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可能是一篇颠覆小鲜肉形象的性别研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传媒实验室 Author 潘桦 李亚

推荐

作者:潘桦 李亚

来源:传媒实验室(ID:

medialabs

编辑:

阿烦


社长说

美人在骨不在皮,小鲜肉在皮而不在鲜。


●  

小鲜肉形象研究


当前,在各种语境中,“小鲜肉”已成为了一个约定俗成并被普遍使用的概念。如今“小鲜肉”已经成为遍及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社会现象,它多被用来指称以影视艺术为代表的大众传播中出现的那些年轻貌美、性格温和、情感经历单纯的男性。这个概念中隐藏着的性欲意味使女性成为了其主要的推崇者,而许多男性却感受到了冒犯。



围绕小鲜肉的许多负面评价情有可原。影视产业中的许多小鲜肉业务水平低下,缺乏敬业精神,但因为有诸多粉丝追捧,却总能获得优质的演艺资源,这引发了许多从业者的忧虑与指责。


吴彦祖批评小鲜肉“男人不像男人”; 周杰称小鲜肉受宠说明观众“阴柔审美” “审美水平低下”; 老演员张光北指责小鲜肉片酬虚高却毫无敬业精神: “演戏全是替身”;更有电视剧导演称小鲜肉耍大牌,自己现场跪求小鲜肉多拍一条。


仅从职业素养角度来理解这些争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尝试将其放置在性别权力的视野之内。在这个领域,小鲜肉是一个充满了性别角力的综合性的文化形象,藏匿着性别权力再分配的关系。这足以深入解答我们在认识小鲜肉时所遇到的诸多问题。

性别权力的表现:身体政治中的不平等


在女性主义的看来,性别权力关乎社会性别关系中的权力分配问题。传统的男权社会建立在“生物决定论”的生理性别( sex) 理念之上,女权主义者为了对此进行区分,提出了社会性别( gender) ,试图证明: 性别关系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并且可以在其中改变。作为一种理论武器,社会性别在强调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的同时,也动摇了男尊女卑存在的生物学基础,为女性获取平等权力准备了理论基础。


但可惜的是,审视人类历史,就会发现性别权力关系曾经的或间歇性的严重失衡。无论在东西方,从性别阶层和权力的整体来看,男性都曾对女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占据着统治和剥削的地位,虽然以今天的视角我们应该对此强烈批判。在经济领域,男性剥夺了女性职业选择的自由,女性丧失了经济自主而不得不在生存上依赖男性。她们自由活动的空间被限制在家庭中,从事的工作大多无足轻重,最终沦为了男性和整个父权社会的附属。


女性被认定不适合参与政治活动,从公共领域内被逐出。由于丧失了参与公共政治生活的资格,女性便无法得到公共权力的保障。历史上,针对女性的迫害层出不穷,但这些迫害行为被公权认定为合情合法。


比如,女性在家庭领域内受到的迫害会被视为“家事”,外人无权干涉。在社会生活中,女性也受到严格的礼法的压迫,遭受了种种不公平对待。



性别权力角逐的主战场是身体。在文化研究中,身体已经不再是由肉体和情感组成的自然实体,而成为了社会身份建构和社会文化再造的载体。福柯更进一步地将身体研究推向了政治层面,建立了身体政治学。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认为: “人体是被操纵、被塑造、被规训的。它服从,配合,变得灵巧、强壮。”他描写了历史的权力对身体进行规训和惩罚的机制。


身体规训的目的是使身体符合社会规范,成为合乎规训者利益的东西。在传统的父权社会,男性利用自己的性别权力,按照自己的意愿打造甚至破坏女性的身体,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男性对女性身体的占有。女性的身体担负着种族延续的神圣使命,能够自由支配女性的身体是男性权力和气概的最高象征。在战争中,获胜的一方掠夺、奸淫或者杀害失败方的女性,这是胜利者最大的权力,也是失败者所能遭受的最大耻辱。


女性失去了自己身体的所有权,她们将其托付于男性———她们的父亲、兄弟或者丈夫,这些人成为了女性身体的实际拥有人。对女性身体的残害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古代中国要求女性裹脚、束胸; 印度部分地区逼迫寡妇在火堆上自焚; 非洲一些地区有割去少女阴蒂的习俗。而直到现在,杀死女婴的做法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依然存在。


