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国石油公司在中国,除了带走油气,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2016-09-21 石油Link 石油Link


近日,道达尔宣布了退出中国页岩气的消息。有媒体报道称,这是因为从一口井的探测结果来看,道达尔同中石化合作区块的页岩气储量有限。 

近一两年时间,有不少国际石油公司都在放弃在中国的油气业务,例如壳牌的四川页岩气、雪佛龙在中国的海上石油资产等。撤离的原因要么是因为开采有难度,要么是因为要剥离非核心业务应对低油价。 

在过去近30年的时间当中,一波又一波的海外石油公司来到中国,同中国石油企业合作开发油气资源。从开始来到中国打拼到逐步撤离在中国的上游业务,这些海外石油公司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带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呢?


01

来中国掘金的外企都有谁?



2015年部分石油公司在华油气当量产量

在上世纪末,中国的石油产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内石油消费量增长越来越快。受到资金、技术的限制,国内一些油气资源难以实现开采,因此中国政府开始引入国际石油公司进行合作开采。 

中国早期的对外油气合作以海上油气开采为主,康菲、赫斯基、雪佛龙、科麦奇等公司纷纷同中海油展开了合作。其中康菲石油公司还在1999年发现了中国海域上最大的油田蓬莱19-3油田,赫斯基在同中海油合作过程中发现了中国第一个深水气田荔湾3-1。 

在陆地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方面,雪佛龙在2008年开始同中石油合作开采川东北高含硫气田。这是目前为止中国陆地上最大的对外油气合作项目,其设计的天然气年生产能力达到30亿立方米。 

中国对外油气合作中另外一个较多的领域就是页岩气,除了正在和中石油扩大合作的BP,壳牌、道达尔、康菲、阿纳达科、阿美拉达赫斯等海外石油公司都曾涉足过中国页岩气。 

海上石油、高含硫气田、页岩气,国际石油公司在中国能够进入的领域很明显,主要是有难度的区块。当国内石油公司难以独自完成开采或者遇到技术瓶颈之时,国际石油公司就会来中国。


02

外企带来的“三大件”


国际石油公司能够进入中国主要是因为他们持有三件中国的石油产业需要的三大件——资本、技术、管理。为了获取这三大件,中国是以牺牲油气资源、市场利益为代价的。中国石油公司在对外合作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采取了中方占有51%油气权益、外方占有49%油气权益的合作方式。中国的石油产业这种以资源换先进生产力的方法,效果究竟如何呢? 

中外企业在进行合作的过程当中,难免不会出现一些问题。由于油气分成合同有期限,有诸多人曾质疑,在合同期内,有的国际石油公司会采取“暴力”方式开采石油。2011年在渤海湾发生的漏油事故,也有不少人指出是因为外方企业为了提高产量,注水压力过高导致断层破裂引起的。据中海油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直到今天,中海油这一对外合作区块还在进行综合调整。所以,以资源换先进生产力,中国付出过不小的成本


03

中国石油企业获得了啥?



中海油在对外合作过程当中,明文规定“对中方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转让”是在合作开发油气过程当中海外石油公司必不可少的责任。“中国制造”的学习、模仿能力强是众所周知的,在同外方的合作过程中,中国石油企业的确将很多技术收入了囊中,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石油人才。不过在吸纳国际石油公司的管理方面,却始终存在困难 

比如以康菲为例,康菲石油在生产过程中,倾向于使用质量过硬、更昂贵的国外设备。在油气生产过程中也倾向于使用大量的传感器监控生产过程,以实现数据化和更精细的管理,因此修井的频率非常低。但在康菲离开中国后,中国公司却并未沿用这种方式,不仅转而偏向于使用国产设备,对生产的监控也更偏向于依靠人的经验。海外公司的很多管理方式并没有在中国生存下来 


类似的问题,在中国陆地气田的对外合作过程中也有发生。雪佛龙和中国在油气上游领域最大的合作为“川东北高含硫气田”的开发,这一合作的一大原因在于2003年“罗家寨特大井喷事故”。其实在雪佛龙介入川东北高含硫气田的开发之前,中石油已经在进行独立作业,事故发生后,出于对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引入了国际石油公司参与开发。 

所以在“川东北气田”项目的对外合作过程中,汲取国际石油公司的管理经验,是一个重要目的。但据参与川东北气田开发的工作人员介绍,中外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仍然就管理问题不时发生摩擦。由于雪佛龙的管理流程步骤多,尤其在安全方面涉及到的细节比较繁琐。比如在某些作业之前,雪佛龙会要求作业人员提供更多的测试报告,所以会延长作业周期。这样一种慢节奏,让中方企业多少感觉到不适应,总是希望略去这些繁琐的细节。由于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国际石油公司的管理很难直接引入到中国来


04

最难学的管理


海外石油公司在对外合作过程中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不会倾力向中方输入技术和管理。在海外石油公司竭力带走中国油气的同时,中方也应该竭力留下他们的“三大件”。 

论规模和产量,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在国际上已经有了极高的地位,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技术上也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在海外石油公司带来的“三大件”当中,“管理”这种摸不着的生产力是最难被留下的。 

中国未来在页岩气、页岩油、深水等非常规油气的开发阶段,免不了会继续邀请一些海外石油公司进行合作。除了继续获取海外石油公司带来的技术外,能否深度汲取他们的管理是需要中国石油企业着重考虑的

石油Link原创文章已超过400篇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石油Link往期文章

既然埋怨石油要完蛋,你为什么还赖着不走?

石油人正经历另一种裁员:用降薪逼你离开!

海外高薪40万,真的那么好拿吗?

盘点石油圈的十大阴谋论

为什么石油要以"桶"计量?揭秘你不知道的石油轶事


可长按最下方二维码,

进入石油Link对话页输入框,

回复 以下数字或关键词,

获取对应专题和文章。


专栏:1. Link专访|2. 朱润民|3. 油气君|

公司名称:4. 哈里伯顿|5. 贝克休斯|6. 安东石油|7. 斯伦贝谢|8. 威德福|9. GE|10. BP|11. 壳牌|12. 三桶油|13.中石油|14. 中石化|15. 中海油|16. 康菲|17. 美孚

职场:18. 裁员|19. 高校20. 生涯|21. 薪酬

油气技术:22. 钻井|23. 压裂|24. 页岩|25. 天然气|26.新能源


 ·END· 


石油Link ∣ 链接创造价值
 微信ID:ipetrolink 

原创 · 独立 · 专业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石油Link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