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你不敢给差评了?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1-12-12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瞬间:好不容易收到外卖,发现外卖摔坏了/送错了/太难吃了。想要打个差评,打了一长段控诉,最后又犹犹豫豫:算了。



有网友发起过关于外卖难吃时给什么评价的投票,有逾23万人参与投票,其中选择直接给差评的比例不到30%,近半的网友则选择“懒得评论”,还有超过20%的人选择“阴阳怪气式好评”,甚至有1.1万人选择直接给好评。



在各种论坛里,常常能看到网友们犹豫是否要直接打差评的讨论:


“天下商家一般黑,换家也一样,懒得专门给差评了。”


“电话对面道歉实在太诚恳了,都不容易,直接给差评显得我冷漠。”

 

看起来,回避直接给差评,似乎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可是,打差评为什么让我们这么纠结?

 

给个差评而已,我们纠结啥呢?


对于不少人来说,打差评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也需要在内心挣扎一番。发出一个差评很简单,但是差评所带来的后续结果难免让人犹豫又纠结。

 

1、打差评太直白,易被骚扰报复

 

害怕骚扰、报复,这恐怕是打差评时最重要的心理负担之一。在网友关于不给差评的讨论中,“担心被骚扰”的回复有八千多个赞,而“害怕报复所以不敢给”的回答也收获上千个赞,从数以千计的点赞和回复里,完全能感受到网友浓浓的吐槽和控诉欲望。

 

“不敢给差评 因为会被短信电话骚扰”


收到外卖或快递后,自己的住址和电话不再隐私,打差评常常会遇到被商家或服务者“夺命连环call”要求修改的情况,更有甚者会遭遇线下人身攻击,连安全都无法保证。


 

为了缓解气氛,防止被报复,许多人琢磨出各种关于差评的“巧思”。千奇百怪又委婉曲折的差评内容被大家称为“差评文学”。


在差评文学的创作大军中,有人选择简洁搞笑路线:


“我家狗做了三菜一汤”;


也有人使用反话正说的讽刺式差评:



搞笑差评作为一种委婉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直接差评中的严肃和愤怒,减少了咄咄逼人的气势。与此同时还能吸引人眼球,更好地传达出想要传递的差评信息。


除了在差评的文字内容里下功夫,也有人借星级评分的形式来好言相劝。先给出一个五星评分,避免在系统口碑机制中给对方造成直接损失,然后再苦口婆心地表达建议和意见,真可谓是诚恳至极。


重庆买家热心教学;


还有人为了保护自己,选择采用匿名和延迟时间评价的方式打差评,让对方猜不出自己是谁,如此,似乎被“打击报复”的危险也随之降低了一样。


因差评而被报复的新闻早已不鲜见,“害怕被骚扰报复”有时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一种自保的心理。毕竟,有些时候买到不合心意的商品、遇到不够满意的服务,只是一时的不顺心,可是一旦遇到小心眼的被评者,这种不顺心的程度就会大大加深。


2、打差评太残忍,总有道德包袱

 

有时候,“维护自己的权利给出差评”反而会让人有种“良心上过意不去”的内疚滋味。

 

很多人都见到过这样的场景,暴雨天里,堵车的街道上,骑着电动车戴着头盔的外卖小哥努力穿梭,外卖打翻、被交警拦下甚至车祸,都可能发生。



这些意外随时能导致这一批订单超时或损坏。作为消费者没能得到满意的服务,可是真要给出差评,又显得自己不近人情、吹毛求疵,似乎给了这个差评,就会令对方的处境雪上加霜,甚至让人忍不住生出一种内疚感。

 

美国心理学家霍夫曼认为,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虚拟内疚”(virtualguilt),即尽管人们没有直接伤害他人或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但如果认为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损失有关,仍然会产生内疚与自责。

 

打差评并非出于主观故意伤害他人的目的,可是在更容易共情、道德感更强的人看来,差评的背后存在着难以完全忽视的道德包袱——外卖员或者快递员会因自己的差评受到惩处或损失,但这不完美的服务未必出自他们本意,有时甚至是不可抗的。

 

毕竟,谁会想故意搞砸一切呢?


