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骑”迹教练李江珍

带着队员“飞驰人生”

——记甘泉中学自行车队教练李江珍

全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BMX小轮车竞赛男、女组冠军,2018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第三站)100公里团体计时赛第一名,2019年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第三站)男子山地越野赛团体第一名……很难想象,这些傲人的战绩全都出自天水市麦积区甘泉中学这所乡村学校。

2016年10月,麦积区教体局依照“体教结合、市队联办”的办队模式成立了天水市自行车队,联办单位设在麦积区甘泉中学,填补了天水市自行车运动的空白。被队员亲切称为“老李”的教练李江珍,始终“蜗居”在那间简易训练室里,带着一批批队员“飞驰人生”。





“抠门”的老李总在精打细算


见到李江珍时,他正在室内训练房里训练,双手搭在队员的肩上,口中不停说着蹬踩要领,“身体一定要保持平衡,这样能更好控制车,便于应对突发和加速。”四月的天还不算热,但李江珍一遍遍做示范,大声喊着训练要点,早已和队员一样满头大汗。


这是一间教室改造的简易训练房,也是甘泉中学自行车队大本营。训练场着实朴素了些——近60平方米的教室左右摆着7个功率台供队员原地练习;几个接线板连着功率台,旁边摆放着手机随时记录训练数据;大小不一的配件和维修工具整齐摆放在师训房一角,两张有破损的木桌是师徒的置物架。这样的环境,很难让人将其与“烧钱”的自行车运动联系起来。

“条件是艰苦了点,但照样出成绩。”李江珍说着,边蹲下查看队员训练数据统计,边提示各队员训练进度,“还有一分钟,保持速率。”“速率不能低了,坚持,现在状态不错。”看到队员倒了的水壶,他轻轻拿起放在车架上,方便队员补充水分。


站起身,他又拿毛巾仔细将每辆自行车把上队员滴落的汗水擦干净。“汗液对车辆腐蚀很大,有时候娃娃把毛巾挂到脖子吸汗,我就擦擦车子,每个配件都不便宜,得精打细算。”说起车队的开支,李江珍称自己是个“抠门”的人儿,从队伍刚成立时,他就白天带队训练,晚上检查维修车辆,不光补胎、更换配件,还要用锉打磨修补,熬到半夜是家常便饭。他的原则是:能自己动手维修和保养的,绝不花钱,“经费本就不宽裕,要用到刀刃上。”


但“抠门”的老李为队员付出可一点儿不含糊。每次外出骑行训练,李江珍就是队员们的“补给站”。汽车后备厢总会装着他提前买好的香蕉和功能饮料,120公里以上的训练,每到60公里折返点时,队员就会得到香蕉补给,这在训练中也成了队员们奋力前进的“小动力”。“也算一个训教技巧吧,在90公里处还有一次补给,娃娃们太累。周末,他们也会有不同的水果作营养补给。”哪怕是最平常的一次训练,李江珍说起爱徒时总是嘴角挂着笑,可他从不说,所有的补给和营养品都是他自掏腰包购买。


“全能”的老李为队员“深谋远虑”


作为国家一级运动员,李江珍1999年进入甘肃省山地自行车队,在当运动员期间,曾获很多全国荣誉,退役后在天水师范学院进修,毕业时赶上甘肃省优秀退役运动员安置的利好政策,在2011年来到甘泉中学任教。四个班体育课、兼任班主任、组建学校历史上第一支田径队……他干得有声有色。时任校长鼓励李江珍发挥专业优势,以自行车运行为突破口发展学校特色体育办学路。


队伍成立时一穷二白,第一批队员14人都是甘泉中学零基础的在校生,师徒刚开始用普通自行车在操场练。一年后,14人全都被省队选拔集训,喜人的成绩没有让李江珍骄傲,加上自己也是靠体育改变命运的人,他深知体育可以帮助一些学生另辟成才,于是开始在特长生培养上更加细化方案,为学生长远谋划。


李江珍不止为队员谋划未来,更在比赛中“老谋深算”。


2018年甘肃省运动会,李江珍第一次作为教练带队参赛,赛前低调的队伍并未引起其队伍的注意。公路自行车80公里个人赛,8公里一圈,对耐力、冲刺速度、团队战术配合等是不小的考验,李江珍赛前做足了准备。


战术从发令枪响的一刻开始——八人分四小队,接续突围。第一组两名队员突围后,很快甩开大部队4公里远。发现势头不对的其余各队开始彼此协作追赶和包夹二人。第六圈结束时,体力不支的队员被反超。可就在大部队以为“清理”掉比赛中“意外”的时候,李江珍环环相扣的战术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一直跟随大部队的第二小分队突然发力,二人对视一眼后默契地从外侧超越,他们与之前领骑的队友擦身而过,彼此配合卡位,瞬息之间夺回领骑优势。“最快时领先一分多钟,但首次参赛队员经验不足,很快差距不断缩小。”李江珍回忆着那场扣人心弦的比赛,“我就站在终点前200米的地方,心里始终坚信我的队员能行。”当队员尤凯峰身着鲜红色队服的身影出现在视线里时,李江珍紧张地捏紧了拳头,拼尽全力的尤凯峰不负所望第一个冲过终点。

