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已婚女人的独白:“我在25年婚姻里,是如何渐渐对老公死心的?”

壹心理 壹心理 2023-05-16


当我们在思考婚姻,不得不谈谈很多家庭悲剧的共同之处——


一个长不大的男人,俗称“妈宝男”,带给妻子的痛苦和孤独。


“妈和媳妇同时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这个无解的问题,其实解释了一切。


男人首先得离开自己的妈,才能拥有真正独立的自己,从而学会经营亲密关系,构筑自己的家。


才有能力,去看见婚姻中一个“妻子”的存在。


那些带有恋母情结的男性,在进入婚姻后,会给自己的伴侣带来极大痛苦。


他们的不担当、逃避、冷暴力,以及懦弱、自私、恐惧,自恋,对女性的物化和敌意,在亲密关系中暴露无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在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旅途里,究竟发生着什么呢?


未和妈妈完成分化的男性,又会给伴侣带来怎样的痛苦?



首先来看看妈宝男的两种类型。
第一种,全能自恋的大男子主义,对女性充满敌意。
有些男人一辈子享受了老婆的照顾,对老婆吆五喝六,在家里搞霸权主义,老婆就像是他的奴隶。
一方面,这样的男性被妈妈紧紧控制,没办法摆脱。
于是,表面上忠诚于母亲,却把“坏妈妈”的角色投射给妻子。
在我的团体中,有这样一位学员,今年已经50多岁,婚龄25年。
多年来,她面对老公长期的冷暴力、语言打压和精神PUA。
她做的任何事,都会被老公挑三拣四,骂骂咧咧。只要自己的妈不高兴,就是老婆的错。有什么需要商量的事,都得回家“找妈”。
她说,自己默默付出,给婆家做牛做马一辈子,却永远都被压在下位,没有任何话语权。就像一个傀儡,每天被工具化对待。这样的感情已经把她的活力耗干了。
这里面藏着一个男人很的心理动机: 他以为娶回来一个老婆替他去尽孝,自己就可以趁机逃跑了。



因为妈宝男的困境是,无法摆脱对自己的妈又爱又恨的情感,他们内心都有着严重的“厌女症”。 这份对女性的厌恨,根植于对母亲的厌恨。 因为共生的关系都会产生控制、输赢、斗争。 妈宝男很多时候是放弃自己的权利,让自己的妈妈赢了自己。
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对妈妈的恨,把妈妈视为该被崇拜的“好女人”,而把“坏女人”投射到妻子身上,厌恶她,远离她。
而第二种妈宝男,就是把伴侣当妈妈去依赖的小男人。
他们不对女性有明显敌意,却总把妻子当妈妈去依附,自己不担当责任。
比如我的一位学员小A,说她老公是别人眼里的好好先生。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老公生活大小事都离不开她,样样需要她照料和打理,两人却没有半点精神交流,更别提情绪价值。小A感到是无尽的孤独和消耗。
这类妈宝男,擅长用“我离不开你”去控制对方,像极了跟母亲未分化的婴儿,天天喊着要吃奶。不及时供应,就会活不下去。
一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巨婴,要求伴侣为未分化的自己哺乳一生。这样的婚姻最终也会走向灭亡。
问题来了,妈宝男是怎么养成的呢?
首先,有一个不能和孩子分化的妈妈。
妈宝男的困境不在于这个男孩,而在于妈妈。如果一个妈妈没有边界,缺乏安全感,她就会紧紧地抓住孩子,侵入孩子的世界,包办和控制孩子的一切。
许多妈妈无法放手,无法让孩子长成他自己的样子,入侵他的私有时间和空间,无法让他对外社交和有选择朋友的机会。
因为太害怕失去,所以一个“不成器的儿子”,才能一直是自己的专属品。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妈妈,对自己的儿子极致夸赞,却对儿媳不断挑剔和打压。
这是典型的“寄生行为”,不想和儿子分离的妈妈,即使儿子结婚后,也会挤进儿子的核心家庭,赶走儿子身边的女性,完成她和儿子可以“共生”一辈子的需求。
而家庭中父亲的缺位,也是孕育妈宝男的温土。
这种缺位既有物理上的缺位,也有心理上的缺位。
可能是客观上,父亲不在家导致情感缺乏连接。
也可能父亲在家,却没有与孩子有实质性的情感连接,比如我们常说的“丧偶式育儿”。
经典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
当男孩没有很好地完成俄狄浦斯期的过渡,既没有父亲“不带敌意的坚决”,也没有母亲“不带诱惑的深情”,便容易留下创伤或情结。
在父亲、母亲和孩子的三角关系中,儿子在与父亲争夺母亲的竞争中获胜,误以为自己比父亲更厉害,最终形成病态的母子同盟。
长此以往,“妈宝男”就诞生了。


