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爱而不得的人,最后是怎么死心的?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1-10-26


社长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40岁以后,会后悔没跟曾经深爱的人在一起吗?

 

其中最高赞的匿名答主获得了网友六万的点赞和一万多条回复,作者今年41了,她分享了一个她刻骨铭心爱过的故事。

 

她和自己青梅竹马的男孩从小在一个村子里一起长大,他们一直是全镇成绩最好的孩子,名列第一第二。男孩对她非常好,冬天早起会给胃不好的她带上一罐粥,一起骑车回家摔倒了还会下意识地先保护她的安全。

 

高考那年男孩考试了重点大学,女孩差了5分与同一所大学失之交臂,并选择复读。后来男孩读研读博留校成为了大学老师;而女孩第二年也没有考上,最后只留在家乡做一份普通的工作。五年异地之后,女孩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么优秀的男生,他们分手,女孩在几个月后与相亲对象结婚,男孩也在北京组建了家庭。

 

后来女孩在婚姻当中遭遇家暴,磕磕碰碰选择离婚,在生病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男孩回来陪在她的身边。再后来,男孩带着全家移民美国,女孩删掉了他的联系方式希望给彼此一个真正的结束。

 

在回答的结尾,女生说“李宗盛写过一首歌,叫当爱已成往事,张国荣也唱过,歌词我句句都能听懂”。

 

 

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已多风雨

纵然记忆抹不去

爱与恨都还在心里

真的要断了过去

让明天好好继续

你就不要再苦苦追问我的消息

 

——《当爱已成往事》 

 

爱而不得,才越陷越深


世间爱恋的形式千千万,但最深刻、最牵动人心的,往往不是童话般的结局,而是那些有关于爱而不得的,无法开口的遗憾。

 

陈奕迅在《红玫瑰》里唱到“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听起来浪漫,实则像是一个来自人性的诅咒,我们难以满足得到的,却总对得不到的爱人念念不忘。

 

为什么“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呢?


因为没完成的,往往更深刻。

 

前苏联心理学家曾有一项有趣的发现,他们最初发现餐厅里的服务员往往会对还没有付款的订单有更深刻的印象,而一旦一笔订单已经完成付款,服务员的记忆可以马上删除关于这一桌客人的情况,转而去服务其他的客人。这种“未完成的事情有更深刻的记忆”的现象被称为蔡格尼可效应(Zeigarnik effect)。蔡氏效应后来被用于证明,人们对于没有完成的事情,未了的心愿,总是有更深的执念,相比起已经拥有和发生的事情来说,得不到恰恰会让我们产生更多的好奇和牵绊。

 


心理学家Seifer and Patalano基于蔡氏效应在情感关系中的作用进一步进行探究,他们发现在单相思的暗恋当中常常存在着一种行为模式,那就是:


1.对于未了的爱恋有不断增强的记忆;

2.在脑海中不断重复错过或失败的机会;

3.有强烈地欲望再次尝试或改变;

4.一次又一次地受伤,不断循环。

 

失败的经历和得不到的爱人,虽然使我们受伤,但更激起了我们的不甘心。加上我们试图浪漫化这个得不到的人,他身上的宝贵优点在被不断地理想化和放大。等到我们意识到自己用情至深,就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更使得我们难以清醒自拔。

 

不得不放手,又该怎么死心


两情相悦的感情是幸运的,更多的痴情人所面对的是没有走到一起、爱而不得的结局。


那么,这些不得不放手的人,究竟是如何死心的呢?