第二,女性身体的工具化。父权夫权社会中,男性不但掌控了女性的身体,还将女性的身体和她们的自我分离。女性的身体脱离了丰富的自我个性,被单独地展示或者使用,而忽视女性自身是由其内在素养和外在的身体结合形成的。传统文化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取消女性丰富的内在。


女性完整的身体也经常遭受分裂———男性更喜欢聚焦于女性的身体部位。在大众媒介中,女性的身体部位成为了商品展示的柜台,其完整的身体往往被一双眼睛、一条美腿或者一个红唇所替代。


第三,对女性身体的装扮。男性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装扮女性的身体,将其打造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事物。服饰的控制是身体政治的重要工具。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服饰有严格的要求,女性在特定场合穿着特定服饰,这些服饰必须隐藏女性的身体器官,否则会被斥为“伤风败俗”。


西方女性穿裙子的权利是通过艰苦的抗争才获得的,中国女性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服饰也是近30 年来才逐渐开始的。传统社会对女性的仪态与言行也有严格的要求。《女论语》有言: “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


第四,女性的理想美内化。男性提出了对女性身体的要求,女性会心甘情愿地将这种要求内化和理想化,成为自主的追求。在历史上,男性将小脚作为理想美的标准,而女性也将这个标准内化为自主追求,甘愿接受裹脚的痛苦。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如当下社会以瘦为美,一些女性则疯狂瘦身塑形,如果无法达成目标,便可能导致进食障碍、药物滥用、外貌自卑、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疾病。



深入来看,在传统的性别关系中,政治权力的分配呈现一边倒的情形,这是由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决定的。人类历史早期,由于生产力落后,男性和女性从事几乎相同的社会生产活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劳动产生分化,男性开始从事那些离家较远、对体力要求更高的劳动; 而女性则留在家中,或在家附近从事对体力要求较低的劳动。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距被扩大了。由于劳动分工,男性和女性很快便被限定在了社会生活中的固定位置。男性掌握了更重要的劳动领域,也掌握了更重要的生产资料; 女性在社会生产中被边缘化,退居到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中的边缘地区。由于不占有重要的生产资料,女性一旦离开男性便很难生存。而因为主导了生产资料,男性便能通过自己的意识形态获取更多的性别权力,建立起一个充满性别压迫的男权社会。


需要说明的是,对性别权力的回溯,不代表我们肯定它,反之,我们对这些现象进行尖刻地回溯恰恰是最深沉的批判。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回溯是我们审视“小鲜肉”现象和本文观点的逻辑基础。 

性别权力的颠覆:职业女性的普遍崛起促发“小鲜肉”出现


约定俗成地讲,我们将那些在生产领域担任管理或者专业技术职务的女性称之为职业女性。职业女性的出现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性别权力关系,她们和男性一样进入了重要的社会生产领域,通过努力掌握了经济自主,从而摆脱了生存上对男性的依赖。


经济独立为女性解放提供了物质支持,审美自由也因此释放出来。女性之于男性的审美不再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而是能够通过消费自主地表达出来,包括通过消费塑造男性形象。这是小鲜肉出现的根本原因。


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并不是绝对的。自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分工更加精细,需要或者适合女性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多。女性逐渐从家庭中走出来,进入了更广阔的社会生产领域。由于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女性在经济上逐渐独立。


掌握了经济自由也就掌握了建立并推广自己的意识形态的权力。身体消费不再是男性的特权,职业女性也开始按照自己的偏好来消费男性的身体,男性也自觉地打造并展示自己的身体以迎合女性的需求。



性别权力的重新分配是由经济基础的变化引发的,也会突出地被大众媒介展现出来。影视艺术的诞生受益于人类工业化发展的科技成果,也是展示工业化文明成果的绝佳舞台,其中便包括性别权力的再分配关系。在影视艺术中,英俊的男性演员向来是吸引女性观众的重要手段。


这些男性演员的气质多样,所扮演的人物形象也往往形成固定模板,这其中不仅有男性气质突出的硬汉,也有更为女性化的英俊小生或者美男子。这些男性形象都受到了女性的广泛欢迎。


可以说,正是在那些获得了经济独立,赢得了一定性别权力的女性观众的支持下,银幕上那些魅力四射的男性才得以如此流行。考察并主动迎合女性对男性的审美趣味,是影视艺术保证获利的自觉策略。


