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这么腐败,是不是天生的啊?!

2017-05-29 三万英呎蒸包子 社会学了没



原创

作者:三万英呎蒸包子

编辑:

猫豆腐


社长说


制度决定论很有道理,

但人是会思考的高级动物。       



你这么腐败,是不是天生的啊?!


从“七人分粥”看制度漏洞


19世纪,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淘金热。7个身无分文的淘金者决定喝粥度日,节省开销。结果第一顿粥,有人喝的多,有人喝不饱,怎么分粥成了难题。一开始大家推举一个信得过的人负责分粥,可很快就有人溜须拍马,企图多分。

后来,决定每个人轮值分粥,可大家发现分粥人会发生权力腐败,谁负责分粥,谁的粥最多。接着,他们又选举出3人分粥委员会和4人监督委员会,可很快就演变成两个利益团体相互斗争。

最后,终于有一个方案让所有人都接受:依然每个人轮值分粥,但分粥的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于是,每个人都会努力做到分配公平。


好的制度导向好的结果。“七人分粥”的故事现已成为“制度决定论“簇拥者的经典案例。可这个故事仍然有不少疑点。


比如制度终归是由人制定,不是每个人都认同公平的分配结果,这样的分配制度能维持多久?


7个人中会不会再结成小团体,内部互相包庇,比如2人结成利益团体,一人分粥,另一人知道哪一碗粥比较多,便抢在其他人前面去喝。制度的漏洞只你要想钻,总会有的。


《人民的名义》大结局,侯亮平和妻子聊天时贡献了全剧的重要思想


用制度约束权力从而避免腐败?


没毛病!


但只有那些拥有权力的人才会腐败吗?腐败现象是否早已全面入侵人类社会?腐败若是难以逃脱的历史宿命,我们将何去何从?


腐败这件事,我们其实每天都在干


提起腐败,你会想到贪污、贿赂、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词汇,继而会想到一大批当官儿的、有钱的、有背景的那些腐败的烂事。


的确,反腐败在中国是一项从古至今从未停歇的运动。古有朱元璋剥皮揎草,雍正打击朋党、耗羡归公,今有中央八项规定“苍蝇”、“老虎”一起打。


不过,腐败从来不是少数阶层的特权,而是早已经过漫长岁月渗透到千家万户生活中的平常事。


动手术前给主刀大夫塞红包、逢年过节给师长送家乡特产、学车时给教练递条烟,然后一个讳莫如深的微笑,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上述这些自觉行为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如果你偏说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些行为我们不约。


但,至少你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你明白的。其实承认并不丢人嘛。用饱含人文关怀的眼光看“腐败”的心思,我们会更懂自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为了更深入的探讨“腐败”,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采取一个广义的界定,腐败是一种有意识地通过某些手段不遵从社会规则,以图从该行为中为个人或相关群体谋取利益的双向互动行为。


因此,动机上的腐败属于本文所讨论腐败的重要范畴。通常,这种动机的表现是「送礼」。


「送礼」风俗竟和腐败脱不开干系!


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杂糅,「送礼」便是其中一种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古老艺术。其最早源于一种敬神的仪式,后来逐渐从人与神过渡到人与人,送礼之风盛行千年。


我国大江南北都有一个习俗——祭灶。相传每年腊月二十三(南北方日期不同,在此不做考究),灶王爷都要回天庭向玉帝述职,他最爱借此机会向玉帝打小报告,过去的一年里每家人是善是恶,由玉帝赏罚。于是老百姓就会提前将最丰盛的食物供奉给灶王爷,希望他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从法律上讲不构成腐败,这只是老百姓纯洁美好的愿望,而且灶王爷也没有既成的腐败事实落在我们手里。但动机上,是大家期望通过送礼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赤裸裸的全民行贿啊。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送礼」这门古老的艺术。两千多年前的美女王昭君,因天性耿直、自恃貌美,没给宫廷画师毛延寿送礼,就被他在面颊点了一颗丧夫落泪痣,强行丑化。于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最后远赴匈奴和亲。


「送礼」与腐败的暧昧关系就像法律边缘的模糊地带一样扑朔迷离,该怎样界定,不仅关乎法律,更关涉人性、历史、文化、道德、伦理、责任…那么问题来了,「礼物」到底在人类社会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送「礼物」从来就不单纯 


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在其名作《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中,通过分析濒临太平洋诸原始社会的民族志得出了关于「礼物」的两个结论。


一是人类始终处在强制与自发参半的「送礼」氛围中,并且有给予、接受和回报三种义务。


对于生活在安达曼群岛上的俾格米人(人类中最原始的族群之一)来说,食物、女人、财务、土地、劳动、品级都是可以作为「礼物」转让的。这意味着「礼物」的含义不是狭义的,而是指一切可以赠予的实物或象征。那么一切存在转交行为的行动,都可能是一次「送礼」。


对于送礼者而言,礼物具有期货的性质,有些不可能马上有所回报,但至少在心理上是个“担保”。对于收礼者而言,接受到的礼物和他的信用、名望捆绑在一起,回报就成了心照不宣的义务。


二是「礼物」既表达人类情感,也承载利益诉求,二者交织在一起呈“混融”状态。


这意味着无论在个体之间、氏族之间、品级之间、性别之间、代际之间,都存在一种既关涉物也关涉人的精神方面的持续交换,这种氛围从原始社会持续到现代。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一些重组家庭,继父/母会通过买玩具来“讨好”孩子,这当然包含了对孩子的爱,但也有他们希望用玩具换取孩子对自己的认同,这就是他们的利益诉求。


