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学丨文学史的分类——兼谈《法国文学史》(第二版)的特色

郑克鲁 思飞学术 2021-03-17

编者的话

“外国文学史丛书”推出后,深受国内外学术界好评。由于该丛书覆盖面广,论述全面、深入,观点新颖,不仅包含了欧美主要国家的文学史,也反映了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因此受到国别文学研究者的广泛赞誉,成为文学研究的权威参考书。“外教社新编外国文学史丛书”在原丛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审校和修订,对内容进行了更新,并增加了一些重要作家和作品的专门介绍与评述,是文学史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必备用书。本丛书修订增补工作已经颇有成效。

 

外教社的书

 

文学史的分类——兼谈《法国文学史》(第二版)的特色

 

文学史的分类

法国著名的文学史家朗松在他的《法国文学史·前言》中说:“一部《法国文学史》应该是整个一生的完满结局和结果。”这句话意思是说,独力完成的一部文学史需要一生的钻研和努力撰写,这确是甘苦之谈。大凡大型的文学史,通常有两种写法。一是集体写作,十数人乃至几十人通力合作,写成5卷甚至10卷以上;有的合作者分别是断代史的专家,有的合作者则是普通教师或研究者。这种写法的优点是,大致能保证每一章节的质量。然而问题是,各人有各人的写法,体例不能完全统一,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另一种是个人专著,整部文学史保持统一风格,贯彻自己的写作意图,作者需要穷年累月地积累材料,对一个个重要作家和重大文学现象进行潜心研究,先写出论文,等待编写的时机成熟,然后再着手文学史的写作。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这种文学史写法似乎占据主导地位,大约写成一百万至一百五十万字,再多便力有未逮。近半个世纪以来,大概由于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熟悉整个文学史,况且其他事务缠身,一个作者很难长年专心一致地写作一本书。于是,多人写作的文学史便在文学史的写作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由一两个权威作为主编。

至于文学史本身,也有两种区别,一是学术著作,一是教科书。学术著作如朗松的《法国文学史》,教科书如卡斯泰主编的《法国文学史》、布吕奈尔主编的《法国文学史》(两册)、安德烈·拉加德和洛朗·米沙尔编写的七卷《文本与文学》、皮埃尔·阿布拉汉和罗朗·德斯纳主编的多卷本《法国文学史教程》等。学术著作能体现作者的学术见解,对作家作品和文学发展潮流分析深入,常有一得之见,尤其是作者所熟悉、有特殊研究的作家作品,评价深中肯綮。教科书则注重作者生平、代表作内容情节简介、作家的思想和艺术特点,条理性更强,便于学生领会和掌握。近期,学术著作式的文学史已逐渐为教科书式的文学史所取代,原因在于后者销路广、写作快,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文学史,例如美国耶鲁大学法国文学系教授德尼斯·霍利埃主编的《法国文学史新编》(1989)。这部多人合写的文学史,“新”在不是具体论述每一位作家,而是按哪一年出现的文学事件来叙述有关的作家或作品。由于美国拥有丰富的法国文学资料,美国的法国文学专家就有可能写出不为法国文学史家所注重的事件和史实,所以这部文学史颇具参考价值。 

我国当前文学史写作的不足

我国有些外国文学工作者至今仍有一个偏向,就是不读原文,不了解作家的所在国文学专家的评论,也即从中文到中文,丢开原文,只根据某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去分析外国的作家作品,还对自己的成果沾沾自喜。朗松说得对:“人们不会明白,艺术史能免去观看油画和塑像。文学和艺术一样,人们不能取消作品,作品是个性的保存者和显示者。”朗松在这里是反驳勒南不需要阅读原著的错误说法,但这段话也可以用在这里。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作品同原文必然有差异,特别在语言上很难复制原著的风格和艺术特点。不读原著,总是不能体会到原汁原味,特别是抓不住原著的艺术特点。另一方面,外国文学专家往往一辈子在研究一个作家,他们对这位作家的研究有不少真知灼见。倘若你一无所知,你怎能透彻了解这位作家和他的作品呢?正如一个外国人想研究《红楼梦》,却从未读过中国的红学专家的论著和文章,设想他怎能对《红楼梦》发表独到的见解呢?据此,笔者力求阅读原著和法国文学批评家的论著,对于无法见到的作品或次要作家也尽量多参考几本法国人的相关评论,以求客观和准确。

