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全国政协委员达瓦顿珠亮相“委员通道”

西藏日报全媒体 西藏日报 2024-03-16





                                                  

3月7日8时,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人头攒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正式开启。


作为今年唯一走上“委员通道”的住藏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农科院农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达瓦顿珠通过15年青稞研究经历,用一组组真实的数据讲述了一代代扎根在青藏高原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如何攻坚克难实现更高青稞产量、更好综合效益。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达瓦顿珠亮相“委员通道”。


“发展高原农业,离不开青稞。”达瓦顿珠开宗明义,在西藏,青稞是主粮,用来做糌粑、酿青稞酒等。近些年,达瓦顿珠团队一直在研究改良冬青稞来优化调整西藏的种植结构,在保障产量的同时,又能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护好生态环境。


图为达瓦顿珠办公室里的青稞种子。


“不久前,我去山南市隆子县加玉乡调研,老乡们收完冬青稞后,又通过复种荞麦,用收获的籽粒生产出各种荞麦产品,一年下来,乡亲们收入高了,耕地实现了价值最大化,土壤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达瓦顿珠举例说道,与春青稞不同,冬青稞10月播种,次年7月收获,因此冬青稞收获后,地里还能再种一季“饲草”。


图为达瓦顿珠在江孜进行调研,了解当地良种利用情况。


他表示,这样不仅能稳定粮食总产量,还能通过复种豆类饲草的生物固氮作用改善耕地质量。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冬季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为野生禽类提供冬栖食物。一年下来,人有粮、畜有草、地有肥、鸟有食,西藏必将呈现一派水美田肥、宜居宜游的和美之景。



今年,西藏全区实现了复种面积超过18万亩,拉萨市林周县完成了水肥一体的现代化农业试验,正在探索高海拔冬青稞生产。达瓦顿珠表示,从研究培育越冬的青稞品种,到改变种植习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在党的领导下,政策引导有力,群众参与支持,广大农业科技人员也付出了不懈努力。


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是所有青稞研究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现在,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我们的目标也更明确,要培育适应海拔3800米以上地区种植的耐寒、早熟冬青稞新品种,探索不同生态区最佳的复种模式,为高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粮食生产和生态保护同步推动,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达瓦顿珠郑重作出承诺。


图为达瓦顿珠在驻地准备发言材料。


“我的先师、‘中国青稞之父’尼玛扎西先生曾说:我们的根在青藏高原,但心里要装着整个中国。再过三四个月,冬青稞就要成熟了,金黄的麦穗在阳光下闪耀,令人激动。共同努力,一定会把祖国边疆建设得更加美好!”达瓦顿珠满怀信心地说。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西藏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 洛桑江村参加 王君正讲话 严金海主持


一问一答彰显自信!西藏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直击


全国人大代表拉琼:希望西藏品牌能够做大做强


快领取!政府工作报告发给西藏的“红包”


更多消息,请关注西藏日报视频号



记者:旦增旺姆 张思雨


主编:常川

编审:赵江丰

编辑:琅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