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课堂 | 《演示物理学》课程感言

通识联播 2022-06-09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李湘庆副教授本学期开设通识核心课程《演示物理学》,该课程一直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好评。


今天博雅哥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演示物理学》课程的几则感言。几则感言的作者分别来自不同的院系,却大多是文科背景;他们也许在选课之初对“物理”二字感到不安和茫然,但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都自觉收获满满,对《演示物理学》好评有加。


Vol.991

通识联播



《演示物理学》课程感言


于我而言,物理学是一门充满神秘与美的学科。神秘在于物理学试图探究蕴藏在世界中的潜在运行法则,这些法则决定了世界的组成,为万物的发展变化制定规则,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法则或者说物理规律往往并不显而易见,需要一批又一批科学先驱们去探索和归纳。物理学融入了我们生活,当我们想去了解,它却好似蒙着一层面纱,朦朦胧胧,若即若离,让我们很难触碰。之所以说物理学美,是因为其简洁性和本质性。从力学中的牛顿三定律到电磁学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从热学三大定律到光学的惠更斯原理。每个物理学领域的基石都是一些简洁而又能概括其本质的原理。我的大学主修专业是金融学,但我仍然对物理学有浓厚的兴趣,怀揣着希冀和热爱,我在本学期选修了《演示物理学》课程。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李老师在课上曾经演示过“烟圈大炮”,在塑料桶的底端开一个圆形孔,内部封入烟,开口处用薄膜封好。当我们用力拍打薄膜时,圆形孔就会吐出烟圈。这个实验让我觉得非常惊奇,以前觉得物理学是门十分神秘的学科,似乎物理实验总与对撞机这些高端装备相联系。后来我才发现美妙的现象的产生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装置,正如烟圈大炮只需一个塑料桶和一片薄膜,却能产生奇妙的烟圈。烟圈大炮的诞生离不开设计者对于流体力学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其实对于任何学科都是如此,最基本的原理和思维方法远比复杂的仪器、繁杂的数据更重要。平时我们总会有思维误区,越复杂的东西仿佛越有价值。而演示物理学这门课告诉我们应该掌握好基本原理,化繁为简,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来阐述事物背后之原理。


《演示物理学》这门课给我带来的惊喜还有很多,诸如立体观片器、弦上驻波实验等。这门课带我领略了物理学的美妙,但我更重要的收获是蕴含在物理这门学科背后的底层逻辑,诸如对称性原理,抓住事物本质而忽略其细节等。物理学很多思想和原理具有可迁移性,如物理学中的布朗运动就被运用到了金融领域。最后提出一点小建议,希望可以在课程中安排更多的实验环节,让大家可以多多动手,多感受物理之美。


感谢一个学期以来李老师和助教们的辛勤工作,祝愿《演示物理学》这门课越来越好。


——元培学院 周洋



“这是一门很适合文科生的课。”选课前学长如是说,开课时老师如是说,而我,在给室友介绍这门课时亦如是说。


这是一门很有趣的课——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和那些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有所不同,它们通过精巧的设计,将物理规律转化为神奇的现象,或巧妙绝伦,或不可思议;名为“演示”,却又不仅仅是演示,李湘庆老师还会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严谨的公式证明来解释现象,让大家不只是停留在看热闹上;作为三大作业的小制作,实验与论文,给了同学们动手制作、设计实验与科学探究的机会。


这也是一门十分有用的课——当然,也许数年之后,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会淡忘,但这门课更大的意义在课堂之外。正如第一节课上李老师所言,人文科学的研究也需要自然科学素养。这门课使我感悟到,不论自己的专业是什么,都应该有一颗充满好奇的探究心;不论从事什么研究,都应该有一颗严谨认真的治学心。


——外国语学院 吴霁原


作为一个分科后已经几乎三年没有触及物理领域的文科生,在上《演示物理学》的第一节课是兴奋、忐忑又不安的。当老师演示“火龙卷”、“液氮”等一些神奇的实验时总是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下来立刻分享到朋友圈。也许很多文科生同学会觉得选这门课是为了弥补当时没有将理科“苟住”的遗憾,希望再看物理一眼。于我而言,学科的选择无关优劣,它们都是看待世界的一种视角。《演示物理学》和其他通识教育课一样,都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平行世界,能够让我们去往名为“物理”的星球游历一遍。这番游历或许并不像总有许多作业和考试的高数课那样深刻,但却真实地展现了物理学的严谨、神奇、启发性以及探索未知的魅力。


最后提两点小小的建议:希望老师能够选择一些画质更加清晰,年代更近的视频,希望助教能够提供往年优秀论文的格式或者方向参考。


感谢李湘庆老师和王云坤、刘殊恒两位位助教在这一学期里的付出!


——政府管理学院 张译文


《演示物理学》是A类通选课,一开始我以为会听天书般上课发呆,课程内容也许会枯燥乏味。然而实际上,李老师幽默风趣,在学术性探讨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将物理知识从遥不可及的书本带到触手可及的现实生活中。是这门课程使我愿意在寒冬清晨挣扎起来,奔赴早八,只为一睹老师课上做实验的风采(老师像大法师2333)。一学期以来,我不仅从课程里收获到深奥的物理知识,锻炼了严谨的理科思维,更在老师赋予的一次次能够亲手演示物理实验的机会中,收获到乐趣以及兴趣。一门理科内容的课程居然能够吸引我这种典型文科生,老师真的太棒了!


以及,感谢温文尔雅的李老师一次次耐心指教我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


——新闻与传播学院  赵爽郡


我觉得上完这门课,收获最多的是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发现平时身边看到的东西都是可以用物理原理去解释的。其中,最喜欢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的做的物理演示,比如一些光的实验,或是一些电的实验。老师在演示的时候,还会给我们普及一些小知识,让我们知道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看见运用了相同物理原理的东西。这是一门很带趣味性且干货多的课堂。


——社会学系 黎雅雯


 物理,对于我来说一直都是一门高深的学科,有着一系列抽象的定理、复杂的计算等等。《演示物理学》这门课程虽然教会我一些物理的知识,但是,我认为最大的得益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物理学的思维方式”以及“物理学与人文社科的结合”


物理学的定理都是在失败中成功的。现在影响世界的很多物理定理,在当时刚提出的时候,人们都觉得是个笑话。因此,学会批判性思维是很重要的,当前可能已经有了很多规律和理所当然的事供我们参考,但未必是100%正确,也未必是最合适自己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不是复读机或机械人,应该有独立的思考和探索未知的心,从自身的个性出发,来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


在选课之后,我总感觉政治学与物理学是没有半点关系的。但是,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我渐渐发现两者的并同点。政治学是将抽象的社会现象具体化;物理学是将抽象的自然现象具体化。可以发现,两门学科都是在释和分析“事物的本质与道理”,帮助全人类更好的去认识自己所处的世界。正如伟人亚里士多德一样,他不仅是哲学家,同时还是一名科学家。


上选的两点特质,我认为也是作为一名北大学子应有的思维模式。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好自己、帮助别人、为社会做出贡献,最终推动国家乃至于人类世界的进步。


——政府管理学院 蒋铭权



小郑 编辑  /  睿清 校对


通识联播



精彩依旧继续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