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钱也能分道扬镳?情侣如何谈钱是个问题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2-07-25


朋友小玉,差点上演了“一块猪肉引发的离婚案”。

 

这不是荒诞电影。那天,小玉买了一块精品猪肉,就被丈夫说教了一通,两人又翻起了旧账。

 

之前,丈夫总是“教导”小玉,工资不高就该把钱好好地存起来,别总是买衣服买包包,乱花一通。

 

可小玉觉得,赚钱就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她不同意丈夫的做法,买 30 元一件 T 恤,把省吃俭用攒的钱,砸到股市上被套牢。

 

为“怎么花钱”的问题,他们总是吵架。

 


知乎上也有类似的问题,金钱观、消费观不同的人,会走到最后吗?

 

很多答主都说,没必要在一起,相处起来多累啊。

 

一些“情感博主”也会建议大家,要找金钱观相似的人在一起。

 

这不禁让人觉得困惑。

 

就像小玉和她丈夫一样,大到股票定期钱放哪,小到香葱猪肉买哪款,都可能产生金钱观的差异。

 

我们一定可以找到金钱观相似的人吗?

 

金钱观不同是无解的局,只能分手吗?


你是哪种金钱人格?


先来玩一个小测试吧。可以叫上你的伴侣(或潜在伴侣),看看下面哪种描述更符合你/Ta的金钱观?

 

A类. 目标是“用最少的钱买下它!”,不喜欢用花呗、信用卡。

1.看重某件物品,先查一查,有没有更便宜的,近期是否会打折。

2.买奶茶,优先考虑促销、买一送一的。

3.如果有笔钱计划要存起来买电脑,绝不会拿去温泉泡澡。

 
B类. 最喜欢喊“买!买!买!”,过后哭着要“剁手吃土”。
1.不管还款日到底几号,工资什么时候发,看中了就买!
2.热情地帮周边人挑选货物,种草各类东西。
3.喜欢送礼物给伴侣(其实更享受挑选的过程)。
 
C类. 花钱图的是新鲜刺激,“购物而已,能犯什么错?”
1.特别有主见,即使别人说这东西很鸡肋,“该买还得买”。
2.得知新产品出来,两眼发光,准备抢购。
3.喜欢送礼物给伴侣(其实更享受猎奇的过程)。
 
D类. “重要的是性价比!”
1.先做缜密的调查研究,综合各种参数,再决定买哪种。
2.价钱是次要因素,最关键是值不值得。
3.喜欢秩序感和可预测的结果。
 
E类. 凭感觉花钱,有钱没钱都没必要焦虑。
1.觉得在金钱上算来算去,浪费精力和时间,得不偿失。
2.跟伴侣看了电影出来,心情愉悦,转身买了个新款口红送给她。
3.很希望有人帮ta管理财务。
 
 
小测试里的五种类别,分别对应的是:A-省钱王、B-消费狂、C-冒险家、D-求稳者、E-随性者。
 
可能有小伙伴会说:“太难选了,我好像不止一种类型。”
 
那就对了。
 
这5种金钱人格,是美国著名的“金钱伉俪”帕尔默夫妇归纳总结的。他们三十多年来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伴侣制定财务计划,改善那些因财务问题而濒临破灭的关系。
 
在《谈情不伤感情》一书中,他们指出:每个人可能拥有一种主要的金钱人格,再有一两种次要人格。
 
更重要的是,作者跟几千对夫妇交流之后发现,几乎没有一对夫妇具有完全一致的金钱人格。
 
金钱观可以说明四个问题:如何看待金钱本身的价值,金钱与生活的关系,金钱增长和使用的方式,以及金钱如何影响人生选择。
 
而金钱观的差异必定存在。
 
某些情感文章却制造一种琼瑶剧式的幻觉:爱情,就应该找一个三观相似的人,而且我们必定会遇到。这种恋爱观是“宿命论”,一段关系只有“契合”与“不适合”两种情况。
 

感情是需要磨合的。
 
KY 在公众号里做过一项调查,976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接近 70%婚恋中的人认为,相处过程中彼此的相互影响,会慢慢消解金钱观上的分歧。
 
那些觉得金钱观分歧小的人,只有21%是因为两人的消费理念匹配,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沟通充分、生活方式相似、相处时间够长等等。
 
