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书架上总能找到一本高教社的书——专访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苏雨恒

本刊记者 云慧霞 中国编辑 2019-10-17


苏雨恒,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编审。


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代表、董事,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出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版权协会常务理事。

2 0 1 0 年,获评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 0 1 4 年,获评第十二届韬奋出版奖;2 0 1 7 年,获评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岁月匆匆,物转星移,蓦然回首,恰似转瞬,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高教社)已经成立65周年了。欣慰的是,这65年,高教社走过的是光荣岁月,留下的是文字永恒,已成为中国教育出版的主力军、排头兵。如今,市场的巨大变化与技术的全新变革,使我们面临更为复杂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更为紧迫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压力,但也展现给我们更大的机遇,提供了更具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机会。面对教育出版发展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写好改革发展“奋进之笔”,本刊就此对高教社党委书记、社长苏雨恒做了专访。


记者

高教社自成立以来,在我国教材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教育出版的国家队、主力军,高教社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取得了哪些成绩?

苏雨恒: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对教材建设的需要,在国家对商务印书馆进行公私合营的基础上,高教社于1954年正式成立,从此开始书写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的新篇章。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苏联教材中译本,探索建设新中国教材体系,到60年代初重建被“大跃进”“教育大革命”破坏的教材体系;从“文化大革命”后为迅速恢复和全面发展教育事业,开展解决“教材有无问题”的大会战,到改革开放40年来出版“六五”到“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从世纪之交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到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工作;从承担“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十二五”期间“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任务,到“十三五”期间大规模建设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积极推动和促进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各类教育教学改革……我社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经过65年的努力和奋斗,高教社已经发展成为以教育和学术出版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在出版规模、市场占有率、产品数字化、国际化以及综合实力等方面,都处于中国出版行业领先地位。出版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优秀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65年来累计出书约5万种、累计发行图书约35亿册,有2 000余种分获“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各种奖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出版社”“全国先进出版单位”“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等荣誉,是中国教育出版界名副其实的国家队和主力军。

目前,我社正处于实施“十三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的关键期,面临更加复杂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更为紧迫的产业升级转型压力的同时,也面临更加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更具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机会。我社坚持稳中求进和高质量发展的总基调,围绕《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三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实施“融合发展、拓展延伸、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四大战略,确保完成出版业务转型升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切实肩负起社会主义文化企业的责任和使命。


记者

教育出版作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教社在发挥意识形态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苏雨恒:195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纪念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文章中,专门提到高教社出版的教材大大增加,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不仅是对高教社工作的肯定,也是国家对教材出版的期望和要求。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是国家的权力,在一定意义上,高教社所做的工作就是代行国家事权,责任重大。从高教社和我国教育出版发展的历史中不难看出,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教育出版在参与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的过程中,都做到了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大局、彰显社会责任。

教育出版作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努力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和渠道,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出版工作全过程。从建社之初由中央指定承担统一使用的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课堂讨论提纲的出版任务,到参加各个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再到目前正在进行的“马工程”、中职“三科”等重点教材建设工作,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期刊出版、网站平台建设工作,围绕国家工作大局展开的主题出版等,我社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为己任,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努力把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事业发展最新成就和科学发展最新进展体现在教材中,展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转化到学生的生动实践中。

在持续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政治方向,高质量推进高校“马工程”、中职“三科”等重点教材的编辑出版、教师培训、宣传推广等工作的同时,我社还从多个维度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为院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我社主办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积极发挥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引领作用,深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大理论问题的研讨和实践探索。《中国大学教学》《中国编辑》等学术期刊始终牢记教育、出版使命,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术和学科健康发展。我社的学术出版也以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陆续推出《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等有分量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和主题出版物;完成中央委托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课件制作任务,并在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媒体网站同步上线,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有力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传播;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出版《圆梦之路——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年 探寻发展新路径》《经济转型与发展之中国道路》等一批精品出版物。2019年,我社将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纲》等一批重点图书的出版工作,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主题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工作。

在“互联网+”时代,对于教育出版来说,做好网络出版与舆论引领工作,就是要保证网络教学资源的导向正确,把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我社承办的“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主题教育网站,该网站以弘扬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为主题,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舆论宣传引导,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8年1月上线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站,通过打造“思政微课堂”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争做时代新人”等系列品牌活动,以富有品位、格调、时代感的方式,全力支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目前已覆盖各省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2 600多所高校。我社还承担了对大中小学校教师的网络培训任务,注重将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教育纳入培训体系,并开设师德教育课程,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用身边的真人真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提供鲜活样本。


