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自己要狠,也要做个及格家

张海露Eric 英语学习笔记 2022-08-25


读了两本书,画风特别不同:一个说要对自己狠,突破自我永不满足;一个说要知足常乐及格就行。


第一本叫 Relentless,作者是曾给乔丹、科比做过教练的 Tim Grover:



这标题就鸡汤味十足,不过作者可是顶级运动员的教练,他说我跟那些鸡汤贩子不一样:



扑面而来的鸡血味……仿佛教练就在眼前盯着我们,BGM 响起咆哮着说:生而为人,要 Relentless!看看乔丹科比再看看你。Good 不行,Great 不够,要勇往直前精进不止!脑海中闪现《爆裂鼓手》中的一幕:



读到这里我有些抵触——干嘛这么狠这么拼啊,图个啥,我也不想成为 the best,做不了乔丹那样的 icon。作者仿佛看到了我的心思,他说:“I won’t ask you to transform into something you’re not and don’t aspire to be. I simply ask that you open your mind to the possibility that you can do so much more with what you already have.”


这还行。成不了乔丹科比,但我们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entless 是一种态度,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取一些启发。作者说有三种人,Cooler/Closer/Cleaner,分别对应 Good/Great/Relentless:



那如何变得更 relentless?这就是全书的重头戏——The Relentless 13。作者说我的序号不是 1234... 这样,而是 1111... 因为每一条都同等重要,联合在一起才能修成正果:



核心内容这一页就可以总结,全书就是用更多的例子解释说明每一条的理念。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几点:


1)Stop thinking. Harness your dark side.


书的开场标题叫 Don't Think。当一些顶级运动员需要帮助时,他们会打个电话然后包机飞几千英里找他面对面指导。他说他们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听到两个字:Don't think——You already know what you have to do, and you know how to do it.


Don't think 是相信自己的本能,同时要察觉到本能里的 dark side。Everyone has a dark side,我们不仅不能躲,还要承认它们的存在,控制它,充分发挥它的力量。



2)Step into the zone. I own this.


别人要求我做到 70 分,我必须做到至少 80 分。用自己的方式完成想做的事情,要么不出手要么直接 KO,这事交给我你放心,这场子有我罩没人敢撒野。

3)Get your mind strong, so your body can follow.


说到训练,可以说是两分撸铁,八分健脑。得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愿意为它付出什么。无论是健身还是学英语,很多人半途而废不是因为这件事有多难——它对谁都难,而是没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4)A Cleaner is feared, and then respected for doing exactly what everyone feared he’d do. 


我们只能成为自己,成为自己就在于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出自己的需求。我们有不喜欢的人,也有许多人不喜欢我们,但我们能做的是尊重,尊重的前提是别恶心自己也别糊弄别人。




再说说第二本书。

名字就很萌,The Underachiever's Manifesto。中文译本叫《及格家宣言》。全书纸质版 96 页,我用 iPad 看只有 50 多页,很快就能看完,无论是阅读体验还是内容都很治愈。

核心理念都在副标题里:


画风是不是和 Relentless 正好相反?一个说要拼尽全力精进不休,一个说不多不少及格正好。这篇正文第一句话是:“Despite everything you may have heard about striving for excellence, mediocrity is the key to happiness.” 不知道 Tim Grover 听了啥反应😄

上有 The Relentless 13,这本有 The Ten Principles of Underachivement,敢情是两套心法:


作者 Ray Bennett 是 medical specialist 出身。风趣幽默,不啰嗦没爹味,文字质量也很高:


做一名 underachiever 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当目标太大flag太多、自责太多自控不强时,试着换一个方式审视自己的问题和习惯。当我们不断追求成功时,提醒自己做减法,做自己最想做最在乎的事情。

“Remember, underachievement isn’t about doing absolutely nothing. It’s about the right effort at the right time, in the right place. And not one bit more.”


刚刚好,就挺好;能更好,也挺好。

成长就是不断倾听平衡内心的各种 paradoxes,找到自己的节奏,能拼尽全力追逐星辰大海,也能心安理得静看花开花落。没什么是非对错,也不是 AB 只能选一个。阶段不同目标不同,我们选择的心法和组合套路自然不同——而最终的选择,就是我们的「成功」和「自由」。

Accept yourself, and expect more of yourself.

猜你还想读:

· 记一篇写在30岁的成长日记

· 练习自信,拥抱自我怀疑

· 最近读了4本柯林斯的英语学习参考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