所谓的“金钱观不合”,只是一个幌子。
 
为“钱”争吵的背后

网络上有一句话,一个人的安全感源于金钱,两个人的安全感源于偏爱与例外。
 
伴侣之间吵架,经常会陷入到琐碎的、具体的事件里,忽略了跟“钱”相关的事件背后,潜藏着别的意义。
 
情感咨询顾问约翰·戈夫曼曾在《爱的八次约会》中,讲过一对情侣(亚当和黛西)的故事。这对情侣总是为“怎么存钱”、“什么钱该花”等问题争吵不休。
 
戈夫曼询问他们对钱的态度、这种态度形成的原因,发现这对情侣“金钱观不合”的问题内,包裹的是“安全感缺失”的问题。
 
亚当14岁起就开始拼命工作,补贴家用。因为他的原生家庭没有存钱的习惯,在父亲失业之后,全家都过得很艰难。如今,父亲汲取了教训,总会问亚当有没有存钱,有没有备用计划应对失业状况。父亲的恐惧感也扎根在亚当心里。
 
“钱”对亚当来说,是未来生活的保障,“存钱”也就成了亚当的执念。
 
而黛西最不安的事情是,来不及跟所爱的人创造美好回忆。原来,她的父亲总说要带她去旅行探险,去迪士尼和夏威夷,可父亲却意外离世,欢乐的家庭度假时光永远无法到来。
 
所以,黛西总是会花钱弥补这类遗憾,消除不安。
 

根据一项采集自4574对夫妻的调查,在导致夫妻不和的因素里,金钱观冲突是最致命的导火索。
 
戈夫曼说:“金钱导致的冲突,不是数字本身,而是关于金钱的含义。钱可以用来买开心,也能买安全感……金钱代表的是自由和权利,安全与信任。”
 
像亚当和黛西,金钱观冲突的背后,是对伴侣人格、未来生活、对关系发展的恐惧。
 
一遇到金钱观冲突的场面,伴侣经常会陷入到“对立思维”中。透过伴侣对钱的态度,给伴侣贴标签:ta是一个大手大脚的人,做事莽撞不经思考的人,不留退路败光一切的人。但这种负面评价对方人格的行为,会直接破坏两人的信任关系。
 
又或者,看到对方不同于自己的“金钱规划”,预想到未来的生活可能会失去什么,成长经历的缺失感和不安感瞬间涌上心头,推动你去争取自己的权利,避免可能陷入的困境。
 
接着,两人为了“钱”开始争吵,否定伴侣对钱的使用方式和态度,逐渐让彼此都产生错觉:
 
在这段关系里,ta觉得钱更重要。
 
 

金钱观不同,该如何相处?


差异必定存在,重要的是,我们懂得求同存异、及时沟通。
 
解决金钱观冲突的关键策略在于“END”,评估(Evaluate)、需要(Need)和梦想(Dream)。
 
首先,初步评估彼此的“金钱人格”。
 
“金钱人格”与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有关。对“钱”的某种执念,更可能源于某种恐惧或不安。了解彼此的“金钱人格”,既是接纳对方的过程,也是自我内省的过程。
 
比如,每个人手上拿着两张纸,一张写自己,一张写对方。在纸上画一条竖线,线条两侧分别写上满意的和不满意的金钱观念,描述事实。
 
因接纳而尊重。只有这样,谈钱的时候才会更加考虑彼此感受。不是用价值判断去抱怨对方人格的问题,妄图改变对方。
 
第二,表达彼此的需要和希望,确定财务边界。
 
先沟通个人部分。谈谈自己希望通过金钱满足什么需求,包括最想要的和最害怕的事情。同时,仔细聆听对方的顾虑,寻找彼此相似的地方。通过这一步,澄清彼此的金钱观。
 
接着讨论边界。双方一起商量“金钱使用的规则”,确定哪些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除此之外就不必多加干涉。
 
还可以制定规则,如果因钱而产生冲突,双方应遵循什么沟通法则。
 
第三,为共同的未来,制定梦想计划。
 
伴侣可以谈谈自己认为“钱”在关系中意味着什么,希望用“钱”如何发展关系。一起商讨出一份长远的金钱计划(为了确保意见一致,需要定期修订)。
 
意识到双方目标是一致的,很多矛盾也能迎刃而解。
 
最后的提醒。
 
如果始终无法“求同存异”,恐惧、担忧挥之不去,对方甚至开始限制你的经济消费,逐步发展出情感的软暴力,那就要提高警惕,斟酌是否继续这段关系。

 

作者:察析

编辑:金辙


你可能还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