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近古典学】史含章:遇见古典班

文学院于2010年创办了古典学实验班,迄今已招收七届学生。下学期,第八届实验班又要开始招生啦。我们特地邀请了实验班的两位同学撰文与大家分享他们精彩的学习经历,对古典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多关注。

今天分享的是2018级研究生史含章的《遇见古典班》

编者按

作者简介


史含章,文学院2014级本科生,2015年转入古典学实验班学习,2018年保送文学院古典学研究生。


《遇见古典班》

大一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文学院古典学实验班的存在,听说古典班开设了许多有趣的课程,在古典班可以踏实认真地读几本书,觉得很美好,懵懵懂懂之中就报名加入了古典班大家庭。刚来的时候内心充满犹豫和不安,但现在回想起来,我感谢自己当初做的决定,自己能够在这里度过三年时光,是何其幸运的事情!

初到古典班,接触到的第一门大课就是《诗经》研读课。以往关于《诗经》就知道些名句名篇,以为自己很熟悉,其实对文本完全不了解。张毅老师带着我们一字一句地研读文本,不仅学习概要性的知识,还真真切切地进入到文字层面,让我们触摸到诗本身的模样,在字句间认识最真实的《诗经》。一个学年,每星期三节课,张毅老师带着我们研读了包括国风、大小雅和颂的五十几首诗,分析、背诵和默写,学过的概论可能会忘记,但背下来的这五十首诗和读诗的方法思路,是现在回想起来仍真切确实的收获。古典班的课踏实。后来学习的《左传》、《史记》、《论语》、《理想国》、《高尔吉亚》等研读课程,无一不是踏实地进入文本,逐字逐句分析研读。这些大书,哪怕能认真读完一两卷、一两篇,都有完全不一样的收获。彭磊老师带着我们读了三个学期的《左传》,如果没有老师带大家一起读,线索错综复杂的四大本《左传》自己恐怕很难独立读完,是对阅读能力和耐力的巨大挑战。在古典班这一方宁静的小世界,读读书,自己也可以沉静下来。

古典班的特色课程还有语言课,学习拉丁语和古希腊语。这两门语言的学习很有趣,能够打开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借此看到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不过语言学习的过程必然是崎岖难行且极具挑战力的。老师也说,学习语言课程,其实是磨砺大家。的确,学习这两门语言需要投入许多努力和耐心,比如古希腊语,从不认识的字母开始,学习语法、句法,丝毫不敢落下。我自己学到期中时仿佛进入瓶颈,怎么也学不懂,作业也不会做,这段时间几次想要放弃,但还是咬咬牙坚持下来。神奇的是,过了这个阶段,学习之路仿佛忽然平坦起来,一切又都明白了,豁然开朗。这就是磨砺,坚持过最难的一段,就会打开一个新局面,我看得到自己的进步,也体会到豁然开朗的欣喜。乐趣是更多的,学语言之后可以初步读一些简单的段落,体会读译文时不能体会的细节,可以发现一些现代英语词汇的源流,可以明白一些以前读书时不懂的梗。如果考虑进一步的学习,拉丁语和古希腊语自然是学习古典学的重要基石。

古典班开设了内容丰富的选修课,学习西方乐理、中医、艺术史、普遍历史、卢梭作品等,正应了古典班的培养目标:“兼通中西之学,于古今沿革,中外得失,皆了然于胸中”。每节乐理课都是享受,在讲解乐理之余,刘小枫老师常常亲自弹奏经典音乐,有时还会请来小提琴、大提琴伴奏,我们闭上眼睛倾听,沉浸在古典音乐中,总觉得一个半小时过得太快。刘老师还将琴房开放给大家,让我们自己也试着弹弹钢琴,触摸和寻找古典艺术的美好。中医课也收获颇多,中国中医研究院的顾漫老师依据整理出的敦煌卷子《辅行诀》,讲解了中医的基本概念原理,教我们如何判断症状,讲授一些最基础的方子,期末考试就是给出病例,让我们自己为病人开方子,也算是当了一回医生,实在有趣。娄林老师讲授西方艺术史,每堂课都座无虚席,老师用诗一般的文字解读着一位又一位画家,带我们欣赏大量作品。除了对艺术特征的分析,老师还分析画作背后的精神、历史源流、画家本人与其时代的精神特质,在点线、色彩、技巧和画面之外,呈现出更广博、更有深度的艺术史。

除了正式课程,班里每学期都组织读书会。读书会是一种与课堂完全不同的学习形式,收获也是别样,甚至更多的。三五个人围着老师,读书、分享、交流,古今中外无所不谈,与老师与同学都很亲近。我参与了李致远老师指导的《论语》读书会,共两个学期。《论语》的释读版本很多,每个同学读一种经典版本,带到读书会上分享。自以为熟悉的《论语》,这样一句一句细细读来,竟有着那么多的可能性,由此的确感受到了经典文本的厚度。大家一起分析、联想、讨论,总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再由老师指点和总结,收获也是成倍的。当我们设身处地地尝试去理解《论语》中的对话,想象每个人的心理、神态,说话时微妙的语气,两个人对话时的内在张力,那一个个故纸堆里的人物都鲜活充实起来,我们能够看到生动而多面的孔子、子路、子夏、曾子,他们说的话对现实生活也有了极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古典班的氛围着实是令人喜欢的,老师亲切,同门友爱。古典班每年组织春游秋游,在美好的大自然里留下我们的足迹,我们在旖旎的春光里聊着诗与酒,在漫山的红叶间吟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在蓊蓊郁郁的山林里谈论美德与智慧。路过一处破败的茅草房,娄老师提议我们可以在这里cos名画《博士来朝》,于是我们分别扮演三位博士、圣母玛利亚和许多吃瓜村民,在瓦砾柴门间笑着闹着,摆出记忆中《博士来朝》的姿态,拍照回去对比原画,居然相当神似。小班很温馨,每次聚餐,老师同学们围坐一桌,喝点小酒,聊读书,聊电影,聊社会,也会聊一聊老师养的猫,因为每个人的精神都不贫瘠,所以遇见就格外有趣。印象里的大学生活就应该是这样啊,朝气蓬勃,意气风发!

编辑:李依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