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院院长谈】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守正与创新

颜晓峰 张巍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04-22

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并明确指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协同推进。

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理论指导,同时也决定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的底色与质量。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而言,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重中之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建优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构成了当下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的逻辑主线。如何实现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与优质发展,可以从守正与创新两个角度去理解和探索。

守正:遵循学科建设规律,丰富内涵,夯实基础

学科建设有其一般规律,这是任何一个学科的建设发展都需要遵循的。在当前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必须首先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苦练内功,不断提升学科的整体建设质量。与此同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还应当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方面主动作为,将学科建设与思政课建设、意识形态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高校大思政工作的协力同行,从而为学科建设提供更为开阔的实践视野。

不仅如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还要注重与相关学科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加快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科化、学理化的研究主线,进一步凸显马克思主义在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学科群的集体攻关,回应与解答时代发展中的重大现实课题,以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学术基础。

创新:突出学科建设特色,拓展外延,助力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对高校学科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高校学科建设的引领,也应该在建设理念与建设思路上与时俱进,充分考虑新时代人才培养机制、科学研究机制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拓展学科建设的外延,实现特色发展。

第一,在学科布局架构方面,可以适当拓展特色二级学科与目录外二级学科的配比,结合学校特点与地域特点,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新增长点,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学问做在中国大地上。

第二,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切入点,系统考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的优化完善,从而全面提升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输送更多高水平理论人才。

第三,在学术研究机制方面,突出问题导向,以重大项目与重要科研平台为依托,实现队伍建设的多维矩阵结构,充分发挥学科成员的科研潜力,形成相对弹性的科研团队设置,提升整体研究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当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研究的辖域,将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学科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协同起来,相辅相成。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守正与创新,其中守正是关键,学科建设的质量与动力,还是取决于学科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积累,这也是学科建设创新的源泉。以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抓手,可以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水平,而这正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重要基础所在。

(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巍,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编辑:齐泽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