性别权力的新景观在互联网时代呈现了新的形态,这便是小鲜肉的出现。在本质上,小鲜肉依然是大众媒体迎合女性的审美取向的产物。他们的形象建构受益于互联网媒介。通过无孔不入的互联网,传统的男性形象中的一些特质在小鲜肉身上被扩大化和极致化,其特定的外在身体和内在素质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展示,无论是年龄、身材、个性还是装扮。女性通过小鲜肉表达了自己的审美自主意识和独立姿态。



小鲜肉的形成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女性通过消费表达了自己的审美意愿,小鲜肉以及他们背后的团队也会或打造或突出自我形象中的一些特质,主动迎合这些意愿。这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几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女性审美意识的自主表达。


同时,当下青年人的二次元生态,以及基腐娘萌宅的表征,也是促成小鲜肉现象勃发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影视艺术因其强大的流行度和社会影响力主导了大众媒介的视线,成为了小鲜肉打造、展示、流行的最佳舞台。


四重维度看“小鲜肉”的基本特征


小鲜肉是性别权力和大众媒体共同建构的综合社会文化现象。在性别权力的视角下,小鲜肉不仅是娱乐业所推出的一种消费产品,也不仅是一种新的身体审美的产物,而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成果,蕴含着跨越两性的权力、知识、意义和欲望。


出现于互联网时代的小鲜肉集中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性别权力的重大变化,其群体特质更为集中、鲜明,打造、展示、流行以及同粉丝的互动方式也呈现出了新的媒介环境之下的独特性。笔者从如下四个维度,分析小鲜肉的一些基本特征。

1. 作为被身体审美的小鲜肉


小鲜肉之所以吸引女性,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容貌和身体。女粉丝迷恋小鲜肉的身体,对他们的内在素养却不甚在乎。许多小鲜肉并不是科班出身,加之演艺经验不足,演技问题便成为了他们的问题,但这对小鲜肉的粉丝来说却丝毫不是问题。


吴亦凡在《致青春2》里的演技遭受了许多观众的诟病,而一个叫“山川的海”的女观众,在看了《致青春2》后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一个人看电影挺舒服的。吴亦凡的颜颜颜,吴亦凡的腿腿腿,吴亦凡随便哪个镜头都是画报级的呀!”可见她关注的只是吴亦凡的身体,而对其作为演员所必须具备的演技毫不在意。


这与传统社会看待男性的态度是不同的。在由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对男性身体的审视会带有同性恋式的色情意味,从而导致男性权威的弱化,传统社会一般会尽力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而即便我们审视一个男性,也会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完整的身体和必要的内在素质共同构成的。在男性的外在身体和内在素质之间,我们更乐于审视男性的内在,对女性则相反,于是便有“郎才女貌”之说。


即便是对其身体的审视也倾向于分裂开来而专注于身体的部位。粉丝们对小鲜肉的皮肤、面孔、嘴唇、眼睛、手指、大腿、笑容以至服饰、仪态等津津乐道。对小鲜肉身体的审视呈现细致化、独立化的特点。围绕小鲜肉身体的一些很小的细节都会成为审美的对象。


随手举例,便可见微博上有如下关于小鲜肉的话题: “据说高颜值能拯救校服: 鹿晗、吴亦凡、杨洋、李易峰、黄景瑜、许魏洲、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这9 位校服男神,你最喜欢谁的校服?”“李钟硕、鹿晗、易烊千玺、杨洋、权志龙、许魏洲、金韩彬、吴亦凡、马天宇,你最喜欢谁的红衣造型?”“鹿晗、权志龙、杨洋你最喜欢谁的背带裤装扮?”“#吴亦凡#吃东西都那么好看,真的好喜欢你。” “吴亦凡的新发型! 帅帅帅帅帅!” “吴亦凡被曝光旧照,更新大量鼻子眼睛特写,以及吴亦凡的唇!” “看了金大川的脸,吴亦凡的腿,陈伟霆的身材我决定,再减减肥! ! !”……


小鲜肉的身体部位一旦出现在银幕或者荧幕上,摄像机往往会不惜打断叙事的连贯性逻辑而对它们做专注化处理。这个时候,镜头就成为了女性眼睛的代表。而此类镜头会让许多男性无所适从。小鲜肉的身体带来的视觉冲击将他们抛入了同性恋的威胁之中,这便冒犯到了他们的男性气质,不满与愤怒便成为了自然的情绪宣泄。



