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好差劲,至今不会和自己相处”|如何和自己相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韩霖的终身成长之路 Author 韩霖的终身成长之路


本文转自韩霖的终身成长之路,作者韩霖,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面,有一句很高频率的话,深深地打动很多人的内心:“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这句话确实深有体会。

 

在公司里,面对同事,我们身不由己;回到家里,面对家人,很多时候还是身不由己;只有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让放下全部的伪装,身可由己。

 

人的一辈子,到底谁才是陪伴自己最久的,工作中的同事?婚姻中的伴侣?其实,大部分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人的一辈子,陪伴自己最久是自己,而且是时时刻刻伴随着,只是大部分人感觉不到而已。

 


当我们阅读到一篇感动的文章,其实是自己在和自己诉说;听到一首怀旧的歌曲,是自己在回味过去的自己;面对苦难的现实,是自己不断地为自己打气。

 

一位心理学分析师曾在他的文章里谈到,他的很多来访者经历了很多痛苦,想改变却不能,因为他们把痛苦的原因归咎于外界的环境、渺茫的未来、无法改变的过去。

 


很多外在因素影响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选择,无法改变痛苦的现状。心理分析师都会和他们说:其实,人一直都是有选择的,因为,不改变也是一种选择。

 

如果选择的是改变,那么一切的改变,都是从改变与自己关系开始的,如果你对自己平和,你就有足够的底气去面对外界的急躁;如果你对自己苛刻,那你就可能对外界也很冷酷。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无法与自己和谐相处呢?

 

 


消极念头引起的“启动效应”


看过一篇文章,女主角和她的闺蜜刚刚度过开心又充实的一天,送走闺蜜后,她就上楼打扫房间,突然她意识到一个伤感的念头进入脑海,她就不由自主的想起过去不开心的往事。

 

当觉察到这个过程时,她的理智立即责怪道:“你为什么要感到悲伤,又把过去挖出来?”同时又思考:“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个悲伤的情绪呢?这个情绪要是持续下去,生活会变得怎么样?如何与他人相处?”

 

最后,女主角不断地思考着,耗尽大脑的能量,心态越来越消极,对生活和未来越来越失望,甚至否定自己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不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一个小小的念头,经过不断地反刍,就在自己的内心造成一场风暴,严重地干扰自己的外在生活。

 

我们对烦恼的反应,有时候会把原本短暂的、瞬间即逝的忧伤转化成持久痛苦和不满。为什么会仅仅因为一个念头就这样呢?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曾经在《思考,快与慢》中描述过“启动效应”,就是说人们只需看到一些特定的词汇,就会联想到相关的东西,甚至触发自己的行动和思想也有所改变。

 


卡尼曼让受试者看几个词,而这几个词都与老年人有关系,于是,受试者在接下来的走路中变得更慢了,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启动效应”,由于外界的影响,启动了内心无意识的反应,造成了实际的影响。

 

我们的生活中,无时不刻地处在“启动效应”的影响之下,邻居家小孩的哭泣,可能让我们想起童年不堪的往事;公路上汽车突然的鸣笛,可能让我们恐惧突然的车祸;伴侣的怠慢态度,可能让我们心生怀疑。

 

这就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启动效应”不但可能激发负面的情绪反应,也会激发消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

 

而我们却是对此一无所知,总以为自己能够用理智来压制负面的念头和消极的情绪,可是越是这样,后果越糟,有时候,理智并不能解决问题,它会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生活的挫折推动我们编制『污染式人生故事』


每个人的成长,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有些会长留在我们的心中,变成我们的一部分,有些则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掉,我们一直都用着自己标准,编制自己的故事。

 

而一个人怎么编制自己的故事,怎么讲述自己的故事,决定了他是如何构建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安东尼·波登是一个著名的电视主持人和美食家,他不但写出好几本畅销书,主持的电视节目也赢得了全世界大批观众的喜爱,在50岁的时候又老来得女,妥妥地人生赢家。

 


可是,他却在61岁的时候上吊自杀,很多人观众都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人生赢家』会走上自杀的道路。

 

