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摄影书基本款活动后记

OFPiX OFPiX 2019-04-21

文/tintinwong

 

这次“摄影书基本款”阅览室活动所涉及的书目和内容,其所涵盖的范围是历次阅览室活动主题所不能及的。在选题策划期间,我们所做的其实是尽量缩小这一范围,因为毕竟,范围太大等于没有主题。我们为“基本款”制定了这样的原则:


1、二十世纪的的摄影;

2、够经典(多为再版或复刻版);

3、够代表性(摄影师成名作单行本或最典型作品集);

4、现今能买到而且不贵。


因此在书单发布之后,有朋友留言说我们这次的书单遗漏了一些经典摄影书,喏,现在要解释的就是,摄影史上的经典摄影书显然不止这些,但能够被网罗到这样一个范围内的,我们发现基本就这是些了。


关于“摄影书基本款”书单上的书,显然可以挑出许多关键词,或者说可以引发不少话题,比如“基本款”多少与摄影史相关,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关心摄影史?历史重要吗?或者我们为什么要关心欧美或日本的摄影史?以及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发生在别国历史上的里程碑作品?……诸如此类的大话题,别说一言以蔽之,就是讨论一整天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因此我们认为,虽然在选题策划阶段,我们参考了摄影史,但是在阅读阶段,读者自便去读好了,自由的阅读才有意义。暂且抛开历史不谈,这些书都是富有价值的好书,因此我想到了两句成语来概括这次活动:他山之石,开卷有益。

 

相信许多人对这些摄影书的名字都不陌生,甚至熟悉这些书的封面(不少本书的封面设计很经典),然而,这些书可能基本上就停留在符号化的印象上了——如同当提及某位摄影师的名字,你能想到的是他的一幅代表作一样——不过显然,摄影不止于此,摄影书更不是这么简单——我们认为这也是这些摄影书值得被阅读的原因所在。

 

下面我们贴出三位这次阅览室活动的参与者所撰写的读后感,相信每一位参与者都是真正有所收获的。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捧着巨大艺术品翻阅的感觉实在太好了

 

文/半导体声明

 

有幸参加奇遇阅览室之“摄影书基本款”,感谢任悦老师以及其他组织者。囊中羞涩也能充分的欣赏经典摄影画册。

 

小四十本画册都是久负盛名,不过入坑不久,聚会里很多都是大拿,我对具体画册知之甚少,未必不是好事。不必盲从,不必遵从作者名气,反而在经典中找到自己的喜好。从自己角度去和画册产生共鸣。

 

寇德卡的《吉普赛人》是第一本震撼到我的。如果其他画册是蓝光精度的话,那么这本书这个版本就是iMax级别的,而且是胶片iMax.胶片颗粒放得巨大显得糙,不过配合着完全无反光的纸质,加上厚重的影调,和照片内容时代形成了更好的互文关系。

 

虽然大多数内容在网上看过很多次,不过捧着巨大艺术品翻阅的感觉实在太好了。

 

荒木经惟的《感伤之旅》三影堂版。纯黄封皮和黑色腰封显得诈目。里面的编排透着回忆里绵长。荒木手写的信和前言用泛黄的纸张。突然纸色一变成纯白才是真正开始展现洋子还在世的蜜月。当然了,以一张正中间的结婚照作为开场。这部分照片占据幅面不大,显得精致。往后的是《冬之旅》和《春之旅》,洋子已去。自己和猫的照片作为感情的延续。结尾篇章突然以跨页大出血的方式呈现各种的物件,。给人极大的震撼感。 如此的编排让我想到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和贾樟柯的《山河故人》,都用不同的画幅和色调在表达着完全分割开的时间线,同时也如同电影配乐:平静怀旧的序曲,中间细腻的乐章,结尾嘶吼的呐喊,不也正符合作者书的表达么。

 

森山大道这本《新宿》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也是完美的呈现。开本大小厚度和日本大多数漫画周刊例如《周刊少年jump》几乎一致,纸质的黑度也很相似,每页都是粗暴的放置出血,完整的占据整个视野。周刊连载快消的性质已经培养出来的阅读地点和阅读习惯,对应森山拍摄内容快速连续,不作过多的摘取的方式吻合得天衣无缝。我相信在这几个条件中,摄影师,色彩,摄影内容,排版方式,纸张材质,开本大小,内容数量,随便换了其中一个变量,这本书的精彩程度就有所降低。