2. 作为被女性化了的小鲜肉


吴彦祖和周杰对小鲜肉的批评指出了他们的另外一个基本特点,那就是女性化。包括小鲜肉的身材、皮肤、外貌、仪态、服饰、个性等在内,无不体现出女性的特质。很多小鲜肉有都有过女扮男装的经历,在公众场合露面时也不会刻意隐瞒自己女性化的一面,甚至以此为傲。他们会像女性那样化妆、美容、佩戴首饰、穿着女装、轻声细语,在公开场合大谈护肤经验。


这些典型化的女性行为使小鲜肉们更受欢迎。泛女性特质在小鲜肉参演的影视作品中同样得到了展示,而和他们演对手戏的女性角色却常常被有意打造出诸多男性气质。


比如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白百合饰演的女警察荔枝和杨洋饰演的技术宅男茅十八之间的关系便产生了这种性别气质关系的对位。在气质上,荔枝更像是一个男性,而茅十八更像是一个女性。从两人相识、相爱以至结婚后的整个关系历程中,居于主动地位的始终是荔枝,而茅十八表现得却像一个羞涩的女孩子。


在传统的性别权力关系中,男性和女性被固定在自己所属的性别阶层内。偏女性化的男性和偏男性化的女性都不符合社会规范,在性别权力关系中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社会赞赏那些男性特征明显的男性,也偏爱女性特征明显的女性。


如果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的话,强有力的男性可能会带给她们安全感。但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欣赏这种男性,因为这种强有力的男性特质很可能会导向威胁。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女性因经济独立而降低了生存危机,出于生存需要而对强力有的男性的依赖也因而降低。


因此,如果女性有生存的压力,其安全感可以从强有力的男性身上获得; 而一旦女性摆脱了生存压力,以独立甚至强势的身份面对男性时,她们更可能会从弱势的男性身上获得安全感。这是小鲜肉的女性气质受到欢迎的根本原因———这种气质降低了他们对女性产生的威胁,使其更容易相处,更能提供舒适平等的两性关系。



3. 作为理想化的婚恋对象的小鲜肉


许多女粉丝将小鲜肉建构成为理想化的婚恋对象,当作自己想象中的“男朋友”和“老公”。这种形象的建构最先围绕着一些明确的生理特质,然后再补充进其他建构要素。小鲜肉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年轻。对女粉丝们来说,年轻意味着小鲜肉的恋爱经历很少,不花心,专一忠诚。这些特质之所以从“年轻”中被推导而出,是因为它们在我们这个婚恋问题突出的时代相对珍贵,这种推导便极大满足了女粉丝对婚姻和恋爱的美好愿望。


两性关系不只是恋爱时的浪漫约会和甜蜜情话,还有婚后的居家生活。传统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家庭是女性的领地,如果男性进入了家庭领域并担负起女性的职责,会被视为“没出息”。


但在当下社会,我们的文化开始称赞那些居家型的男性。做家务、照顾妻子和孩子成为了“好男人”的重要标准,女性也以拥有这样的男性为傲。小鲜肉有意打造了自己的居家特质。许多小鲜肉会做饭,会做家务,善于照顾女性,从而深受女性欢迎。


李易峰曾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穿碎花围裙做饭的照片,引发热议。此后“海报时尚网”发文: “其实不止李易峰,娱乐圈还有众多男神都有着一个隐藏身份,就是厨神! 女生总是会被做饭的男性所迷住,其实一个会做饭的男性,也会在爱情里加分很多! 不管你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应该看看关于男生做饭这件事儿。”


作为理想化的婚恋对象,小鲜肉不仅居家,还要有其他一些特质,这些特质可以被称之为“暖男”。“暖男”善解人意、体贴温柔、尊重女性、彬彬有礼。就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的茅十八,婚后对妻子的悉心照料让女性观众赞叹不已、羡慕不已。忠诚同样必不可缺。


小鲜肉羞涩,对男女之情十分陌生,更不会背叛爱情和婚姻。这些特质综合在一起,他们便成为了女性心中完美异性的标杆。女粉丝迷恋小鲜肉带给她们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以及在他们身上得到的被宠溺的想象。


女性对理想婚恋对象如此要求是由其生存境遇决定的。她们的独立地位并不是凭空而来,其中不仅有政治、经济制度以及社会文化氛围的支持,更多则来自于其自身的努力。职业女性虽然获得了经济独立,但生存压力却十分巨大。传统偏见以及生理特征都导致女性所面临的职业风险远远大于男性。


