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元夜 携手 蓝色超级月亮|Ghost Festival VS Blue Moon

普杰智造 2023-08-31

#中元 |Ghost Festival

中元幽影倩,月圓引魂歸;

今夜中元節 迎接 蓝色超级月

七月十五,
人间年中的「中元节」

中國三大傳統鬼節之一

(清明、中元、寒衣);

除夕清明節、重陽節

是中國祭祖的四大節日。

中元|世间最好的相遇,

是久别之后的重逢


人到中年,

直至亲身经历至亲的离去,

才恍然明悟节日的意义。

夜里望月,静默想念。

人世间,总有人要先你离开。

可我更愿意相信,

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死去,只是

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人们相信火光亮起,

便是亲人起身回家时。

夜深了,

家人会在门口点上一盏灯,

他们常说:

有灯就有人,有人才有家,

念念不忘,才有回响。

心存善念者,重逢有佳期,

人间有团圆。


中国人的一生最避讳谈“死”,

我们一辈子都在学习如何活,

却忽略和逃避着如何死。

每逢中元夜,

就是平时懒得出门的人,

也会在月亮出来后放河灯,

金呼呼、亮通通的灯,

照得河水幽幽发亮。

“放河灯这件事情是件善举,

可见活着的人们,

对逝去的还没有忘记”。

当你用最大的善意,

来看待生命中一切的来来往往,

当你怀着一颗正面的心,传递给他人,你就不会“死”去。

因为接受死亡,是对生命的敬畏。

因为爱,是生生不息。


久别再重逢

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在向死亡迈进,人过中年越发体悟到,死亡,是每个人都将抵达的终点。

而中元,不过是为了提醒我们,

惜别,不说再见。

今日中元,你相信人间有鬼魂吗?

如果你不信,

那么生死轮回顺应天时。

如果你信,那就举头望望明月。

你思念的人,

一定会用另一种方式,与你再相逢。

蓝色月亮

“蓝色超级月亮”的名字与颜色无关,实际上它会呈现出橙色。

“蓝色月亮”被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在一个月内出现的第二次满月,八月的这次“蓝色超级月亮”就属于这一种。这种情况被称为“日历蓝月”,每两三年会发生一次,而下一次则会在2026年5月31日到来。

第二种“蓝色月亮”被称为“季节性蓝月亮”,是在一个天文季度内的第三个满月,而在这个季度内会出现四个满月。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日历年内有13个满月,而不是通常的12个满月的情况下。下一个季节性蓝月亮将会在2024年8月20日出现。

超级月亮

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因此每个月它都会到达近地点和远地点。当满月恰好在近地点附近时,就会出现超级月亮。

八月份的第二个满月是2023年四次超级月亮中的第三个,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在距离地球357,344公里的位置,使其成为2023年最大、最亮的超级月亮,尽管比8月2日的满月近了33公里,后者距离地球357,311公里。

下一个满月将出现在9月29日,这是大家最期盼的一个满月,它也是2023年的最后一个超级月亮。

今夜23:54分,让我们走出家门,静静等待“蓝色超级月亮”的升起。

一年一相逢,一岁一追思。


中元

[仇远

初秋当望夜,平楚带斜曛。

暑气能昏月,砧声不隔云。

华灯浮白水,老衲诵冥文。

漫说中元节,儒书惜未闻。

上元、中元、下元合称“三元”。

上元为正月十五(元宵节),

中元为七月十五(中元节),

下元为十月十五(下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它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这天通过虔诚的祭祀活动,表达慎终追远的情怀。 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元节 中外习俗


河北: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

山西:读书人祭魁星。牧羊人家屠羊赛神,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放风筝。郏县七月十五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烧纸祭麻姑。农家会饮,称为“挂锄”。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江苏: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七月半祭拜时,会在各水域先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邀来同享香火,号称"水灯"。多是以纸糊如宫殿形,中有蜡油点火,内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纸旗,号称"普渡旗",该旗以毛笔写上"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中元敬语"字样,并写上自己的姓名,让好兄弟(闽南语对亡魂的敬称)知晓是哪家施主所供奉,也有直接写在灯上而不用旗者。俗谓水灯漂浮愈远,该施主愈得庇佑。