据心理学家分析,安东尼·波登编制着一个『污染式人生故事』,就是说,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还不错,可是现实变得越来越糟,各种困难会把自己的人生故事污染了,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在悔恨中怀念过去。

 

安东尼·波登曾在自己的随笔集《半生不熟》中这样编制自己的故事:我早在20岁就该死了,但是40岁突然发现自己红了,50岁的时候又得到一个女儿。

 

我感觉自己像偷了一辆特别好的车,然后每天都在看后视镜,总觉得自己会随时撞车,只是到现在,还没有撞上而已。

 


这就是一个曾经的成功者,编制的『污染式人生故事』,把自己推向了死亡。

 

我们的生活中,也难免在编制故事的时候,由于过去的挫折和痛苦,编制了一个『污染式人生故事』,不断地觉得生活很糟糕,无能为力。

 

而这种故事,只会引起“自证预言”,把生活真的变得越来越困难。

 

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减少“启动效应”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呢?同时,我们得如何编制自己的人生故事,让自己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坏呢?

 

 

如何处理念头引发的消极反应


无论我们生活在何种环境中,都无法避免“启动效应”的影响,我们所观察到的事物,会在大脑中唤起念头,而念头又会唤起其他念头。

 

甚至,念头同时还会引发情感反应,面部表情反应和各种行为的产生,所有这些都是在瞬间发生的,各种反应形成一个连贯整体。

 

这种模式的形态,是理智无法妥善应对的,因为理智无法在一刹间找出这种种反应的源头,到底是先有念头还是先有情绪?这只会把理智拖入混乱的思考中。

 


据心理学家马克·威廉姆斯所说,人类的心智模式可以分为『行动模式』和『存在模式』,在『行动模式』中,理智是主角,帮助人们处理外在的事件,创造更丰富的物质生活。

 

在『存在模式』中,理智常常会帮倒忙,对于内在的事件,『正念』是一种更合适的方法,让人减少“启动效应”的干扰。

 

『正念』就是在当下有意地、非评判地、如实留心事物而出现的『觉知』。

 


当我们的头脑出现一个消极念头时,我们可以有意地去注意它,不带任何评判,观察它真实的样子,留意它所带来的情绪,看着此时此刻的真相,这就是一个『正念』的过程,它会带来一种清澈的『觉知』。

 

当我们用『正念』代替『反思』,我们就不会被扯入无穷无尽地寻找源头,反而,我们可以切断『念头、情绪、行为』的互相联系,不让他们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

 

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表的文章显示,一个人每天有六万多个念头,而80%是消极的,『正念』就是我们应对消极念头的最佳方法,它让我们避免生活中众多消极念头造成的负面影响。

 

 

如何编制一个更好的故事


心理学家陈海贤在《自我发展心理学》中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来访者是一个著名大学的学霸,由于高考失手考不上清华,一直活着失败的阴影中,在大学二年被检测出癌症,活得更加痛苦了,他的人生故事就是一个功败垂成的『污染式故事』。

 

后来他无意中找到一个人生目标,要通过学习“机器学习”来帮助人类攻克癌症难题,于是,他变得又积极又坚强,不断地去挑战自己的极限,最终医治好自己的癌症,也重新编写了自己的人生故事,一个战胜自我的『挽救式故事』。

 

每个人,都应该主动编制一个自己相信的人生故事: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生活中汲取原材料,编制一个积极向上的故事,让故事引领自己,创造出自己想要的辉煌人生。

 


写在最后


人生在世,我们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尽管耗费了巨大的精力,仍然感到难以如意。

 

那是因为,人生最重要的关系,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如果没有处理好这层关系,一些外在的关系,终究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经不起重大的考验。

 

只有处理好自己的念头和讲好自己的人生故事,才能建立起一个与自己的和谐关系,人生才能够过得越来越好。

 



《自我发展心理学》陈海贤
《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马克·威廉姆斯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


作者:韩霖

来源:韩霖的终身成长之路(ID:gh_56f7179b3f63)

编辑:金辙


你可能还喜欢:

喜欢文章,就给社长点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