3、打差评很认真,却被敷衍埋没

 

忙碌的工作和生活里,恨不能一分一秒都不浪费。原本大家耗费一丝精力来打差评,是希望反馈信息,获得一点应有的赔偿——哪怕只是一句真诚的道歉。

 

可是现在越来越多商家不再被动应对差评,而是采取了更主动的方式来阻止差评出现,请水军刷好评、反复请求差评消费者删除评论等方式层出不穷。

 

试想一下,自己特地费时间精力反馈的差评信息,轻而易举就被淹没在“好评海洋”里,既无法得到商家真诚的回应和解决措施,也不能给其他用户提供参考和帮助,差评的价值都大打折扣。


也有商家选择机械式应付顾客差评,干巴巴的回应,肉眼可见的糊弄,实在让人觉得多看一眼都是在浪费时间。


 

某外卖店家的复制粘贴式回复


差评背后让人纠结的原因之一,在于平台的机制问题。评论系统的缺陷,加上过于苛刻的惩罚规则,矛盾被转嫁给消费者和服务方,平台身影却隐匿了。

 

这样一来,在许多情况下,差评对我们而言,越来越成为费力不讨好的事,打了差评反而消耗时间和精力,那还不如放弃更省事。

 

4.“老好人”的回报:好评返现的诱惑

 

 “好评返现”,只要消费者给予正向口碑的评价,就可以获得现金或者礼品奖励。有多少人敢说自己一次也没接受过“好评红包”?



“好评返现”这个方法被用得有多广呢?早在2014年就有学者指出,90%以上的天猫店铺都曾有过不定期的“好评返现”。

 

有研究显示,很多消费者在经历糟糕的消费体验后,为了抵消损失带来的痛苦感,会选择给予好评来获得金钱奖励,而继续坚持发表差评就会失去这笔好评奖励。原本发表差评时希望给其他人分享信息的利他心理,也在这一刻被想要弥补损失的利己心理所压制。

 

于是,在损失不大的情况下,好评返现说不定更能弥补我们的损失。毕竟差评带来的可能是各种麻烦和人际纠缠,在这个时间就是金钱的社会里,差评的成本越来越大,在差评得不到应有赔偿的情况下,为了红包放弃差评,不失为一种补救方式。

 

直接差评左右为难,不如委婉以退为进


差评这个东西,在人们心目中处于怎样微妙的位置呢?

 

有时点个外卖,大家既倾向于选择差评更少的服务提供者,可又难免对“零差评”充满警惕,甚至忍不住打开手机计算一下差评占比,不能太多,多了心生退意;也不能太少,少了怀疑不够真实。

 

个中界线,还真是难以把握。

 

2020年9月,淘宝平台曾短暂取消“中差评”标签,并将其改为相对中性的“感觉不佳”,但是没多久,标签又再次被平台改回“中差评”。有店家表示,取消“中差评”的那段时间,店铺转化率反而降低——因为用户找不到“中差评”,会以为评论全是虚假评论。

 

差评,商家不愿要,却又不敢、也不能不要。

 

小小的差评,肩负太多的职责和期望,本应联接起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分享与用户和商家之间的信誉沟通,却无形中为我们带来许多情绪上的负累。

 

作为“弱小无助”的消费者,我们无法直接改变环境,既然直白严肃的差评让人纠结,不顾干脆以退为进,委婉的“差评文学”或许也是一种减轻心理负担的有效方式。

 


乔建中,王蓓.霍夫曼虚拟内疚理论述评[J].心理学探新,2003,(03):25-28.

李婷婷,李艳军.“好评返现”如何影响消费者在线评论?——双通道心理账户的中介作用[J].营销科学学报,2016,12(01):133-152.

刘慎江.网购“好评返现”行为研究[J].对外经贸,2017,(07):87-88.

张莹瑞,佐斌.幽默的心理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4):409-412.

中国新闻网.电商平台的中差评没了?这还怎么买东西?[EB/OL] 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zw/cj/2020/10-17/9315000.shtml


作者:陶姗姗

编辑:金辙


你可能还喜欢:

不要有负担,来给社长点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