广东:在七月十四有祭祀的传统,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香烛和纸钱祭奠先人,以示对先人的怀念。广东人称为“七月十四”。旧时居民们于节日前上冥店买来金银纸衣(即各种色纸,俗以为可制冥衣)、溪银(冥币)、元宝等冥具,盛于纸袋中,加封,俗称“包袱”,择日于午后配上牲醴、果品拜祭祖先,拜毕焚化冥具(包袱),俗称“烧衣”。入夜以后,又以各种冥具及水饭、酒菜、香纸等祭于门前,施以无主之鬼魂。祭毕燃冥具,将祭品(酒饭)留在门外不收回,俗称“烧幽”。港澳地区中元习俗与广东一致。

广西:以月十四为祭祖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 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在广西,七月十四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上海:“兰盆盛会”而闽、台摆桌祭拜普渡,又分成"公普"(又称"联普",全聚落、团体或庙境居民联合举办)与"私普"(个人或单一家庭、机关举办),举办时供桌上也会竖立"写有中元敬语与施主姓名"的"普渡旗",并在每一项供品插上一炷香,也会在供桌下放置香皂、毛巾与盛满清水的面盆供"好兄弟"梳洗。许多抽烟者,还会点燃香烟,插在香脚上,推己及"魂",供"好兄弟"吞云吐雾,别有一种人情味。明清年间,老上海在每年的清明日、七月半、十月朝(十月初一)都会举行祭坛会,有声势浩大的城隍出巡,老上海俗称其为“三巡会”。

云南: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民间相传,每年的七月十四/十五,是鬼门关大开之日。阎王会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烟食,所以七月也称为鬼月,这个月被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湖南: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湖北: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


中元节国外习俗

泰国: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将会举办水灯节,人们放天灯为逝去的亡灵祈福。日本: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俗称“お盆”(おぼん、发音:O-bon,盂兰盆会简称)。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农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进行。十三日前扫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礼物的习惯,民俗上也会众人聚集,跳一种名曰“盆踊”的舞蹈,专注于手部动作,类似于今日的Para Para。日本人对盂兰盆节很重视,现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选择利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此时像大都市(如东京、大阪等)街道多显冷清,有点类似中国的清明节。

朝鲜:朝鲜半岛的中元节又称“百中节”、“百种节”、“亡魂节”等,是朝鲜的一个传统节日,来自中国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盂兰盆节,然后发展出朝鲜特色。相对于中国、日本的中元节较注重于祭祖及普渡,朝鲜的中元节则保留较多秋季农夫庆丰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仪式则其次。

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华人地区中,七月半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福建人(闽南人)称之为“七月歌台”或简称“歌台”。这些歌台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好兄弟”(鬼魂)的。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晚时分,台上表演包括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

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也称盂兰胜会或庆赞中元除了祭祖普渡表演各籍贯的传统习俗戏剧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人建立了新加坡华人相似的歌台文化,一般跟新加坡大同小异。

中元夜禁忌

一、晚上出门不宜连名芾姓呼喊名字,以免被鬼物记住你的名字。

二、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

三、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者偏僻的地方。

四、不拍别人肩膀。

五、不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你。

六、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七、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八、不宜玩通灵游戏。

九、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

十、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十一、忌乱踩、乱烧冥纸。

十二、夜游时候最好不要乱拍照。

十三、筷子插在饭中央。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鬼物来与你分享食物。

十四、晚上睡觉时,鞋头不宜对床。

十五、不宜在床头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鬼物,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中元节到了,

愿逝去的親人们在那个世界,

过得幸福如意,一切安好。

报父母恩咒:

南(na)无(mo)密(mi)栗(li)多(duo)

哆(duo)婆(po)曳(yì)娑(suo)诃(h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