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重提“节约”:你的浪费可能是别人的珍馐

2017-07-27 广东台今日关注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光盘行动”虽然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但其实在我国数千年的饮食文化中,一直都有倡导大家节约食物。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吃的选择也越来越多,那么老、中、青这三代人对“光盘”的理解会不会有所出入呢?



85岁的简婆婆经历过战争年代的彷徨,也体会过困难时期的饥饿,现在她儿孙满堂、衣食无忧,但她依然十分珍惜每一口食物。简婆婆说,她年轻的时候,想吃一次家里养的鸡只能等鸡意外死了,在物质短缺的年代,没人浪费食物。

广州市民  简婆婆

“你想吃鸡啊,等鸡瘟吧,就有得吃。鸡瘟鸡死了就有得吃了,如果鸡瘟, 鸡没事,那要留着生蛋的,那个时期过来的人,都很珍惜食物。”


55岁的陈女士从广西过来广州旅游,她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物质生活好了很多,但如果想吃顿大鱼大肉,也没那么容易,所以大家一有机会开大餐都是尽量多吃,很少浪费。

广西游客 陈女士

“吃饭的时候有点被动,随个份子,有结婚、 喜事这些,能够到饭店吃饭,平时很少自己家出去吃,生活水平也不高。”


15岁的小许是标准的“00后”,他们这一代人对“光盘”的理解大部分来源于父母和学校老师的教育。“00后”们也都能很清晰地认识到,浪费并非豪气,而是不文明行为。


中山市民  小许

“一般我妈会说,来几个人就点几个菜,不要浪费,一般都会吃到光盘才走。”


有30多年餐饮从业经验的刘师傅见证了餐桌文化的转变,他说90年代曾经有段时期,市民的钱包鼓起来了,可选择的美食也越来越多,浪费之风抬头,就算吃不完人们也不喜欢打包,但2000年之后,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逐渐转变。


广州陶陶居茶点总监  刘伟光

“突然有这么多好的食品,他们就疯狂一些,但是到2000年以后,就不会有暴饮暴食,相对来说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了,节约意识的提高了,跟八九十年代比高很多。”

记者 杨霄

“从当年因为食物少而节约,再到现在为了健康环保而节约,人们观念的变化,也反映出我们社会的进步。相信随着以后科技的进步,我们获得食物的成本将越来越低,但无论在什么时代,节约都应该是一种美德。”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最能体会这个道理的,莫过于为两餐饱饭而发愁的人。广州有一家爱心餐厅,四年来坚持为这些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爱心待餐,已经派出41万多份。“光盘”,“节约”这些口号他们都不需要,因为珍惜粮食、珍惜资源已经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事。

餐厅负责人 成瑞红

“同事上班都是七点半,洗好切好九点就开始煮了,煮好待用快餐再煮其他客人的。”

成瑞红的素食餐厅,从2013年起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费的待用快餐。这些待餐都是由食客和街坊捐赠,现在每天平均派出200多份。

餐厅负责人 成瑞红

“比如吃东西方面,我们都习惯吃不完就浪费,其实剩下的我们把它转化成待餐也好,把它转化为盒饭也好,几块钱也能帮助到很多人。”


从2014年最高峰的时候,餐厅一天派出500至700份待餐,到现在200多份。未用的待餐数也从原来的有盈余,到现在负一万七千多份。他说现在差额都由自己和一些爱心团体支付。

餐厅负责人 成瑞红

“后期我们就更严谨的劝退了一部分,还是有点吃力,因为每天都要两百多份,但有时候来捐的人只有二三十份,相差的缺口就很大,但我们还是会坚持除非坚持不住了。”

附近街坊

“总之就很好,不说假话,他这里就是给有需要的人。”


成瑞红的坚持感染了很多人,有义工经常过来帮忙备餐和派餐,附近也有常来捐赠待餐的街坊。他还经常带着8岁的女儿小嘉欣帮忙。

成瑞红女儿 嘉欣

“派饭给外面流浪的人,因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爱心捐赠人士 李先生

“以前很多慈善挂着牌子,但没做什么,但我确实看到他们在做,所以我才会来。”

每一份爱心都来之不易,所以更要珍惜。成瑞红希望他为爱心人士派出的一粥一饭都能帮到真正需要的人。

记者 黄嘉莉

“每份爱心待餐里面都有三宋一菜,而且是装满满一盒的饭。但成瑞红表示超过九成来取待餐的人,基本上都会把饭吃完,他认为很多时候来取待餐的人,是最需要粮食,也是最懂珍惜的人。”
   


这种珍惜粮食的态度也影响着其他的食客。餐厅提供的虽然是素食自助餐,但根本看不到吃剩很多东西的客人。“光盘”在这里随处可见。

食客

“这些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粒粒皆辛苦,所以一定要珍惜的。”
   

广东台记者:杨霄、黄嘉莉



民生无小事 今日多关注


        本微信为广东广播电视台《今日关注》栏目唯一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欢迎各位通过微信报料,报料时请务必留下您的联系电话!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

马上报料!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

随时随地看《今日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