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丁宁:公共艺术的精神 | 通识沙龙纪实

2016-06-03 冯晗 通识联播
Vol.227.2 沙龙纪实丁宁:公共艺术的精神

5月28日下午,第26期通识教育沙龙在北京大学理科5号楼501室成功举行。本次沙龙的主讲嘉宾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丁宁教授。在本次沙龙上,丁宁教授围绕“公共艺术”这一核心词汇,与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做了深入的探讨。丁老师以时间为脉络,通过丰富的图片展示,直观地向同学们展示了国外公共艺术的发展情况,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丁老师从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的巨石阵开始,指出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公共艺术就已经出现在我们身边。它们或者是用来举办某种宗教仪式,或者是远古人用来观测天象。虽然直到现在巨石阵的实际功能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它的确承担起了某种“公共艺术”的作用。之后丁老师又带领同学们穿越大西洋,来到了位于南美洲的复活节岛。该岛最早由荷兰人于1722年4月5日发现,由于这天恰逢复活节,故因此而得名。在复活节岛上人们共发现了600多座与5、6人等高的大石雕像,他们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形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景观。现今看来,巨石阵以及大石雕像的建筑工作都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他们体现出了古人的智慧与无穷的创造力。


图为复活节岛上的雕像

之后丁老师又将我们的视野拉回到了伊比利亚半岛。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魅力,一座城市的市标也和当地的历史与文化息息相关。在马德里市中心太阳门广场东侧,人们会看到一个4米高的花岗岩底座的包铜石雕,一只站立的棕熊前爪 49 30086 49 14988 0 0 4498 0 0:00:06 0:00:03 0:00:03 4498开、仰头看着树莓上的果实。这是马德里的标志,讲述着马德里名字的由来。说到市标,最有名的当属罗马的标志——母狼。漫步在罗马街头,人们随处可以看见这座充满母爱关怀的雕塑,时刻提醒着人们关于罗马的起源。它不仅是一个具有民族历史意味的纪念雕塑,也是一件珍贵的古代艺术杰作。离开七丘之城罗马,我们转而来到了欧洲的浪漫之都——巴黎。这座艺术之都凝结了无数艺术家的心血与智慧。新艺术运动时期吉马德设计的地铁入口、香榭丽舍大街上的报刊亭、亚历山大三世大桥以及随处可见的红色广告亭都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情调。但巴黎最受瞩目当属法国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所设计的埃菲尔铁塔。这座钢铁结构的建筑已然成为巴黎的地标,与每一位法国人的生活发生着联系,并以它特有的魅力每年吸引着数千万的游客。

城市中的建筑不仅有点化环境的作用,还时刻警醒着我们铭记历史。法国戴高乐广场的凯旋门是拿破仑为纪念他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打败奥俄联军的功绩所建,门楣上还刻有由拿破仑指挥的所有大型战役的名字及法国革命战争的名字。建于凯旋门正下方的无名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一战时期为国牺牲的法国军人。在柏林布兰登堡城门和胜利女神圆柱中间的苏联红军战士纪念碑,是为了缅怀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攻克柏林的战役中牺牲了的苏联红军官兵。这件原属于西柏林的雕像在德国统一后被移交德国政府,并由德国政府一直维护。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德国人敢于正视历史,尊重历史的态度。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建于1805年,是为了纪念特拉法加海战而建,中间矗立着独眼独臂将军纳尔逊的雕像。身体上的残疾并未影响这位伟大将军引导英国人走向最终胜利的决心。同样是因战争而建,在距离伦敦600多公里的阿姆斯特丹,安妮·弗兰克的雕塑就显得与众不同。这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是一个小女孩微微抬起头,你仿佛可以从她那里听见对过去的诉说、对和平的向往、对未来的信心。当一座座建筑与人类的历史发生联系时,公共艺术就会彰显出一定的纪念碑性。


图为纪念英国1805年对法海战的纳尔逊纪念柱

随着时间的发展,丁老师带我们走入了校园,一个与我们有着紧密联系的地方。哈佛大学的约翰·哈佛像、普林斯顿大学的“呆萌”狮子、哥伦比亚大学的雅典娜女神与猫头鹰、耶鲁大学由林璎设计的《妇女桌》,每一座雕塑都凝结着其所独有的校园文化。还有遍布美国各大校园的20世纪艺术大师亨利·摩尔的雕塑,似乎拥有一件他的作品更能体现学校的地位与身份。与国外校园中的建筑相比,国内校园中的雕塑总是过于严肃,缺少了几分活泼。最后,丁老师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走向天空》为本次沙龙的结束曲。该雕塑来源于建筑师小时候与父亲的一段对话,直入天际的道路,带领我们走向苍穹,摘取心中的月亮。


图为乔纳森著名的雕塑“走向天空”

通过本次沙龙丁老师向我们解读了公共艺术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除了陈立于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的艺术作品之外,这些在我们身边的艺术,让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认知。


俊强 编辑  / 禹晗 校对

通识联播,每晚6点准时为您播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