当一段关系陷入困境,除了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还得看看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
那些深陷于妈宝男的恋爱与婚姻中,感到痛苦却无法摆脱的女性,可以首先觉察自己的剧情——
你越缺爱,越容易被妈宝男吸引。
因为他会让你感觉到强烈的被需要感,或是一种熟悉感。
他可能一开始会很照顾你、依恋你,就像他对妈妈那样。
刚接触不久时,你会感觉他是一个暖男,让你体验到被需要的价值感。
但进入稳定期甚至婚姻以后,他和妈妈的潜意识关系就会重现。注意,这里是潜意识,要不对你百般挑剔,要不对你过度依赖。
而你只能独自成为一个女超人,家里大小事物都由你来承担。
而这也是你从小到大的剧情——靠不上父母的我们,只能独自拉扯自己长大。
我听一位女性朋友分享过,从小家里就充斥着父母的争吵和纠纷,根本无暇顾及她的成长,她的需求完全得不到看见和回应。
虽然如今,她靠自己的力量长大了,内心却非常不自信,内心那种深深的不值得、不配得感,让他无法选择和匹配高能量的男性,于是吸引了现在的婚姻,在低能量中重新体会自己不能被好好对待的创伤。
这样外表优秀,内心却没有得到过爱的女孩子,真的太多了。 她们其实不敢找发展很好的男性,觉得自己配不上。也因为不熟悉,不知道交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这种不配得感,深深根植于她们的内心,让她们错过了许多既温柔又有力量的男性。
从这个维度上来讲,其实很多女性,也是一个没有从原生家庭中完全分离的小孩,所以要找另外一个小孩,一起来修复,一起来长大。



所以你看。
当我们说对方是“妈宝男”的时候,一定不是为了评判和打倒他,而是为了促进对彼此的理解,对这段亲密关系的反思以找到出口。
看到自己的剧情很重要。
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把痛苦的根源全都加诸于对方,而是明白自己也要负一部分责任,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也只有了解对方、了解自己,才能开始打破剧情,开始新生。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这段关系的危害性,那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首先,相信关系,在关系中受伤,在关系中创造。
当两个人都在关系中寻找完美的对方,这段关系注定会失败。
只有我们愿意看见不完美的彼此,勇敢创造新的连接。疗愈,才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
现在回到关系中来看,妈宝男之所以依恋妈妈,是因为他悄悄意识到,这种状态暗合了希望儿子不脱离自己支配圈的母亲,隐秘的期待。 
但妻子对丈夫的态度完全不同。妻子需要的是成熟、负责的男人,他得有力量,能和她一起经营婚姻,保护孩子,照料这个家。
如果丈夫是妈宝男,妻子自然会容易生出各种不满。也因此,发生婆媳之战的本质,是抢夺男人。
当我们理解了丈夫是妈宝男,他无法做出自己的选择,宁可放弃你,也不会放弃母亲时,不要试图去抢夺他,也不要试图去问你“你妈妈和我掉进水里,你会选择谁”?这对你们的婚姻毫无意义。
我们能做的就是,夸奖他,有意识地重新养育他。给他新的客体关系的经验。
因为妈宝男内心其实也非常想离开妈妈,只是苦于没有让他挣脱的机会和理由,缺乏外界的认可和欣赏。
如果你这里获得新的经验和体会,他有可能脱离和妈妈的共生,回到核心的家庭里。
其次,培养伴侣的责任心。
这个男人如果全靠你养育,肯定是不行的,你绝对不能当他的第二个妈。
可以从精神上对他认可与欣赏,但在现实能力上一定得培养他的责任心,也就是要让他独力去完成一些事情,并且可以获得你的看见和鼓励。
比如带孩子,很多女性来访者告诉我,老公带孩子只会玩手机。在这里,只要你给老公孩子留了足够的时间,不管是玩手机还是打游戏,你都要肯定他陪伴孩子的诚意。
慢慢的,妈宝男觉得自己可以胜任做好一些事情,自然也会想做得更多来吸引你的关注。
但千万不要溺爱和宠爱,一定要让他在关系中学会受苦,你要创造一些空间,客观、有耐心的培育他。
最后,要有离开关系的勇气。
很多妈宝男让女性受尽了痛苦和孤独,被潜意识紧紧抓住的两个人,在现实中不停争斗,互相嫌弃,直到仅有的一点爱意耗尽,关系走向灭亡。
然后,你就会习得一个经验,妈宝男都不可嫁,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这会演变成一个创伤,影响到你后续的关系,甚至波及个人的信念、对他人的信任度,和重新进入关系的能力。
因此,就算分开了,这段关系在你心里其实还没结束。
真正的结束是,你在这段关系里看清楚彼此的剧情,也努力修复过,没有任何遗憾了。你对这样的自己非常满意,从中获得了成长。
你努力过,如果关系依旧无法缝合,你当然可以走向新的开始。
因为你永远值得更好的选择,更广阔的世界。



关系不可能永恒,你不需要为了一个低配的人去降低自己的能量。
大胆往前走吧,你自有要去的远方。
希望我们都可以在婚姻中获得成长和救赎。
也能以最大的诚意和爱意,渡过人生中每段重要的关系。
作者:心理咨询师罗丽编辑:Lilith图源:Pexels注:来访者故事已授权,隐私部分已做文学化处理



如果你也深陷亲密关系之苦,内耗却无法摆脱,欢迎找罗老师聊聊。她长期专注于女性心理发展的相关议题,对女性成长过程中的情绪、创伤、亲密关系、婚姻情感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她将用专业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热忱点亮你心中的光,和你一起探索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为了鼓励求助,罗老师特意为新人开通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800元/次的咨询,今天只需400元/次
点击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



为了向更多人普及心理咨询,鼓励更多人面对困惑时向外求助,壹心理还甄选心理咨询师,推出半价心理咨询。

点击下图,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


↓↓也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老师详细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