 

1)深埋心底,继续余生:


一段爱情能否真的走到最后,不一定在于两个人的心意如何,也常常受到来自外界因缘际遇的诸多影响。而当我们无力抵抗世事变迁,却又不得不继续前行时,深爱的人可能就只能被深藏心底。


在话剧《暗恋桃花源》中青年恋人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的战乱中相爱,后来又因为战争不得不分开。两人在台湾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40年却没能相见,直到江滨柳病重,他们才在医院见到对方,却发现他们始终没有将对方遗忘。


在剧终的台词,云之凡也只给江滨柳留下了一句:“我……我写了很多信到上海。好多信。后来,我大哥说,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要老了。我先生人很好。他真的很好。”

 

 

2)为了抽身,另结新欢:


许多人为了忘了上一个人,而主动地投入下一段感情。这样的关系又被称作为反弹式恋爱(rebound relation)。人们为了忘记一个令人痛彻心扉的前任或是走出一段令人心碎的感情经历,试图通过快速地转移目标,获得关注和安全感来帮助自己恢复。但反弹式恋爱往往不被看好,因为人在情绪波动极大的时候往往难以做出理性的判断,并不能够真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人。

 

3)人间清醒,强制戒断:


有时候求而不得的结束并不是随着时间渐渐放下,而是自己的自救和戒断。往往主动选择放弃的人需要依靠更强制性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抽离,这个时候社会支持网络(亲人、朋友、专家)的帮助也变得非常重要。


在美剧老友记当中,Monica与爱人Richard分手,经历了一段非常痛苦的分手。好友Phoebe为了帮助Monica忘记前任,烧照片、搬家、离开这个城市甚至国家,来强迫自己在物理上与旧的人和生活划清界限。

 

“算了”也许是个好结局


在知乎问答“如何放弃一个爱而不得的人”中,其中一篇连载了4年的单恋日记令社长印象深刻。

 

从2016年开始,匿名答主一直在记录自己和喜欢的人之间的互动。


从“喝醉了才敢找他”、“最想纹在身上的是你的名字”、“在办公室哭到崩溃”再到抑郁、受伤、默默守护,她最初写到:


“总说等到失望攒够了就可以放手了,可是失望攒够了再来攒绝望;

总说等到真的疼了就知道放手了,可是他一句关心所有的疼都消失了;

总说我放弃了,拉黑,删除,却还是一遍一遍查看消息,在默默加回来;

我在为我们而努力,他在为他们而奋斗;

得不到,放不下,人间悲剧不过如此。。。”

 

而在2020年底,时隔差不多一年,她又重新更新了状态:


“我没有走出来,但是我跟自己和解了!

我现在被人爱着,很幸福!

so,everybody,bye!”

 

 

爱情没有办法有一个结婚生子的标准结局,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有其他的结果,而认清现实,也许就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泰国电影《暹罗之恋》展示两个少年相恋的故事,由于种种社会压力他们最终没有办法走到一起,电影的结局Tong对Mew说:“我们可能不能在一起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不爱你”。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们总以为一生当中,伟大的爱情只能有一次,深刻的爱人只能有一个,但如果已经认清,两个人就是不合适且无法真正地在一起,那么主动地选择放弃,是一种难得的清醒自救。

 

那么如果想真的死心放手,社长也有一些小建议:

 

1.去浪漫化地思考你们的关系,并主动寻求一个结束。

大多数深陷感情中的人,都习惯浪漫化地想象对方和这段关系,比如对方是“不可取代的、唯一的”,这段关系是“注定的”,过于美化或浪漫化的想法会让我们无法抽身,所以有一个结束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当面说清楚,还是删掉联系方式等等都是积极的第一步。

 

2.重新构建生活的习惯和模式。

长时间求而不得的人习惯了将对方作为生活的关注中心,你可能每天视奸对方的社交账号,习惯了点对方喜欢吃的食物,买对方喜欢你穿的衣服。如果想要抽离,就要主动告别这样的思维和习惯,将重心重新放在自己身上。

 

3.接受其他爱情的可能性。

对于一个人的执念,可能会让我们把他当做爱情的全部可能,认为无论对方怎么对待自己,自己都认了。但其实爱情的可能性还有非常多,只要我们愿意离开这种执念,哪怕是保持单身和独立或是向新的人敞开心扉,都有可能获得更幸福的生活。


作者:花下

编辑:金辙


你可能还喜欢:

有情人终会给社长点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