再想想看,你小的时候,父母为了让你听话,是否会通过一些小的物质奖励与你达成协议?我们永远无法区分出纯粹的礼物,因为我们无法把利益,甚至关乎利益的动机从任何礼物身上剥除。


毛主席早就说过,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同样,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礼物。


其实爱情也是一个人逐渐腐败另一个人的小阴谋


除了「礼物」,还有一个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词与腐败搞暧昧,那就是——「关系」。


放眼古今中外,「关系」总是腐败的温床


前一阵热播的反复大剧《人民的名义》里各种人物关系千丝万缕。师生、师兄弟、夫妻、亲戚、老战友、旧相识…各有各的政治资源、隐藏人脉,这其实和现实非常符合。不仅官场,「关系」无处不在。



春秋时期,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亲亲相隐”理论,可以说是「关系」学的雏形。之后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多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在不同程度上对血亲团体的观念有所继承。


旧时科举制度,同时被录取的举子互称“同年”,《同年序齿录》将同科登第的人依年纪大小排序,人手一册,以后在官场上就可以相互照顾。


再加上中国人向来热衷于“求同”,同乡、同门、同好,一丁点儿共同点就能把关系拉进一大步。这片沃土使「关系」的观念根深蒂固。


这并非指儒家思想是腐败的根源,也不是说儒家思想是我们接纳腐败行为的理论基础,而是试图从文化结构层面说明:儒家血亲团体的思想为某些“类腐败”现象提供了适宜的温床,特别是为那些把特殊团体情感置于普遍团体利益之上的人提供了心理支撑,为腐败的动机提供了“合理性”。


《三国演义》中有个经典桥段,赤壁之战,曹军大败,曹操仅剩三百骑仓皇从华容道败逃时被关羽所截。关羽念起曹操昔日恩情,放走了他,之后的剧情大家都知道了(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蝴蝶效应)。


我们感叹关羽重情重义,但这难道不是把个人的特殊情感置于蜀国的团体利益之上了吗?典型的利用公权徇私情的职权腐败。放在今天,关羽也是一个渎职分子。


云长啊,真的忘了立下的军令状吗?


当然,「关系」不是中国专属,英语中表示裙带关系的词是“Nepotism”,源于意大利语“Nipote”,是侄子的意思。据说这和一些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教皇有关。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会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教会高层和情妇生下孩子后,就对外宣称是自己的nephew(侄子),然后把所谓nephew和自己的亲信安插在身边重要岗位。有了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腐败自然容易滋生。


有时候,「关系」作用下发生的某些行为在法律体系下并不构成腐败,不同文化背景中对此也有不同的尺度,甚至有进化生物学家认为裙带关系有利于使社群更加凝聚,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运转(greasing-the-wheels),诸如此类的论点难免落入诡辩的窠臼,暂不做讨论。


「关系」的意义实在过于暧昧。它导向的是报恩,还是徇私,是帮助,还是腐败,是使小群体更加凝聚,还是使大群体更加割裂,对于这种出于本性的情感很难说得清,仍要基于不同的现实分类讨论。


但至少我们可以明确,「关系」确实为腐败现象提供了相当便利的发生条件。


我们必须自己学会说不


我们就是制度,我们形成了制度,我们必须自己学会说不。


《腐败:人性与文化》一书中,13位人类学家花了数年时间,足迹遍布全球,考察了不同文化、不同制度的国家,得出结论——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于腐败困扰,腐败的根源是人性与文化,反腐是一场人性、权力和道德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无论是「礼物」还是「关系」,都可追溯至人类社会早期,是人类本性使然。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感觉一些事情上的“腐败”也是可以接受的,好像我们生来如此。


腐败,就像一个无法抗拒的历史宿命,无论历朝历代何种政体,无论阶层高低能力小大,它仍然在每一个隐秘的角落兀自发生。


所以完全依靠制度去控制,效果必然有限。我们反而应该把目光投向自己,去认同,去正视,然后我们必须自己学会说不。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侯亮平的话依然没毛病,“权力一定要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只不过制度缺陷只是提供了腐败发生的便利条件,人类自身的选择或许才是更值得深思的原因。


参考文献:

1.[美]迪特尔·哈勒,[新西兰]克里斯·肖尔 主编,《腐败:人性与文化》,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7月1日。

2.[法]马塞尔·莫斯,《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3月。

3.Nathan Seef, Is Some Corruption Really Acceptable?. September 22, 2016,http://www.observatorymedia.org/corruption-really-acceptable/ 

4.Michela Wrong, Everyone Is Corrupt in Kenya, Even Grandmothers, May 6,2014, http://foreignpolicy.com/2014/05/06/everyone-is-corrupt-in-kenya-even-grandmothers/

5.Andrew Mwenda, Can corruption do any good?, December 22, 2009,  https://www.independent.co.ug/can-corruption-good/ 

6.Yang Hengjun, Have You Been Corrupt Today?, May 02, 2014, http://thediplomat.com/2014/05/have-you-been-corrupt-today/


●  

1

 社长问:

你觉得除了用制度来规范权力还有哪些方法?

评论区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