尽管我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已取得了很大成果,但针对女性的传统偏见依然根深蒂固,一个专注于事业而牺牲家庭的女性往往会遭受非议。在这种情况下,女性自然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可以帮她们分担一部分生活的压力,打造出小鲜肉这样理想化的婚恋对象,也便有了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4. 作为不断自我形象打造的小鲜肉


小鲜肉的形象是由其自身和粉丝合谋打造的。女粉丝喜欢特定类型的男性,小鲜肉及其背后的经济团队会主动迎合这种需求,按照粉丝的需求打造自己的形象。这似乎是对身体政治图景和身体权力的一次逆转———女性站立在获胜者的位置,而男性心甘情愿地改造并献上自己精心装扮过的身体。小鲜肉的形象是不同媒介综合作用的成果,其中互联网的作用最为突出,甚至可以说小鲜肉是互联网的产物。


在打造和走红的过程中,小鲜肉及其经纪团队会一直通过互联网密切关注粉丝的反馈,适时调整宣传策略,以迎合其喜好。据《TFBOYS: 互联网如何把小鲜肉打造成大明星》一文: “从2009 年开始,时代峰峻将自己许多练习生的视频发到微博和视频网站上。


当时,时代峰峻打的算盘是通过互联网让网民对旗下练习生的人气和潜力做一个初期评估,这些练习生被统一称为‘TF 家族’。时代峰峻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并没有像传统经纪公司一样根据自己的评估标准打造艺人,而是通过这些网络视频的人气反馈来权衡每一位练习生的价值。”


互联网提供的媒体环境公开而且透明,一个小鲜肉的受欢迎程度可以通过非常精确的量化数据来显示。经济团队会密切关注这些数据并制定长远、动态的宣传策略,同时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和粉丝的互动。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小鲜肉和粉丝以及粉丝之间的互动活跃度都非常高,这使经纪团队能够深入了解粉丝的爱好和需求。为了满足这些爱好和需求,小鲜肉的形象必须不断调整。一些特质被加强,一些特质被弱化甚至取消。总之,一切都向粉丝看齐。


期待平衡的观照视角


在性别权利的视角下,小鲜肉的出现是当代女性性别地位提升和审美自主的成果,这是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小鲜肉所引发的性别定位和性别审美的危机还是引发了诸多忧虑。


在年轻群体中,小鲜肉具有广泛的流行度和较高的接受度,他们的中性气质对这个群体的审美取向、个体气质、行为方式等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年轻人推崇小鲜肉,热衷其女性气质,很容易导向更严重的文化危机。“如果这种男性中性化的倾向,只是一种行为举止表象,其负面危害还不是十分严重,毕竟性别认同的多元化、性别权力的平等化,早已是社会学持有的经年观点。


但如果这种男性中性化的倾向的背后,是年轻人缺乏强健之心的表现,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缺乏面对问题的责任、缺乏面对挑战的动力、缺乏反抗强力的本领、缺乏正义行道的豪情,那便是一个社会和民族之殇。”


不过,对小鲜肉的过度指责也大可不必。首先是因为整个社会的审美中性化趋势并不是由小鲜肉独力引领的,而是宏观的后现代文化的产物,小鲜肉不过是这种风气中的一个产物罢了,其流行也只是整体社会审美取向中的一个局部现象,显示了我们这个时代性别审美的多样化状态。其次,模糊两性特征的性别审美无法占据审美文化的主流,社会文化的性别审美的整体取向是无法被轻易撼动的,这是由人类基本的生物学结构所决定的。


女性化的男性和男性化的女性尽管有其接受者,但并不会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小鲜肉的粉丝,在全部的性别审美群体中并不占主流,更何况在影视艺术中,成熟的、富有男人味的男演员依然广受欢迎。不仅有“强健”的综艺节目,也有一批“强健”的影视剧不断出现,同样受到了年轻群体的热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小鲜肉所带来的“阴柔审美”问题。


●  

1

你可能还会喜欢:

中国式付出:你过度牺牲自己,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幸福

所谓的年龄鄙视,就是一场争夺社会资源的代际战争

缺钱、缺爱、缺精力:这就是我们80后的生活


社会学了没

泛社会兴趣社区

理解社会 探索自我


微信 ID: socialor

合作请加微信:isocialo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