记者

高教社作为“马工程”重点教材的主要承担单位,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和使命。“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编写出版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高教社在完成这一任务时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苏雨恒:2004年4月,中央启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其重要建设目标之一,就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编写基本覆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法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教材。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工作安排,高教社承担了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内的“马工程”重点教材的出版任务。

我社举全社之力支持“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将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成立由我本人担任组长的“马工程”重点教材编辑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在各项工作中优先保障人力和经费投入。目前,由中宣部组织实施的43种“马工程”重点教材正式出版34种,其中我社承担25种;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马工程”重点教材96种,全部由我社承担出版任务,已正式出版54种;党的十九大后,对已出版“马工程”重点教材的修订工作也已全部完成。从教材的编写、审查,到正式出版,周期长、任务重,但每一步都为保障“马工程”重点教材的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社全面参与“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编写、审议、出版及宣传推广与教师培训等工作,体现了一个教育出版社应有的担当和作为。“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编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每一种教材都经过严格的立项审批程序,集中全国最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力量,成立专门的教材编写课题组。我社为所有课题组配备了学科秘书,作为课题组的联络人,为教材编写提供支持服务。课题组在开始编写之前,对现有国内外相关教材进行充分调研,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进行学习领会,在编写过程中广泛征求高校师生的意见和建议,集体攻关、反复研讨、精益求精。在“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编辑过程中,我们集结全社优秀的编辑力量、调集相关专业资深编辑参加审读工作,对每一轮审改后的书稿都坚持三审制。“马工程”重点教材在出版流程上打破常规,在编、印、发各个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各部门协同作战,确保高质量完成“马工程”重点教材出版任务。

完成“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编辑出版,建构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材体系,对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各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进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出版中的应用和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作为教育资源提供者,高教社在推动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启动了哪些重点项目? 

苏雨恒:高教社已经走过了65年的辉煌历程,下一步的发展路径如何设计,要建设什么样的高教社以及如何建设,这是我们始终在思考的战略问题。党和国家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实施《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部署,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进一步凸显,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社在信息化和新技术应用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始终把产品研发和融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强数字化业务、加快产业升级、拓展产业链方面成效显著。一是数字化产品体系基本形成,研发了一大批纸质教材与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库等数字化资源深度融合的新形态产品,产品更新速度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内容资源集成取得显著进展;二是在线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形成主要面向高等教育的“爱课程”、面向职业教育的“智慧职教”、面向高校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等在线教育品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服务质量;三是学术出版融合发展取得重要进展,英文学术期刊平台“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实现期刊出版的全流程数字化,书刊联动平台“高教学术在线”集聚了丰富的学术期刊和学术著作资源,以“《四部丛刊》古籍数据库”“丝绸之路古代文化与典籍数据库”为代表的大型专项资源库数据研发全面展开,学术出版的影响力和内容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网络强国的重大部署,抢抓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和出版产业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我社科学谋划发展路径,制定了《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融合发展为龙头、为导向,通过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建设,带动我社整体的产业升级,推动产品研发迈上新台阶。具体来说,就是以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实施产品融合创新计划、生产信息化升级和资源汇聚工程、营销服务提升和教育服务拓展工程,深化全业务链与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深化各教育层次、各业务板块的融通。通过推进产品融合创新、优化业务流程、加强用户数据分析、完善业务规范和业务标准、加快信息化系统的升级迭代,实现内容资源、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打造符合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建立完善与融合发展业态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推动新业务发展。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社统一的数据资源及管理平台,数据的基本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新形态产品形成规模化系列化,教育服务实现新拓展,研发、生产、服务、营销及内部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记者

近年来,教育出版的迅速发展,在业务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出版物的质量水平呈现出不稳定甚至下滑趋势。随着《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的发布与试行,高教社在保障社会效益工作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苏雨恒:高教社自成立起,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社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出版工作方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我社年出版物品种超过万种(含再版),不仅为我社开展市场竞争、实现两个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承载着高教社的品牌形象。

日前,中宣部在全国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的基础上,已经正式发布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把社会效益落实到考核指标上。2019年,我社适时对业务部门的考核办法做出修订,进一步明确社会效益优先原则,部门考核社会效益指标的权重为51%,同时强调出版物内容导向把关如出现严重问题、造成重大影响,社会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零,也就是一票否决。我们要求全社员工提高政治站位,把政治和业务、党建工作和经营工作有机融合,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以及全面从严治党融入各项工作中,严格把好出版物的意识形态关、内容质量关。

