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夜官宣!别再争论放开还是封控了

横贯线 横贯线 2024-04-11
| ◎横贯线   | ◎作者 李不是
疫不过三年,这一次,官方宣布彻底改变。
昨天半夜,一条重磅消息刷屏:国家卫健委官方发布通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此外,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镜旅游。
关于此,个人解读如下。
1、大疫不过三年时间吻合!2019年底首次发现新冠,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冠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管控措施。时至今日,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宣布从“乙类甲管”变成“乙类乙管”。前前后后,刚好三年时光。
2、回归“乙类乙管”意味着啥?在我看来,这其实意味着彻底放开,因为曾经的甲类管理,赋予了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等等合法性。所以,这些年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静默管理,而一些患者和密接,则经历过方舱治疗或集中隔离等。未来,所谓的“高低风险区”、“密接”、“次密接”、“集中隔离”、“静默管理”等等词汇将成为历史,我们所经历的那些管控也将离我们远去。
3、为什么会降级管理?国家卫健委说得也很清楚。病毒变异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潜伏期,所致疾病将逐步演化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占比超过90%,重症率和病亡率极低。同时,我国接种疫苗人数比例较高。
4、重点转向防重症,降低病亡率!国家卫健委的通知里还提到,加大老年人疫苗普及度,加大药物储备,比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按照三个月的日常使用量动态准备相关中药、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等。还有,重症床位、呼吸机等设备,做好准备。定点医院重症床位和可转换重症床位要达到总床位数的20%。关于这一点,我认为的确很有必要。此前放开突如而至,一些地方缺药等等被吐槽。如今,我们的准备工作必须逐步到位,才能让公众有足够的安全感。
5、并不意味着疫情已经结束!官宣改变的到来,恰恰是正面较量疫情时刻的到来,如今,全国各地也正在或即将经历感染高峰。所以,国家卫健委的通知里还提到一句话,要强调“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6、开弓没有回头箭!三年来,关于新冠的防治措施,从第一版到第九版,然后再到出台“二十条”以及“新十条”,每一步尤其是后面那几步,实际上也早已明确放开的含义。如今,疫情已经放开,这也意味着没有回头路可走。因为疫情一旦放开,再收紧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7、别再争议放开还是封控了!争议也没有意义,国家已经替大家做了抉择。最早时候,病毒杀伤力强,严格封控自然有必要,再到后来,病毒性依然很强,传播性尚能控制,但越到后面,尤其前段时间的广州、重庆等,似乎封控也无法阻止病毒的广泛传播了,加上致病性确实有所降低,那么放开也已成为必然。因为这背后还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等考量,经济上的,精神上的,都已经扛不住了。到这个时候,放开已是大势所趋。而国家做选择,也永远没有最优解,只有次优解,国家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个人的感受,只能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出限定条件下的更有利的选择。
8、国家感谢14亿人的坚韧奉献!走到今天这一步,无论是国家还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确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国家也感谢每一个人的付出。正如国家卫健委在通知里提到了“14亿人民同心抗疫、坚韧奉献”这句话。
彻底放开大势所趋,疫情终结也必将到来,这三年来,我们有不小的成就,但也无法完全取得胜利。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是我们不得不选择的一条路。大疫三年过去,最后我想说的是,人类必须敬畏自然,敬畏比人类更早成为地球主人的病毒,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人为的作,我们才能减少大自然给我们的一次又一次的教训。

往日好文
他的父亲走了,还有啥要讥讽的吗?
樊登说的感染危险,我查完后吓一跳!
买不到退烧药的真相来了!
北京释放信号!解绑还能更彻底
反复感染的说话了
比感染更可怕!悲剧还在发生
感染冲击来了!他们站出来“硬撑”



进入主页,关注“横贯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