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苏教育系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②

聚焦二十大携手奋进向未来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全省教育系统以各种方式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盛况,掀起了学习热议二十大报告的热潮——



苏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周志芳: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鼓舞人心、振奋精神,为全市教育系统自觉肩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全市教育系统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以师生家长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风向标”,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奋力建设高标准现代教育强市,擘画新时代苏式教育的新图景。



中国矿业大学校党委书记 刘波: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回顾过去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振奋人心。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矿业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答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答卷,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培养争当奋进在新时代前列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我们将团结带领全校师生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加快建设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无愧于时代、国家、人民的矿大贡献!


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 杨瑞清: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专列出来,系统论述,令人备受鼓舞。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中,“教育”被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人民“遵法学法”。我们正迎来“大教育”时代,教育工作者大有可为。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吴学敏:

报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为职业教育指出了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发展空间。我校作为全国首家公办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学校,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和产业升级需求,坚定办好职业教育不动摇,聚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产业发展,着力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李丽:

听完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作为思政课教师,生逢盛世,重任在肩,应自觉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守正创新,铸魂育人,彰显马克思主义强大真理力量,激发广大学子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团结奋斗之中。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书记、本科生辅导员 郭永坤: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践行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认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担当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常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辅导员 王卫卿: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辅导员老师,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贡献力量,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为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盐城师范学院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孙玉峰:

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激发了我们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教育,我们要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负伟大时代。


金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徐铭: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提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地位。让我们深感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强决心,深感民办高职教育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我们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初心使命,激励师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副教授、民盟盟员 杨晔: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令人振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民盟盟员,我将牢记使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积极建言献策;我将勇毅前行,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自觉和激情投入到职业教育事业,在实干中彰显责任担当。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 印玲: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报告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独立部分放在突出位置,使我们青年教师备受鼓舞。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实干是最有效的担当。作为青年教师党员,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以初心育匠心,立足本职岗位,以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施懿: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融媒体中心将一如继往地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守正创新,牢记社会责任,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守好校园舆论主阵地,让融媒体宣传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新沂市钟吾中学教师、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 胡继宏:

幸福的家庭是强国的重要元素。通过最美家庭的亲身经历,去创建更多的幸福家庭,是最大的幸福。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给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在今后工作中,我不仅要尽传道授业解惑之责,更要把自己良好的家风传递给身边的人,推动更多的家庭和睦进取、齐头并进。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 杨子懿:

十年前党的十八大召开之时,我在家乡的小县城读初二;五年前党的十九大召开之时,我离开小县城在南农成为了大学生;如今我已入党3年,成为了一名研究生党员。这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我人生飞速成长的关键十年,作为食品学院研究生,我的研究方向就是挖掘传承弘扬中国传统食品,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食品,我们应发挥齿轮精神,承前启后,不断钻研学习,为国家的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南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超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时代信息科学技术迭代迅速,发展机遇稍纵即逝,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十分重要。我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勇攀信息科学高峰,攻克“卡脖子”技术,坚决打赢通信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祖国通信技术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沙洲职业工学院纺织工程系学生 王雨:

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全程心潮澎湃。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人生价值梦想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综合整理自各地各校官微、江苏教育报
编辑:陈舒媛、王筱
审核:管钰
点亮“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