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冷暴力的人,最怕忽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胡慎之 Author 胡慎之关系心理




我们都知道暴力是什么,也知道暴力除了躯体暴力,还包含语言暴力、精神暴力。

而今天我要跟大家探讨的是非躯体暴力——冷暴力。 

我们经常认为不和你说话、忽略你、轻视你、疏远你就是一种冷暴力。往往忽视了在一段亲密关系的互动中,忽视对方,只顾自己的情形,这也是一种冷暴力对待。

在动画短片《包宝宝》里,母亲对包宝宝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小时候的包宝宝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但是随着包宝宝的长大,包宝宝有了自己的个性,渴望独立,而母亲不仅没有意识到长大后包宝宝的需求,甚至是变本加厉,强化对包宝宝的控制。在母亲意识到自己无法控制包宝宝的一切,采取了最极端的做法,吞了包宝宝。

虽然动画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包宝宝跟母亲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只顾着满足自己的需要,忽视对方的同时也给对方造成一定的伤害,这也是一种冷暴力对待。

这种冷暴力的感觉就好比是“钝刀子割肉”,慢慢地在身上割,不一定特别疼,但是特别难受,并且对亲密关系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害。更多的时候,我们在这段亲密关系里看到的是没有爱和包容,而是一种恨意跟不满。


因此,我们一定要清楚冷暴力的概念,不跟你说话并不代表这就是冷暴力,而是这中间还要有一个对人有伤害的体验,并且这种伤害的体验是区别于自己的受伤感。

 

那什么是自己的受伤感?有些人会因为别人不跟自己说话而感到很委屈很受伤,但是别人不一定是用冷暴力对待你,而是我们内心的不合理期望没有得到满足,然后我们把它解读为一种冷暴力对待。

 

就比如,工作了一天满是疲倦的丈夫回到家,只想洗个热水澡后睡觉,而妻子觉得丈夫不待见自己、不爱自己了,连句嘘寒问暖的话语都没有,这种受伤感就是妻子自己的解读,而不是丈夫的冷暴力对待。

 

所以,有的时候可能是我们自己被自己暴力对待了,我们感到不舒服了,但这些都不是冷暴力。




有一类人,我们常会感觉到被他冷暴力对待了,但实际上只是他内在冲突的外化。这类人是有边缘型人格障碍或边缘型人格特质的人。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常会把关系理想化,但在下一秒,这个关系又有可能成为最糟的关系。这取决于他把对方看成理想化客体,还是我们所说的对自己有伤害的客体。他们的内在自体相对来说是分裂的。当他感知到一个不好的自体,他对自己会有一种自残行为,甚至是自杀行为。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发展,主要是在母婴关系里遇到一些重大的挫折或者创伤时发生的。当妈妈无法容纳孩子的攻击性时,孩子会把妈妈看成一个完全坏的妈妈;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又可能因为同情而对孩子特别好,孩子就会把妈妈看成一个理想化的妈妈。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孩子被两个极端化的方式对待,那么孩子内在就会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客体表象,并且会把这两个客体表象投射到一个人身上,所以在这个孩子眼里,这个人要么是天使,要么是魔鬼。
 
因此在跟有边缘型人格障碍或是边缘型特质的人交流时,会发现一段关系有时热情似火,有时疏远又冰冷。而当他表现出对你的百般挑剔,冷漠忽视,并不是在对你使用冷暴力,而是这类人人格特质的一种外化反应。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这类人的关系模式就是这样的,因此要区别于冷暴力。
 
因此,当我们感受到好像被冷暴力对待的时候,需要弄清楚是因为某件事情让我们之间发生了冲突,还是只是对方内在冲突的外化。




从客体关系出发,我们把攻击性转向客体称之为暴力行为。
 比如,有些人恨自己、作践自己,有些人不断地责怪自己,通过不满足自己的日常需求、否定自己、不认同自己、甚至是躯体上的自残来表达。 而冷暴力使用者将攻击性转向客体并外放出来的表达方式则比较含蓄。 有些人通过言语表达来攻击对方,经常能听到有人说:“我很恨你。”这就是一种语言暴力,而往往使用冷暴力的人无法用言语去表达,所以我们常说使用冷暴力的人还处于前语言期。 比如,包妈妈不懂得跟包宝宝表达自己的情感,当包宝宝表现出不合自己期望的行为,包妈妈不是选择沟通,而是用禁锢去应对。 不仅如此,有的时候我们只看到冷暴力的表象,不说话不理会,冷战,但还有一部分冷暴力是没被看到的。 比如,有一些父母经常会给自己的孩子打电话,倾诉自己生病了,或者是哪里不舒服了,然后不断数落孩子不回来看望,不关心父母。但同时这些父母也不直接说我想你回来看我,也不说孩子你不用回来看我。而是每一次都会跟孩子讲一些让人感觉到特别焦虑、担忧的事情,在这无形中让孩子受伤,并以这种方式来迫使孩子改变对待自己的方式。而这也是父母对孩子使用的冷暴力方式,只是藏得比较深。 所以,我们要看到冷暴力不是一种明面上的暴力方式,而是一种暗地里的暴力方式。冷暴力不仅是一种行为,更可以是一个过程,持续地给他人造成困惑与伤害。

 



为什么我们要使用冷暴力?

 一方面,人的暴力行为是转向客体的,冷暴力使用者没办法去承认这一点。而冷暴力恰好是一种极好的伪装,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 另一方面,在主客体关系上,冷暴力使用者是没有客体的概念的,他只有自体客体,他觉得别人都是为我服务的,是我的一部分,是没有喜怒哀乐,没有情绪情感的。 比如,在包妈妈的心里,包宝宝是不允许有自我的存在,只能是作为包妈妈的一部分而存在。 再比如,冷暴力使用者就好比一个小孩子,在他内心中间,玩具就只是工具,用来满足自己,而他可以肆意对每个玩具说我不喜欢你了,我不想跟你一起玩,你到一边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使用冷暴力的人不单单是看不到对方、忽略对方,无法共情对方,而是压根不认为对方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或是其他情感。 相反的,冷暴力使用者在忽略对方的同时,也会感觉难受,但这种难受是基于他觉得自己才是一个受伤害的人。是他人造成了伤害,所以才忽略他,不理他,才发生了冷暴力的行为。
因此当你感受到冷暴力时,想想在两个人的关系中间,你是否真正被对方共情过,还是对方只是把你当成了他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胡慎之,关系心理学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向日葵心理咨询创始人。中国心理服务机构联盟副主席。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顾问。20年的咨询实践,15000小时的个案经验。
本文转载自胡慎之(ID:hushenzhixl)。胡慎之,关系心理学家,看清真相,是为了更好地选择。


作者:胡慎之心理工作室

来源:胡慎之(ID:hushenzhixl)

编辑:留木


你可能还喜欢:

远离冷暴力的人。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