《法国文学史》(第二版)的特色

在我国,如何编写《法国文学史》呢?目前读者需要的还是一部完整的《法国文学史》,就是说从头至尾,对作家作品要有较深入的分析,对每个时期文学的发展要有论述,要以我们自己的观点去评价法国文学。可是我国还缺乏这样一部较详尽的《法国文学史》。眼下读者手中的这部文学史就有填补空白的作用。一是它从中世纪叙述到20世纪末,二是它按我们的思路和观点来编写。这不是一部法国人编写的文学史的翻译或编译,这是一部写给中国人看、符合中国人要求的《法国文学史》。它不仅需要作者掌握丰富的材料,对重要作家和作品有过较深入的研究,而且要求作者熟悉各种版本的《法国文学史》,阅读大量作品,拥有法国批评家的大量论著,了解各种研究方法和各个批评流派的观点,善于吸取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这确实像朗松所说的,要穷一生之精力。笔者从大学和研究生毕业以后,就没有放弃过研究法国文学,《法国文学史》(第二版)可以说是笔者大半生的成果总结。

《法国文学史》(第二版)的编写原则是,将学术著作与教科书的写法结合起来。它具有教科书的优点,即包含如下几个部分:作家的详细生平和创作道路、重要作品的情节介绍和分析、作家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它同时也有学术著作的要素,即具有如下几个特点:较深入地分析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详细阐述每个文学流派的发展状况、综合分析作家的作品内容、对艺术分析较为重视。这种写法是对现有的各种《法国文学史》的一种变通和改造,更适合我国的文化工作者和大学生、研究生阅读。它避免了有的文学史以几乎一半的篇幅去介绍文化历史经济背景的写法(如法国社会出版社的版本),又避免了有的教科书过于简略的作品分析和艺术分析。在进行作品分析时,本书与我国现有的外国文学史的写法又有不同,一般不是一部部去分析作品。除了某些作家只有一部重要作品,不得不专门加以分析以外,本书对作品的分析基本上采取了综合的方法,即对这位作家的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其中所举的例子突出重要作品。因为不少作家的重要作品相当多,如莫里哀、高乃依、拉辛、巴尔扎克、左拉、莫泊桑、法朗士、纪德、杜阿梅尔、于勒·罗曼以及各流派诗人等等。倘若一部部作品分析过来,则所占篇幅过长,一位重要作家即使写上十万字也难以写尽。作为一部篇幅150万字的文学史,这样去写很可能篇幅比例不得当。况且,对每部作品的分析需限制在5000字以内,不能像论文那样畅所欲言,于是往往会写成四平八稳,难以达到精彩的地步;而综合分析即可避免这一不足,又可从一个崭新角度去认识这位作家,把握这位作家的作品所达到的成就,较充分地发表作者的观点,取得较好的效果。读者会注意到,本书对作家的整个思想进行了有一定深度的剖析,这是我国现有的外国文学史很少做的工作。这种综合分析有很大的难度,必须全面了解这位作家的创作,掌握这位作家在文章、日记、书信中涉及的有关言论,加以概括,理出荦荦大者,才能让读者看出这位作家的思想,正如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所达到的结果那样。本书对作家的艺术成就尤为重视:一位作家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以外,是因为他在艺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有的作品主要是由于艺术上的成就而在文学史上取得一席之地。朗松的《法国文学史》今天读来仍有启发意义,主要原因在于朗松注重艺术分析,而且有不少独特见解。过去我国的外国文学史忽略了艺术分析,后来虽有改进,但艺术分析还停留在表面上,往往是蜻蜓点水式,用套语和一般的艺术分析来搪塞,而不是深入到作品的内里,分析出作品艺术上的奥妙,让读者领会作家高超的艺术技巧,其实这样才能全面地介绍艺术作品。话说回来,本书这种艺术分析也是言简意赅的,不可能展开来充分叙述。总起来说,本书对作家的思想和作品都做了一定的条分缕析,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读者会注意到,本书吸取了法国批评家的某些新方法,如文本细读、叙述学分析、结构主义分析、心理学分析、神话原型分析,当然不排除社会学分析。多种方法的运用,既能吸收法国批评家之长,又能活跃文字,增加阅读趣味。另外,本书力求文化视野更为开阔,以阐明文学与社会、经济、哲学、科学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关系。

*本文内容来自《法国文学史》(第二版)。 

丛书包括

新编美国文学史(2017版)   刘海平 王守仁 主编(即将出版)

波兰文学史    张振辉 著(即将出版)

澳大利亚文学史    黄源深 著  

新西兰文学史    虞建华 著 

德国文学史    余匡复 著

⊙意大利文学史    张世华 著

⊙匈牙利文学史    冯植生 著

⊙法国文学史    郑克鲁 著


思飞学术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 

您可登陆waijiaoshe.tmall.com

或在天猫页面(www.tmall.com)

搜索“外教社旗舰店”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购买

(请确保手机中已经安装天猫客户端,然后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图片,选择“识别图中的二维码”,按指示操作即可)


更快更好的购书体验,尽在“外教社旗舰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