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在味蕾里的奉贤年丨有一种过年叫奉贤

上海奉贤 2024-03-01

岁聿云暮,一元复始。当我们结束一年的工作,穿越人潮汹涌,终于抵达那片久违的土地时,除了阔别已久的亲友,最为想念的便是那味蕾里熟悉的滋味。山河广阔难忘一碗美味,人间百味不及家乡一味。



奉贤“老八样”可谓是最经典的奉贤滋味,新年的餐桌上可少不了它的参与。“老八样”菜肴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承载着四百多年的岁月沉淀。南宋衣冠南渡后,南下的汴梁商贩带来北方风味,与南方饮食交融,出现“老八样”的雏形,呈现出海纳百川的饮食特色。至元代八仙人物创作之后,“老八样”更是风行一时。它皆由民间家常菜谱组成,人们凡遇红白喜事、满月酒宴、寿星贺岁等场合,就会准备“八菜、八炒、八分盆”作为宴会菜肴。奉贤四团镇所传承的“老八样烹饪技艺”,更是将食材与情感、技艺与文化完美融合,被评为奉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八样”之“八”指的并不是指菜的数量,“八”代表着吉祥圆满的民间企盼,由15道菜构成,人们往往简称为“一拼盆八菜四羮二点心”。第一个上桌的拼盆,便是由八种荤菜拼成,糖醋排骨、白斩鸡、闷蛋块、猪肚、猪肝、猪心、爆鱼、虾片高高推起、团团围起,呈现出团团圆圆又节节高升的美满寓意,汇集八方食客,凝集八方风味。



八道热菜是“老八样”的主角,年夜饭的舞台上可以缺少拼盘的参与,但绝对少不了“八菜”的成员。扣咸肉,八块色泽鲜明的咸肉与干净简洁的水煮白肉相搭配,荤而不腻,甘旨肥浓;扣甜肉(走油蹄髈),酥脆的外皮与吸饱酱汁的软烂蹄髈,咸里带甜,色味俱佳;扣蛋卷,金黄软嫩的蛋皮与鲜香可口的馅肉,状若铜钱,回味无穷;扣三丝,金华火腿丝、鸡胸肉丝、冬笋丝三丝的完美融合,鲜美汤汁,口齿生香;肉皮,泡发的肉皮切成小块,爽口弹牙,唇齿生津;肉丝,清爽的茭白与鲜嫩的肉丝混炒,肉香菜绵,宜佐饭食;烧鲫鱼,雪白的肉片与赤色的酱油相得益彰,津津有味,年年有余。



“四羹”则兼顾南北之性,兼具甜咸之味,二甜二咸享受多重美味。甜有小圆子、大西米,粒粒晶莹,口口甜蜜;咸有肉皮汤、鸡丝汤,食指大动,清爽暖胃。



举杯畅饮杯中酒,大快朵颐盘中餐,饭菜之后“二点心”便闪亮登场。猪油打底,莲子、桂圆、金橘、红枣、薏仁米、瓜子仁、红梅丝和绿梅丝八种配料,与糯米饭层层叠叠,之后隔水蒸透,倒扣装盘,软糯黏稠的八宝饭就做好了,一口下去,甜蜜醇厚。清爽的馄饨接踵而来,薄薄的面皮裹上鲜美的肉馅,向上卷起,五星处用力捏紧,下葱花爆锅,水沸即煮,煮好飘逸轻盈,香飘十里。



不同时代,不同区域,“老八样”不尽相同,奉贤人的餐桌上日渐丰富,佳节年肴更是五味杂陈:亮如白玉的细糯方糕、营养丰富的庄行羊肉、细糯浓郁的鼎丰腐乳、深郁绵甜的神仙白酒、松脆咸鲜的烤仔鱼、糯中发香的油汆排骨年糕、香脆鲜嫩的奉贤千张包、香甜绵软的海棠糕、香脆软糯的塌饼……经典的风味源远流长,新兴的滋味锦上添花,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盘中的美味唇齿留香,奉贤人的餐桌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故土的味道却始终未变。



舌尖上的风景一直在变,味蕾的记忆却很绵长。奉贤味道温暖一段又一段岁月,守候过一代一代游子,绽放在奉贤人的味蕾深处,承载着年的滋味与家的温度,吐纳百代,传承至今。


编辑:侯阔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藏在味蕾里的奉贤年丨有一种过年叫奉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