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科学

学习强国 · 小黑山奇遇(5)|巨松鼠:松鼠界“巨无霸” 丛林攀爬的“行家里手”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地处北纬24度的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高黎贡山与滇西南各自然保护区之间动植物物种基因交流的“黄金”联结纽带,原始生态系统多样性、野生动植物资源富集。这里不仅有山的巍峨、水的绵亘,更有植物的多彩、动物的奇特,可谓是自然有千般样貌,生命有万般姿态。“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保山学习平台联合推出“小黑山奇遇”系列策划,带您走进神奇的小黑山,开启一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奇遇之旅,去探究北纬24度线上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命密码。

巨松鼠(Ratufa bicolor,脊椎动物,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巨松鼠也称树狗、黑狸、藤狸、黑果狸、黑大松鼠。两颊自嘴角经眼眶至耳基部和颈两侧为橙黄色,背部、四肢外侧和尾部为黑色或乌黑色,腹部和四肢内侧为白色或褐色。对于巨松鼠来说,全身复杂的毛色搭配,也许是其活命的“看家法宝”,一旦遇到天敌,全身“迷幻”的色彩也能起到临时“隐身遁形”的作用。其生性机警,稍有“风吹草动”便疾速攀枝逃遁,它跳跃力强,相隔2米的树枝可一跃而过。

蔡双发 摄

巨松鼠是一种大型啮齿类动物。因为体型比较大,巨松鼠的食量也很大,要远远超过普通的松鼠,所以为了填饱肚子,巨松鼠的食性也更广,喜欢以坚果、浆果及植物嫩叶、花蕊等为食。其成体体重可达3000克,体长超过40厘米,尾长可达60厘米,“身高”可超过1米,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上松鼠家族的“巨无霸”。

杨荣廷 摄

巨松鼠喜欢独栖,很少集群,偶见2—3只在同一树上取食。巨松鼠白天活动,活动范围约2000—3000米。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至黄昏,是它们一天中最活跃的时间,中午前后一般在高树上休息。

巨松鼠在长久繁衍的过程中分化出了4个不同的亚种,它们分别是巨松鼠云南亚种(Ratufa bicolor gigantean)、巨松鼠海南亚种(Ratufa bicolorhainana)、巨松鼠阿萨姆亚种(Ratufa bicolorgigantea)和巨松鼠滇南亚种(Ratufa bicolor stigmosa)。

杨荣廷 摄

巨松鼠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部、广西南部、海南和西藏等地区。在云南龙陵主要分布于小黑山保护区及其周边。据《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评价》报告(2020年),目前已知在云南龙陵小黑山保护区分布有松鼠科动物17种。

蔡双发 摄

巨松鼠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物种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2019)附录Ⅱ物种。

统筹:杨彪 杨庆霖 唐莉娜 赵玮

策划:贺彬 郁云江 和晓 彭娜

资料整理: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海报设计:龙陵县融媒体中心

审核: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正高级工程师艾怀森

摄影:蔡双发 杨荣廷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云南学习平台 保山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贺彬 寸元清 姜永华 唐莉娜

 

------链接------

    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龙陵秘境之中各种神奇物种!


来源:云南学习平台 保山学习平台

编辑:郁云江

编审:冯思勤 孙兴旭 

审核:杨培记

投稿:1751631441@qq.com

电话:0875—3128177

免责声明:本平台除原创内容或特别说明外,其他推送稿件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来源于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