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故乡写一本书/《走失》

拉黑 OFPiX 2019-04-21

点 击 上 方 " OFPiX " ↑ 即 可 订 阅




“故乡书”是OFPiX还乡计划中的一个系列,邀请十位摄影师在归乡的旅途中用手工书的方式记叙他们的故乡。拉黑的这本《走失》是十本之中最大的,黑卡纸上黏贴着照片,这种展示方式似乎预示着其和传统家庭相册之间的联系,但它超出一般家庭影集的尺寸却又透露出作者对故乡与家超乎寻常的情感。


拉黑的故乡书分为四个篇章:《我的少年时代》,《我的家族》、《我的爷爷和他的土地》,以及《我》。在回到故乡寺背完成摄影作品的拍摄之后,他带着照片返回上海,几经编选,最终成稿。这个过程犹如一位作家的写作,但把故乡的影像碎片在客居城市展开细细阅读,恐怕又别有一番滋味。


书中还有谷物、米等物品以及作者家人的手写签名,它们让这本手工书有着不可复制的唯一性——恰如一个人的故乡。



你是怎么为这本手工书拍摄照片的?


《走失》手工书的照片有两部分,一部分是2007年至2013年间,我每年五一、十一和春节回家时拍摄的;另一部分是2013年与OFPiX合作“还乡计划”时专门拍摄的。


在编排过程中你是怎么考虑的?有遇到难处吗?


在编辑过程中,要考虑的特别多,比如照片的取舍、阅读氛围的营造、章节的分布、章节之间的节奏控制、照片的大小、照片之间的节奏、是否需要实物、文字的多寡及其书写等等。每一个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我对故乡的表达以及读者的阅读。我与故乡之间的感情是很复杂的,考虑到一本手工书的容量,我只能选择最迫切需要表达的、也最击中我自己的几个点,所以,在整个编辑过程中,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都服务于这一点。


照片的取舍是一个很大的困难,要从上万张照片里挑选100多张做一本书,对于摄影师本人来讲是很困难的,做一本书不需要每一张照片都很好,有视觉冲击力,相反,它需要一些看上去不怎么好的照片来调节整本书的呼吸。其实,到后面的编辑、制作,困难都是一直伴随着的。


为什么取名“走失”,可以谈谈你对故乡的感受吗?


“走失”可能代表了我离开故乡这几年的心境及生活状态。

在书里,我曾写到,在少年时代,我拼命读书,目的是离开生养我的故乡,那个时候,离开的愿望是迫切的。后来,我上大学,工作,留在了上海,算是离开了故乡,离开了大山和农田的世界。离开之后,我并没有寻得所谓的心灵归宿,我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的世界,我处在漂浮的状态,换句话说,我走失在我离开故乡的路上。


离开故乡后的十年间,每次回家我都会拍摄大量的关于故乡的照片,现在当我通过照片重新“经历”故乡的场景时,我发现,我并没有真正离开故乡。现在看,“走失”或许是我对我与故乡之间情感的一种误判。在2014年的《还乡日记》里,我发现我的内心可能更属于故乡的山水田地,我与它们好像没有分开过。


谷、米、与妻子的印记和合影、梦,这五页都有层薄薄的宣纸,这有何寓意吗?


用透明纸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美观;二是保护;三是想表达一种无法触及之感,这也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家里的谷物,还是对家的想象(即梦境),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其实都是难以触摸到的,他们至于我的存在,像隔了一张透明的纸。我与妻子结婚多年,但妻子对我没有过多限制,我看婚姻或许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透明纸寓意着若即若离、无法触摸等。


这次做手工书有何感受?还会继续这样的创作吗?


这次做手工书收获很大,让我对照片以及表达有了另一种认识。以后肯定还会继续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创作。


这本手工摄影书花了多长时间制作完成?


构思与制作时间前后花了2个多月吧。


还乡计划 由 OFPiX 工作室在2012年开始发起,请大家在春节回家的时候用影像的方式记录家乡的变化,从一种中立的态度出发,并不对“还乡”的情绪做任何定义。


回复栏目下方 关键词 数字 可查看往期图文

{还乡}

浙江瑞安 | 山西长治 | 湖南溆浦 | 广东晋宁 | 广东阳江 | 江苏东海 | 陕西眉县 | 广东兴宁 | 广东惠州 | 山西中阳 | 浙江嵊州 | 湖南郴州 | 辽宁大连 | 内蒙古五原 | 湖南醴陵 | 甘肃武威 | 湖南耒阳 | 广西邕宁 | 台北木栅 | 黑龙江七台河 | 安徽合肥 | 广东桑田 | 广东台山 | 贵州贵阳 | 江西宜春 | 江西寺背

{一书一世界}

1.开篇:一书一世界

2.沃克·埃文斯和他的《美国影像》

3.《另一种语言》:坠入自然的漩涡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