 

时间仓促,没更多时间把每本喜欢的品得更细,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参与如此有益的活动。





活动中精选的各种作品集,让人爱不释手

 

文/心一

 

参加了任悦老师组织的OFPiX奇遇阅览室活动,有几点印象较深的收获:

 

1.感激组织者这种公益的推广活动,很不容易集中这么多个人珍贵藏书供大家浏览,品种的选择、数量和浏览时间的分配,都体现了组织者的用心和责任感。

 

2.书是方便把玩的,任意翻开一页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书的编辑,体现了作者的意图,书内图片的印制风格,也体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态度。特意比较了荒木经惟的两本书的同样图片,看到不同出版社印制的,在图片对比度、影调细腻程度上的差别。

 

3.大家交流了对某些书的喜好,比如《花火》,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这取决于摄影作品内容风格和读者的契合度,作品本身的作者信息,在和读者相遇时的相互作用。

 

4.虽然买了寇德卡的作品合集,但是在看到他的吉普赛人后还是非常喜欢书的印刷质量,喜欢那种带有印刷出来的具有丰富层次的颗粒感。看了森山大道的新宿后,改变了不再买森山图集的想法,昨晚还是买了森山的新宿和大阪两本二手书。喜欢石內都的那本衣服的图集,衣服的质感,呈现的生命活力和动感,跃然而出。喜欢石元泰博的桂离宫。喜欢戴维森的地铁,今天就买了两本。

 

活动中精选的各种作品集,让人爱不释手,真是受益良多,也为此体会到组织者的无私和对摄影文化传播做出的努力。感想很多,简述这些吧。再次感谢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们。

 




看书之后所想到的

 

文/周娜

 

来看书的前一天,憋了很久的选题,没有憋出来,不安之余又干涸和好奇,在咖啡馆匆匆翻着平躺在桌面上的36本书——就像已经搭配好且端上桌子的大餐,狼吞虎咽。

 

土門拳的《古寺巡礼》让人心里安静,心想要买一本送给佛教徒朋友;梅佳代的《うめめ》带给我很多温暖的快乐,选题尽可以是日常又轻松的,那些观者日常也看到过的类似的或忽略的,摄影师用心地收集......还看到有的打动过自己但不一定拍下来的对象,在书中有了那样的呈现和编辑,似乎那一时被对象挑起来的感觉和感动经由摄影师得到了整理和表达。

 

大家又不免提到摄影书将来会不会存在,无论事实将会怎样。我想人对摄影书会一直有需求吧,人是环境动物,翻开书本,就打开了一个场域,注意力局限/专注在这四边之内,那样的体验与面对无边无际的屏幕可不一样。

 

或者我可以这样为自己晚交这篇感想找理由:我在观察自己这两天的观察。一,哈,真的什么都可以拍诶!摄影某个层面上看是摄影师分享自己看到/想到/感受到的世界,重要的是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穿过他的生活境遇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够真诚地表达什么。“没有所谓的艺术,只有所谓的艺术家”,吸引到我的不仅的照片还有照片背后那个人。二,摄影有时候是治疗?去年在吴哥摄影工作坊的时候,有一位据说曾是心理分析师的摄影助理问了每个学员很多个人问题。我想起自己拍摄的初衷,那个时候,感觉通过摄影和这个世界有了连接,和那些本来擦肩而过的互不相识人经由镜头建立起来的信任和关系和相互的鼓励,这个过程让我满足。后来慢慢知道些原来关系和连接对一个人的健康那么重要。而如果我真的足够珍视和相信自己此生的难得和珍贵,必定更加对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有信心,更愿意去表达自己最敏锐的感受。这样摄影岂不是一个和世界、和他人、和自己好好相处的辅助和提醒?

 

近日,和相机前段时间的紧张关系缓解了一些,看到触动的地方,之前可能会想也没啥好拍的,这两天会想拍吧拍吧,这是对那个时空的我重要的。就像孩子得到了家长允许,可以任意在地上翻滚玩乐一样。

 

就这样一天下来,拍到没拍到的也在心里留下了印记,心想,难道这就是他们说的摄影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