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如何将“千万工程”经验运用到乡村振兴?这场发布会详解!

成都发布 2024-06-04

5月14日,解读《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举行。成都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宋峰,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佳,市住建局总工程师刘波,市水务局副局长程培哲出席发布会并发言。



会上介绍了全市“三农”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做好202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三农”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即“一个总体目标,五大重点任务”。


一个总体目标:

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

“三农”现代化建设的新路


成都乡村地域广、面积大、人口多,“大城市带大农村”特征明显(农村地区面积占比91%、农村常住人口占比21%)。提升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发展所需、也是问题倒逼、更是窗口机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至关重要。做好202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三农”工作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牵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坚决守牢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努力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三农”现代化建设的新路。


↑天府农博园


五大重点任务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

“天府粮仓”成都片区


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确保耕地和粮食安全不仅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深刻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大局。对此,《实施意见》提出抓好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等6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围绕粮食安全,提出全域推进“一带十五园百片”粮油产业园区建设,确保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8.6万亩以上、产量234万吨以上;围绕耕地保护,提出健全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防控机制,2024年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0.4万亩;围绕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出新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1万名,选拔培育“成都农匠”500人以上。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产业发展关乎“三农”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对此,《实施意见》提出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建圈强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等5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围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提出力争培育新上规农产品加工企业10户以上;围绕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提出新建乡村主题旅游目的地20个以上、A级林盘景区10个以上,发布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0条以上,力争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470亿元以上;围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提出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扎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包括做好乡村规划设计、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乡村善治水平、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7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围绕做好乡村规划设计,提出连片培育先行村、重点村各50个,推动先行村、重点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级片区规划应编尽编;围绕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出打造美丽乡村特色风貌重点线路11条,完成农房特色风貌塑造8000栋以上;围绕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提出“亲民化”改造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0个以上,开展“走基层”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以上、公益文化艺术培训8000场以上。


↑大邑县南岸美村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包括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活力、加快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步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等5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围绕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活力,提出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研究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管理办法,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围绕加快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改革,提出深入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送码入户、‘码’上贷款”信贷直通专项活动;围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出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包括全面压实乡村振兴责任、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等3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围绕全面压实乡村振兴责任,提出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健全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围绕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提出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进一步增加市级财政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围绕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专家人才“组团式”“蹲点式”巡回服务,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兴乡。


记者问答


光明日报记者:根据《实施意见》五大重点任务内容,了解到成都已在粮食安全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可否再简要介绍一下?


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宋峰:我市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委部署要求,以市委全会形式研究部署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质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全面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2023年在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位居前列,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


↑蒲江县铁牛村


一是粮食安全保障有力有效。耕地面积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2023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3万亩,粮食产量达231.9万吨,生猪出栏435.2万头,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供给充足。


二是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市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总数突破120个(其中国家级园区3个),成功举办第九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总收入445亿元,增长15.8%,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


三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起势。启动实施“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工程和乡村建设“十大行动”,2023年已完成51个镇级片区规划、250个村级片区规划编制,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5条美丽乡村特色风貌重点路线和4000栋农房风貌改造提升。


四是城乡融合发展走深走实。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集体经济收入“零元村”全面消除,农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9%。


新华网记者: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项重大工程离不开规划的引领,更离不开土地资源的保障,今年成都市在乡村规划编制实施和土地要素供给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佳:今年以来,市委带领全市上下乘势而为、拼搏实干,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放到推动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成都篇章的战略高度,通过此次《实施意见》的发布实施,我们以“聚焦一个目标,守好两条底线,激活三个要素”的具体举措,加快打造体现公园城市特点、独具天府文化气韵的现代化乡村。具体来讲:


聚焦一个目标就是聚力构建“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全域和美”的国土空间新格局。2022年以来,坚持以新一轮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为引领,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不断健全我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此,我们将镇级、村级片区规划纳入“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工程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十大行动”,截至目前,全市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300个村级片区规划实现按需应编尽编。


今年,将继续深入实施 “十大行动”,不仅要对2024年连片培育的50个先行村和50个重点村村级片区规划成果优化提升,还将通过“抓实片区点位、串联重要节点、培育连片发展格局”的具体措施,加快形成“乡村振兴走廊+城乡融合发展片区”的空间格局,推动乡村规划精准落地。


↑崇州白头镇大雨村


守好两条线就是要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控制开发边界线。我市专门为耕地保护工作建立了1个领导体系、1个责任体系、9项工作制度、3大专项行动的“1193”工作体系,制定了耕地保护“1+8”行动方案,建立了督察、卫片执法“6+3”问题整改台账,实现全市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净增加。


