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碳达峰碳中和与云南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昆明举办

远景智库 远景智库 2023-07-03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科学、全面、准确理解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政策要求,探寻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云南高质量发展的路径,2021年12月11日,由云南远景规划研究院和远景生态环境研究院主办,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云南工业园区协会、云南绿色能源行业协会、云南钢铁行业协会和云南化工行业协会协办的“碳达峰碳中和与云南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以“线上+线下”方式在昆明举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杜祥琬,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家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普洱学院院长、昆明理工大学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马文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巡视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周宏春以及来自工信部、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云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等国内“双碳”领域知名专家就气候变化、能源战略、绿色转型、生态环境保护、碳汇交易等问题进行了主题演讲。

来自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统计局、省住建厅、省政府参事室、省社科院、省社科联、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部门、高校、科研院所,昆明市、昭通市、普洱市、临沧市、楚雄州、红河州、西双版纳州、大理州、迪庆州等州市发改、工信部门,澄江、禄丰、香格里拉、德钦、石林、易门、文山等县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部分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代表参加了会议。




对“双碳”目标的几点认识

杜祥琬院士系统全面介绍了“双碳”与能源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他提出,碳达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达峰,是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导致碳强度逐步降低的达峰,是瞄准碳中和的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是要开创一条兼具成本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路径,是与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同步的、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里程碑。在具体实现中需要把握好节奏,积极稳妥推进,做好顶层设计和路线图,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

碳达峰碳中和与能源转型

李俊峰主任分享了对云南省碳达峰碳中和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思考。他提出,云南具有良好的可再生资源优势,已经形成以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为主,火力发电为补充和托底的能源系统,这种经验值得总结和向全国推广。云南应抢占先机,积极申请国家碳中和试点,争取在中国全面实现碳中和之前,提前15年甚至20年实现碳中和,为未来发展赢得先机。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云南产业绿色发展之路

马文会院长认为,云南依托丰富的绿色能源优势,在当前清洁载能产业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趋势下,具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云南要建设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在绿色铝产业方面,一是要实现无碳链的技术,实现无碳链捕技术,二是要布局再生铝产业,三是要从建材铝材逐步转到交通铝材,积极发展能源铝材;在绿色硅产业方面,一是要从源头上对工业硅的生产技术重新进行构建,二是要延伸产业链,布局电池片和组件。云南未来要服务融入到国家重大战略,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要推动冶金和能源协同发展,构建绿色化智能化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标准引领,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进一步完善碳交易市场、推动生产低碳化和碳汇固碳化,从能源供给和碳吸收两方面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思路与战略

周宏春研究员分享了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思路。他认为,讨论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进行经济学分析,要考虑资源配置合理化和资源利用最大化,碳中和需要全国一盘棋考虑,需要考虑新增与淘汰的平衡,不是各地方、各领域、各部门都要或同步碳中和。

碳中和的现实与路径

刘科院士提出,加快太阳能、风能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快新储能技术的研发,提出了“零碳”观点的误区,碳中和需要政、产、学、研有机融合等观点,重点介绍了基于绿色甲醇、煤炭微矿分离等技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双碳”背景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新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毛涛研究员分享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作用、相关工作进展以及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国内外绿色供应链实践的新趋势。他提出,打造零碳供应链,可以加强对供应链上各级供应商的碳管理,推动整个供应链的低碳水平提升。零碳供应链实践带动了管理对象从“局部”拓宽至“全体”、管理动力从“政策驱动”转向“主动布局”、管理要求从“浅绿”走向“深绿”、管理方式从“封闭”步入“透明”的4个变化。

“双碳”约束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与展望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涛教授分析“双碳”对经济社会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提出“双碳”发展思路、发展任务和发展目标要纳入区域发展全过程。各地区要立足资源、环境、能源和、产业等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对云南提出能源转型、产业转型、率先发展碳中和技术、“双碳”领域区域合作、区域治理五个方面的展望建议。

“双碳”“双控”背景下产业发展与智能制造趋势研究

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虞诗强博士介绍了“双碳”“双控”和“两高”的认识误区,提出绿色能源和森林资源是云南的重要优势,但也面临欠发达、载能产业转移承接的挑战,提出了建立科学统计方法、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等对策建议。

云南省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建议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低碳研究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何燕介绍了云南省二氧化碳排放历史和现状,尤其是过去15年分领域、分行业碳排放的总体情况;对未来全省工业、能源加工转换和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碳排放达峰趋势进行了预测;结合云南发展实际,提出了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科技创新、政策支撑、生态系统碳汇等领域的达峰行动建议,并对部分州市碳达峰重点行动提出了建议。

绿色低碳园区建设的路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高级工程师、王璟博士介绍了绿色低碳园区建设背景和意义,提出园区综合能源供给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园区企业绿色生产、发展园区循环经济、构建循环产业链体系、加强绿色低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行管理,构建绿色低碳指标体系、绿色低碳政策体系、绿色低碳统计体系和园区智慧管理化平台的路径。

林草碳汇:云南碳中和的底气与挑战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李江博士以认为云南丰富的林草碳汇资源,是支撑云南实现碳中和的底气,但面临森林碳库保护难度大、存量森林碳生态补偿不足、森林碳汇统计体系不健全、碳汇技术和人才不足等困难,提出了保护和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开发碳汇项目方法学、建立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加强云南林草碳汇顶层设计等建议。


云南植被动态长期监测样地网络建设

云南大学生态环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明提出,云南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但这些植被中可利用资源,尤其是碳汇资源情况底数有待摸清,结合样地监测工作实际,分享了生物多样性监测与森林碳汇统计监测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和制度体系。


会议主办方云南远景规划研究院向远景院长对会议作了简要总结,他建议,全省在落实国家“1+N”政策体系基础上,加快出台相应实施意见,制定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不同层次的碳达峰碳中和方案;要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开发,提高绿色硅绿色铝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加快水泥、钢铁等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要放大云南良好的生态和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并提出远景碳中和研究院将发挥社会智库作用,打造以杜祥琬院士、李俊峰主任为顾问,周宏春研究员为主任,国内专家学者为委员的开放式平台,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云南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决策支撑。


中国新闻网、网易新闻、腾讯新闻等媒体密集报道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媒体报道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