舞台,他们正以自己的方式孕育着她的模样。


8年,我们看见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再慢慢影响一群人,疾风劲草,星火燎原。社群活力不断被释放,也慢慢燃起年轻和阳刚之火。而当下,这股热焰已经向外蔓延,重庆麓客社群的诞生,也预示着麓客社群未来的更多可能。



 社群组织化,聚焦核心活力 


当然,我们也并没有止步于热爱。在社群发展过程中,热爱虽然可抵岁月漫长,但光有一腔热血,未必具备持久的生命力。如果说早期的社群,我们更关注它的数量,那么面对越来越蓬勃生长的麓客社群,未来的关注点势必落在它的活力上


2020年,麓客社群成立了社群联合会,由社群会长票选出代表,参与麓客社群的日常组织和管理工作,将社群发展推入组织化管理的轨道。我们相信麓客社群的未来不在于麓湖,甚至不在于社群本身,随着越来越多社群涌现,必然会产生越来越多的问题和需求,只有通过探讨达成共识,建立一个完善的机制,才能持续地激活社群的生命力



 人点亮人的「社群志愿者体系」


作为社区「自驱力」的核心“引擎”,为麓客社群培育可持续的志愿者体系,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自2018年群岛计划启动以来,我们不断协同麓客社群吸纳「群岛志愿者」,至今已经总计734人,总计服务时长超过一万小时。


无论是大型的社区节日,还是各个社群的小活动,志愿者们都以对于社区公益的一腔热爱,无偿地付出。


今年新成立的麓客社群志愿者服务队,成为这一体系下生长出的小小果实。目前,服务队的注册志愿者已经超过300人。服务队队长苟琳,最早就是在「麓客共创之夜」上招募的志愿者,“我一直有个想做纯粹公益的愿望,加入麓客志愿者后,发现在社群就有机会实现,后来跟有同样志向的小伙伴一碰,初创团队就成了。”



"我们现在通过「志愿者开放日」等形式吸纳新成员,也会做一个叫「big space」的项目给志愿者们一些培训和赋能”,谈到未来计划,苟琳承认最难的是让志愿者们一直坚持,“我们未来的核心还是需要帮助志愿者在其他社群或社区公共项目中得到成长,而我们自己也需要得到成长。”



 为深度共创者赋能 


实际上,麓客社群也在积极制订更多的赋能计划,为社群提供持续驱动。在诸如活动资金配捐,活动空间支持等方面,我们将为社群会长提供基础赋能。除此之外,还会不定期组织研学团,鼓励会长去国内优秀的社群或社区取经,并通过麓湖讲师团的讲师和资深的社群会长,为新会长提供专业和领导力方面的赋能



麓湖讲师团组建者邝宁对此解释说,“我觉得‘有意思’和‘有意义’是支撑我们所有社群创立的初衷,但未必能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当会长们组织社群的新鲜感和公益感减弱之后怎么办?帮助会长们的个人成长,为他们的专业和领导力赋能,也许更加可取。不仅要有意思有意义,还要‘有能力’。”


社群组织化,志愿者体系,社群赋能……为了社群活力可持续,我们又将持续共创出一个怎样的机制?破百以后的麓客社群,再次面对着一条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的道路,也成为我们在新阶段的全新探索。




 LUXELAKES



每个地方的历史,都是由居住于此的居民来书写

麓客社群,也是邻居们从相遇相识到相知相交的历程

我们以此探寻如何在城市社区重塑人与人的亲密关系

从0到100,为什么麓客社群可以走过八年

也许是因为不管风风雨雨,我们始终相信

“我们一起经历的事,终将把我们连为一体”









延 伸 阅 读



△点击图片查看《麓湖游玩指南》




特 别 推 介



△点击图片购买

《城市光合-麓湖景观实践2009-2020》






CREDITS


麓客文化及公益事业集群·品宣部/社群发展部

|整体策划

有座山文化

|撰文/新媒体表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