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官方首次回应:疫情为啥不在夏天放开?

横贯线 2024-04-11
万年站出来说话了。
这一次,他面对央视《面对面》栏目专访时,回答了不少敏感性话题。
1、很多人觉得放开转换得太快,当时主要依据是什么?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第一是病原体的致病力,确实是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下降;第二,我们整个中国人的主动免疫水平在明显提升,像疫苗的接种,特别是对老年人、对一些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接种比例达到了一定要求;另外,我们从药物的一些手段、对重症救治的一些资源准备等等……各个方面综合分析来看是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是基于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病毒我们是无法把它消灭掉的,尤其是奥密克戎变异株,一个人传二十多人,它的传播力这么快,不感染几乎是不可能的,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要做出一个抉择,怎么来有效地平衡我们的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把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好的效率,所以我想这种调整是主动的,不是大家可能有些人认为是因为你防不住了,你是被动的,你是不得不调整的,不是这种情况。
2、我们恰恰也是在隆冬时节做出重大的策略上的调整,有没有比这个再好一些的时节?
梁万年:之所以选择在当下的时机对疫情防控政策进行调整,也和我国老年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实际情况有直接关系。2022年的二月十几号派我到香港,到中央的专家组去,到香港去的第一件事我就发现死亡的94%是老年人。我后来就是仔细分析了,当时香港的疫苗接种率是86%多,但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不到15%,我一下看到的问题就在这。我们当时疫苗接种率也是80%多,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在几个月前的时候还不到40%。现在80%多了。这种疫苗接种以后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率是好的,但是抗体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2023年六七月份季节又好,呼吸系统病又少,放最好,但是六七月份的时候,我们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的所产生的主动免疫的保护力在下降。
3、如果往前提六七个月,放在2022年的夏季呢?
梁万年:那个时候不行,那个时候我们整个老年人群,我们整个加强针的疫苗接种水平没有达到我们预期保护的效果。老年人的疫苗接种,那个时候全国的整体率是比较低的,所以我们就是利用了这些窗口期,再进一步强化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
4、现在大家还是觉得,虽然你们做了准备,但是也没觉得准备是充足的?
梁万年:从全球来看,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说准备好了,都会难免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不论是北美还是欧洲,还是相关的其他一些国家,当一个疫情高峰来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一定程度医疗资源挤兑,我想这个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情况。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在这种紧缺的状况下,在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确定优先的救治对象,来实行分级诊疗,来真正使一些高危的人群,作为最优先的人群及时得到救治。
5、XBB有没有可能像我们现在流行的BA.5或者BF.7一样,让人受这么大的罪?
梁万年:作为一个公共卫生专家,我是这样理解,谁也不能保证今后XBB就不会在中国形成优势的流行株了,但是从传染病的流行规律来看,因为我们国家刚刚经历了这一波流行高峰,可以说我们大部分人群已经产生了相应的免疫力或抵抗力。XBB本身又是奥密克戎株下面的一个亚型,它要想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优势株的可能性,我以为它的空间很小。再过半年,过一年会是什么样?我就不敢说。但是最少短期之内它的空间是很小,它不会说又像北京的BF.7一样又来一波XBB,概率是极低极低的。
6、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运高峰产生的冲击,会不会比想象中预测中要小一些?
梁万年:很多的省份都已经是达到了高峰,甚至有些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如果说我们很多过了高峰的,再通过春节的流动引起比较大的第二波或第三波,这种概率不排除,但是概率比较小,即使有也不会是太大的一个波峰。
上述内容系央视与梁万年之间的采访问答。
在我的印象中,这应该是官方第一次正面回应为啥不在夏天放开的问题,从回应内容来看,之所以不在2022年或2023年夏天放开,主要考虑的是老人接种率以及疫苗时效问题。
此外,官方也正视了准备不足的问题。
其实,我之前的观点中已经说过,准备肯定是有所准备,只不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准备不足的问题。而准备不足的真实原因,可能还在于对病毒传染之快,以及绝大多数症状之明显有所低估。因此,传染快速席卷每个城市每个环节后,医疗环节上的药品、设备、医护等每一个链条,都出现了肉眼可见的缺位。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未来疫情还会有新的感染高峰的到来,待到下一次,我们决不能再像今天这样被打得措手不及,搞得灰头土脸。


往日好文

中国抗疫失败了?

新毒株“横扫”美国!我们成惊弓之鸟了?

反复感染的说话了



进入主页,关注“横贯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