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广东饭店用餐前要洗餐具,为什么啊?有神秘魔法! | 我说社会

木之 社会学了没 2020-09-12


原创

作者:木之

介绍:复旦社会学系在读,社会学社成员

编辑:蛤蛤


社长说

在广州看一朋友。朋友请客下馆子,用餐前他用茶水把碗筷都洗了遍,我说“你真矫情!”,他开口:“我跟你讲啊……”,停顿间,电视里传来一句:“洗洗更健康!”


●   

在广东,饭店用餐前为什么要洗餐具?

南岭以南的神秘仪式

 

曾有一种仪式,它遍布整个中国,尤其是南岭以南。

 

这种仪式由何而来,何时开始,我们已不清楚。它将何时消失呢?消亡的时刻也还没到来。仪式消亡时,恐怕我们也不会知道。

 

我们只知道,它广泛流行于广东地区,以及它作为一种神圣的餐前仪式广为人知。

 

在故事的开头,只有一间常见的饭店。饭店偌大,洁净,虾饺和凤爪的香气缭绕在天花板下方,余韵穿过空气传播到前来用餐的人群中和刚刚洗净的餐具上。唯有相互协助对方往杯子里倾倒茶水时客气的道谢声融入了这和谐的气氛。

 

一个空碗被放置在了台面上。这本是平淡无奇的一刹,但是围坐在桌边的人们却知道,有什么发生了变化。现场陷入了微妙的沉默,就像冒险者小队站在龙穴的入口一般。

 

于是人们举起了手中的杯子。然而他们并没有举杯致意,而是将茶水倾倒在了自己的碗中。人们把筷子放入了微微冒着热气的茶水。而后,同样的工序也应用于调羹。倾倒过来的茶杯同样也被浸入茶水。

 

不需要明言,亦不需要默示,围坐在桌边的这群人一言不发却又不约而同地执行着同样的步骤。那动作炉火纯青,就像在执行一种仪式,恰似一个法师在出门冒险时准备他的法术书,又像一群信徒在敬拜他们的真神。

 

仪式的收束同样庄严。餐桌上的转盘转了一圈,人们沉默不语,依次将茶水尽数倒入碗中。经由这一神秘的仪式,餐具已被赋予了某种洁净的意义。一种宁静感在人群中蔓延。于是,人群的首领举起手,喊出了那句标志性的结束语:“服务员,点单!”

 

然而面对这玄妙的仪式,或许,这么说,会概括得更为真切一些——

“你们这些人真的就不嫌麻烦吗!为什么出门吃饭非要用茶水把餐具涮一遍!”

 

魔法学家的解释

 

面对这件事,我头一次感觉,我的诗歌和竖琴是那样苍白无力。我询问了身边的仪式参与者,也虔诚叩问最为智慧的大法师,翻遍前人的记载,只为一个答案,只为此事如何缘起。终于,某旦魔法学园阁楼上的几本书给了我答案。

 

所谓仪式,在这片土地上,久已有之。众所周知,法师施法要通过复杂的步骤,牧师的圣光要通过仪式得以彰显,而飞天拉面神教的教徒也要在周五吃面。于是,曾有一位大智者总结了仪式的特点:

 

具有表达特征、形式特征;效力体现于仪式性场合,也波及其他场合;具有展演性质,却不仅仅是展演;角色是个性化的,却远远超出了某个个体;可以储存社会记忆,却带有明显的话语色彩;具有凝聚功能,却展现了社会变迁。

 

再回头看看餐桌吧。无疑,以上特点是那样鲜明地得以彰显。用茶水清洗餐具,所携带的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清洁意义。同时,这种行为不仅为餐具赋予了洁净的意义,也成为南岭以南习俗的生动展演。同时,这一深烙于心的行为无疑承载了仪式执行者心中根深蒂固的社会记忆。当我问及一位同伴为何要这样做时,得到了不假思索的回答:“因为习惯了啊。”

 

至于凝聚功能,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如前所述,仪式结束后,参与仪式的人们往往共享一种宁静感。明显可以感到,一种遵守习俗的舒适感在人群中蔓延。同时,来自南岭以南的冒险者即使远行,在酒馆里总是忍不住要把碟子涮一遍,引得身边的半精灵或矮人同伴侧目。如见到同样一个仪式的践行者,大家难免产生他乡遇故知之感,顿感一种同志之情在心中滋生。(至于社会变迁云云,恕在下学艺不精,没有时间精力去一一查阅尘封的典籍,故而寻不到证据。)

 

神秘仪式的真正意义

 

无疑,此事是一种仪式。而作为仪式,它又有何作用呢?排除掉客观上的卫生考量——就在下所知,在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驻留在街巷和码头的商贩着实对顾客不太友善,无论你是远来的旅者,还是居住在那边那条巷子里的炼金术师——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理由。

 

当我反复追问同伴为何要这么做时,得到了一个简洁有力的回答:“因为外边的碗筷不干净。”听到这句话,我感到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丝希望。之后,我得知,在距离此地甚远的一块大陆上,有一名智者,名唤玛丽•道格拉斯。在她留下的手札和典籍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如前所述,这一仪式以清洁餐具为主要步骤。而清洁餐具,就意味着为餐具赋予一种洁净的意义。所谓洁净,“近义词有‘干净’、’清洁’、‘卫生’等”,“属于主观意识方面,是不可测度和精确考量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主观建构的概念。同时,“洁净和污秽还是一种分类体系和原则,它在宗教、身份认同等方面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区隔,将“我与他”、“好与坏”、“有序与混乱”等区分开来。

 

正因为建构起了这个概念,才有必要执行相应的仪式。自每一个人的孩提时代以来,对洁净的追求加之传统的力量就已融入他们的教育和血脉。故而,在碰上一个他们主观判定为“不洁”的事物时,需要做些什么来消除这种不洁净感。于是,相应的仪式应运而生。

 

同时,这种仪式还反映出了社会边界的区隔。如前所述,洁净和污秽是一种分类体系,用以区分社会边界。

 

那么,边界的范围在哪里呢?我的同伴这句话,就道出了一种朴素的边界划分。在这片大陆的通用语中,“外边”对应的是“家里”。也就是说,他将“外边”标示为“不洁净”,而将“家里”标示为“洁净”。再联系“社会边界”的定义——“具有共享的符号象征,也有情感和主观认同上的身份的判断”。

 

啊,家。与之相关的共享符号,以及情感认同的身份判断,难道还少吗。恐怕不用我举例,各位智慧的读者们也能自行辨认出这个社会边界了吧。所以说,无论是在码头的小酒馆里,还是在杀死巨龙后的庆功宴上,涮一遍碟子,本质上来说,是对家这个社会边界的确认。冒险者四海为家,生活固然异彩纷呈;但是如那些名唤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智者所道出的那样,他们内心依然认同,唯有那个炉火温暖,吃饭之前不用洗餐具的地方,才是家。

 

参考文献

彭兆荣. 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J]. 民族研究.2002(02)

刘志扬. 洁净与社会边界[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 ● ● 

等你来投稿啦


“再小的个体,都有话说”!

我们的原创栏目“我说社会”等你来投稿!

不管是观点、经验、感悟或者科普,


点击我要投稿(这里)

可以查看具体征稿通知,福利多多呦~

欢迎大家赐作和投稿!Come on,bab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