一场比赛,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赛后这支队伍立即引起了其余各队的关注。自此,甘泉中学自行车队也成了全省各队“防范”和重点研究的对象……


“惜才”的老李把爱徒排在首位


上午的训练结束后,中午一点半,队员们鱼贯而出,去往七公里之外的翠山国家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进行实训。


尽管上山路段李江珍会开着车引导队员,但更多的是跟着队员走,“很多细节还是要练习的时候仔细查看。”跟着李江珍一路上坡,哪里有弯道,哪里有飞包他如数家珍,这条“翠山赛道”所在的基地,从最初起、终点的设置到路线选择,李江珍全程参与,跑了不下几百次。

登顶后队员开始下坡路段训练,李江珍先行一步走下赛道,边走边收拾路两旁横生出的枝条,或将枝条几根轻缠在一起,或将枯枝清理干净,“很多枝条带刺,横生出的枝条会影响骑行。”山地自行车是一项观赏性高且极具自我挑战的项目,也因为这样,运动员训练时所有的注意事项李江珍都要自己核查一遍,尽全力保证队员的安全。


这条4.2公里的赛道在全国赛道中也是颇有观赏性和挑战性的,上下坡、弯道、大小飞包等地形均囊括。作为教练的李江珍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运动员伤病、没出成绩时的思想波动等等,特别是在队员技战术水平不齐、训练设备和参赛经费短缺的情况下,李江珍的坚守与付出尤为难得,“有人劝我放弃,有人笑我傻,但我一定要坚持干下去。娃娃们平时训练很刻苦,虽说运动员受伤难免,但每次有队员受伤,我都特别揪心。你看,这几个训练对自己特别狠,没办法,向训教要成绩。”看着队员骑行的身影,说着队员的表现,回忆着过往点滴,李江珍流下疼惜的泪水。粗糙的手指轻轻拭去泪水,这位不到40岁就已经熬白了头发的汉子,从不在意自己的付出,满心满眼都是队员。



祁诗皓是老队员,他仍记得自己最初在翠山赛道训练的情形:“刚开始骑不上去,教练就推着我,告诉我每天进步一小段。”回想教练对自己的磨炼,他深有感触:“从埋怨到理解,后来我才体会到教练压力很大,训练严苛的他平日里像家人又像朋友,特别温暖。”“李老师不仅管娃娃的训练,还督促他学习,教他做人的道理,有时候比我这个家长做得还要多还要细。”已输送到省队练铁人三项的队员刘永鑫的母亲廖雪艳说。


认识李江珍的人都知道他“惜才”,这从他每次“赛后第一问”中可见一斑——无论什么比赛,李江珍总会等在终点,“身体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比赛中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合适?突围冲刺时有没有剐蹭受伤?”取代祝贺的总是一连串急切的询问——在李江珍心里,队员永远最重要。


永不言弃的李江珍把运动员的精神带到工作中,靠着他的坚持,自车队成立至今,在体育特长生方面已培养出过百位优秀运动员。其中国际级运动健将1人、国家级运动健将2人、国家一级运动员43人、国家二级运动员15人,已获全国冠军 16个、亚军33个、季军16个,获得省级冠军36个、亚军24个、季军29个,并向我省自行车队输送优秀运动员52人……这组亮眼的数据,是甘泉中学自行车队教练李江珍带队以来取得的成绩。


BMX小轮车,山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田径……通过这些项目,李江珍已培养了过百位体育特长生,让学生找到“学困”破局路,通过体育特长找到了成才最优路径。受李江珍影响,很多人以运动员身份退役后,都选择到基层学校任教。甘泉中学也被甘肃省体育局确定为“甘肃省单项体育人才后备基地”。

作为甘肃省优秀教师,陇原“四有”好老师和省园丁奖获得者,谈起荣誉,李江珍一笑而过,从容淡定。谈及将来,李江珍说希望更多热爱体育的人加入自行车运动之列,“为娃娃们的身体健康做点事,帮助他们实现人生梦想,也为我省的自行车运动做点事。”


更多新闻

1

5起涉及学生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学生、家长必看

2

春天出游必备识花宝典,这些花你认识吗?

3

“典耀中华 书香陇原”甘肃省大中小学生主题演讲大赛决赛预告

4

中办、国办最新发文!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

记者:马绮徽

编辑:贺晓曼(实习)

责编:蔡   莉

审核:赵军权

来源:甘肃教育融媒体中心

点亮在看↓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