今年,我们将继续压紧压实各级田长巡田职责,强化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管理,全覆盖开展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前置评价措施,组织开展“耕评”回头看,持续提升“耕评”质效,继续保持耕地面积增加的良好势头,为“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提质增效。持续锚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不断完善城镇开发边界管理制度,防止城镇无序蔓延和粘连发展。


激活三个要素就是围绕 “抓好两端、畅通中间”的工作思路,充分调动人才、土地、资金在城乡之间流动顺畅。结合我市乡村振兴专家人才“组团式”巡回服务工作,以“行业专家+乡村规划师”组建5支共计50人的乡村规划建设专项服务团队,为乡村发展提供多元化、差异化和精细化智力服务;统筹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乡村建设,充分保障乡村发展用地需要,实现应保尽保。用好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相关政策向先行村、重点村倾斜,做实“绿色通道”,落实“用地保姆”。印发《关于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加强项目统筹管理,拓展农村建设用地取得途径,完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方式。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公共资源服务体系,持续做好建设用地“持证准用”,进一步显化集体资产价值权益。


今年,我们精心编制了《成都市乡村振兴用地使用指南(2024)》,以清单化、流程化、图例化方式解读用地相关政策,指导乡村建设主体依法依规使用集体土地。同时《成都市乡村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已经在彭州、崇州等乡村地区试点,不久将面向全市推广实施,实现乡村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农房建设等不同类型建设项目依据镇村规划选址,高效进行用地审批、规划许可、确权登记等规范化管理。


四川发布记者:农村供水保障事关民生福祉,本次《实施意见》在这方面将实现什么目标?下一步又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市水务局副局长程培哲:本次《实施意见》在制定时,市水务局会同各区(市)县和有关部门对标水利部、水利厅及先进城市经验做法,充分结合成都实际,制定2024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以上,2025年达到96%以上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下一步,市水务局将从五个方面指导各地全面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规划。指导各涉农区(市)县在全面分析农村居民用水需求的基础上,因村定策、因村施策,编制修订完善区域给水专项规划和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制定下一步目标任务及工作举措。


↑都江堰


二是明确模式。指导各涉农区(市)县以县域为单元,按照全域城乡统筹和“建大、并中、关小”的原则,整县推行“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3”就是优先推进城乡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改造等这三种建设模式,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1”就是探索实现县域统管、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管护模式。


三是促进入户。在集中供水覆盖区域内,加强宣传和制度引导,对具备自来水入户条件的,在充分尊重农村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农村居民即申请即接入,同时在入户费上设定上限,促进农村居民自来水“应接尽接”。对脱贫户、五保户、低保户、移民户等特殊群体,通过减免、补贴等方式,降低安装费用。


四是确保水质。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配套完善净化消毒的设施设备,强化水质自检和巡检,确保农村供水水质安全。


五是兜住底线。健全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应急响应解决机制,完善举报问题办理、销号、回访机制,依照群众投诉就近原则,将问题及时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并确保投诉问题得到高效处置,保持农村供水问题动态清零。


看度记者:请问市住建局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将有哪些举措?


市住建局总工程师刘波:2024年我局将持续开展农村功能风貌提升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推进农村功能风貌重点线路建设。完成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区、新津区、简阳市、都江堰市、金堂县和大邑县11个区(市)县的11条美丽乡村特色风貌重点线路建设。


二是推进农房特色风貌改造。我局已牵头出台《成都市农村功能风貌提升技术指南》;全市17个区(市)县今年计划完成8000栋以上农房特色风貌塑造。


↑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


三是对已进行乡村建设评价的100个先行村、重点村开展功能提升。针对评价发现的问题制定乡村建设评价成果应用工作方案,提出针对性措施,完善相关政策,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四是摸清乡村短板弱项,继续开展新命名100个先行村、重点村乡村建设评价。


五是做好农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开展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评估,系统梳理历史文化资源,科学评价保护现状,以评促建强化农村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和传承。


推荐阅读>>32.2℃!接下来……○心形纪念币又来了!网友:买了送对象吗?

○公开招聘!正在报名

○千年古镇变身潮流地标!“文旅出川”在重庆磁器口“开花结果”

国家级名单公示!四川4家入选



图据成都发布资料图

成都极美小分队

成都发布编辑丨黎孟

点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