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雅沙龙纪实 | 吴增定老师谈读书与有趣的生活

冯嘉荟 通识联播 2020-09-30
博雅哥说

本文是本学期的第五次博雅沙龙活动纪实。在此次沙龙中,本学期讲授《西方政治思想(现代)》的吴增定老师与同学们展开了活泼且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在本次沙龙活动中,吴老师和同学们的探讨主要围绕如下几点展开
●读书的功利性价值
●马基雅维利和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的困惑

Vol.337博雅沙龙读书与有趣的生活西方政治思想(现代)沙龙纪实

1
读书的功利性价值
本次沙龙的论题叫做“读书与有趣的生活”,不少同学的关切是,读书,尤其是那些晦涩的书籍,如何是有趣的?此外,读书除了趣味,能否提供给人更多的东西?吴老师认为,“理解世界”与“改造世界”不是截然对立的,读书目的不是使人成为“读书人”,而是成为“读过书的人”。毕竟,通识教育不意在从专业自身出发,培养符合学科规范的学生,而是意图激活经典——更整全和深刻的思考,让任何专业背景的同学都能有所获益。吴老师非常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扭转流俗的关于“独立思考”的理解。公众舆论中,人们往往不加反思地认为,独立思考就是正确的,值得提倡;与之相法,沉迷在故纸堆中,一味跟从那些big name,就显得守旧和缺乏独创性。吴老师认为这一观点基于一个错误的前提,即认为思考力和独创性来自人的意愿,就好像一个人意愿独立思考,就能够成为独立思考的人。而事实并非如此。独立思考首先依赖于人们能够思考,而思考力就像其他的活动(比如弹琴、下棋)一样,是一种习得的、锻造出来的能力。一个人要想弹好琴,就应该拜好老师,经常练习;同样,若想成为有理解洞察力、有反思分析力的人,也应该以经典作品为师,在阅读和思考中锤炼自己。正因为独立思考极为艰难,人们才不应该把它时常挂在嘴边。原创性的思想是我们最高的目标,为了实现它我们得从最低的开始做起。

吴增定老师与同学们在沙龙中

同时,不止一个同学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自己读的书和生活实践,比如学生工作,有相当的距离;他暂时还不能体会读书切实体会读书给人的好处。吴老师认为,功利的看,读书也是非常有用的,只不过需要把目光放的长远一些。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够有充足的空闲时间安静读书的,整个一生也只有大学四年,这四年用来好好读书,一定不会浪费,不会觉得后悔。吴老师举了曾经的学生为例,这个学生本是光华专业,毕业从事的也是投行工作,与哲学关系不大;只不过大学的时候选修了哲学双学位,跟着老师读了几本经典。许多年过去这位同学见到吴老师不由得感慨,“现在觉得最有用的,恰恰是当年觉得很没用的东西”;自己曾经读过的东西,在工作单位十分受用。吴老师建议同学不必在读书-学工之间犹豫太多,毕竟踌躇不前的时间,已经足够做些事情,读一些书了。

吴增定老师与同学们交流

2
马基雅维利和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吴老师这学期讲授的课程是《西方政治思想(现代)》,以马基雅维利开篇,经由霍布斯、洛克、卢梭,直到康德、黑格尔。马基雅维利作为现代政治理论的开端,最关键的思想主张是政治的去道德化,认为我们需要从政治的“应当怎样”落在其“实际怎样”上来。一位同学从自己在香港交换的经历出发,质疑把现代政治理解为“去道德化”的过程,因为她在香港看到的更多是以道德的方式理解和评判政治,更不用说宗教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强大、不可忽视的力量。吴老师十分重视这一观察,它可以作为对马基雅维利看似“现实”,实际带有“理想色彩”的政治蓝本的有力补充。看起来应当被抛弃的东西,道德、宗教,仍然在现代社会顽强生长。这是因为,恰恰是道德,才是最大的权力。因为仅靠力量和利益支撑的政治,太过赤裸裸,难以获得合法性。可以说,马基雅维利低估了宗教和道德的力量。

吴增定老师

当然,一谈及马基雅维利,首先面临的还不是现代性的复杂面向,而是读马基雅维利道德正不正确的问题。毕竟在一门通识课中,学生总希望从思想家那里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而马基雅维利所能提供的人生教义,大概会把人教坏,而不太可能培养圣贤君子。这又回到了一开始的讨论,读书与生活的关系。吴老师强调,读马基雅维利并不是去学习一套怎么做坏事的手腕,而是通过马基雅维利理解现代性的起源、路向和目的。因为即使想学,也很难学得来。举个例子,《潜伏》中的余则成长期从事卧底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向自己的同事、上级伪装真实的身份。由于其背后的政治信仰,这或许成立;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就太难了。在最熟悉的环境中,日复一日的伪装和欺骗,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国家的德性与个人的德性,并不是在一个层面上。因此马基雅维利并不是败坏人心的手册,而是指引我们理解现代政治复杂性的地图。

吴增定老师与同学们在沙龙中

3
哲学与人生的困惑
谈及现代性问题,许多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焦虑:对未来选择的焦虑,对社会变动太快的焦虑、对哲学思想太深奥繁复无所适从的焦虑。吴老师的“药方”一以贯之——读书。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思考那些永恒不变的话题:自由、人性等等。这些与碎片化的、转瞬即逝的信息不同,是予人心性稳定的东西。提问的同学感到吴老师自身就是很好的范例,就好像读书和思考成熟到一定地步,已经能够清明开朗,平和宽厚。吴老师友善地戳破了这一想法。他坦言,导致心境平和的原因有一百种,读哲学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对我来说,不平静也不行啦,每天得六点钟起床送女儿”。哲学,或者说读书,并不是万能药,人生的困惑还是得自己解决。

吴增定老师

禹晗 编辑  /  钰涵 校对

通识联播,每晚6点准时为您播报
 通识经典 丨 课程大纲 丨 微访谈 丨 走进课堂 阅藏知津 丨 通识讲座 丨 讲习班 丨 博雅沙龙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