一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统领,抓好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落实出版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图书、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APP等内容建设,确保出版和网络信息安全。一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体系,通过修订完善《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实施办法》,层层分解和传递责任,明确责任主体、责任清单、责任监督和追究机制,做好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并且制定全社意识形态工作年度计划,明确重点任务和责任部门,确保落实。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加强教育教学内容资源建设等业务活动中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等工作制度,强化出版工作的内容管理,对政治性问题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通过健全工作责任制、建立工作机制,确保出版物的政治质量过硬,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确保出版物的出版质量。出版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我社始终把出版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建立《教材选题审批论证制度》《教材编审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严把选题论证关和书稿审读工作;专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研发和编辑出版工作的意见》,加大研发力度、加强研发管理、落实研发责任,保持适度出版规模、持续优化出版结构,确保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达到高品质、高质量、高水平。此外,我们还通过对所出版的各类图书和相关数字化资源进行质量管控,坚持做好图书印前编校质量检查,成品书编校质量抽查、自查等方面的日常检查工作,做好对重点教材的编校质量专项检查等,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为保证网络出版物的质量,保证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和在线开放课程的导向正确、内容科学,我们汇聚资深学科编辑、专业技术编辑和相关学科权威专家的合力,严把课程内容质量关、理论观点关。

三是扎实推进教育帮扶,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攻坚重在成效、贵在精准,特别是教育扶贫,重在“扶智”和“扶志”,要激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多年来,我社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坚持对口帮扶云南省红河县、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等地区和院校。2019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实施我社与红河县共同制定的《对口帮扶云南省红河县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继续推进红河县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开展爱心捐资助学、消费扶贫等教育帮扶,协调联系社会力量开展教育援助、实施技能培训转移就业项目等。


记者

请您谈谈在打造学术精品、推动学术出版“走出去”和国际化发展方面,高教社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苏雨恒: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教社在挺拔教育出版主业的同时,学术出版的规模与品牌影响力也获得了显著提升。学术精品产品线基本形成,学术期刊出版实现重大突破,学术出版国际化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在国家“走出去”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社采取“全球布局、重点突破”策略,不断拓展海外渠道平台、创新合作方法手段、加强国际品牌建设,版权输出、国际合作出版项目、海外收入持续增长。近几年,版权输出数量保持在10%的年增长率,在全国单体出版社中连年名列前茅,海外收入已达数千万元,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是国内唯一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创意金奖——单位奖”的出版单位。在国际化出版方面,我社已形成“国际汉语”和“学术出版”两大国际化品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话语权做出了贡献。

在推动国际化发展中,我社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努力拓展海外市场,积极与国际知名出版社和高水平大学的科研机构开展密切合作。1985年,我社与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联合出版《现代英语》,开创了我国出版界国际合作的先河。近年来,汉语学习在国际上持续升温,我社及时开发出从中小学阶段延伸至研究生阶段的“体验汉语”系列教材,以16个语种版本行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体验汉语”中小学系列项目进入泰国国民教育体系,实现了我国汉语国际推广的重大突破。“酷熊猫”(Cool Panda)国际汉语教育系列产品被列入美国佐治亚州政府教材推荐目录,成为我国优质教学资源进入国外主流教育体系的又一成功案例。“你好,中国”大型全媒体文化体验项目享誉全球,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多种国家级奖项。2006年创刊的“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坚持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发展道路,坚持与著名科研机构、一流高校和学科专业以及著名专家学者合作,探索建立相应的模式和机制,选择施普林格作为全球合作伙伴,开拓全球市场,取得显著成绩,形成了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专业的期刊矩阵(群)。该系列期刊迄今已有14种被SCI收录,5种被Ei收录,2种被MEDLINE收录,其他期刊也被相应学科的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另有21种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前沿”系列英文学术期刊的出版,提升了我社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中国期刊的海外出版发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我社与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合作出版的“当代科技前沿专著系列”,向世界介绍国内优势学科的研究成果及反映科技前沿的国际新进展,出版了一系列高水平、有特色的学术论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年出版近20种,出版品种逐年增加,迄今已出版近200种。

目前,我社与包括众多知名出版商在内的全球200多家机构开展了合作,32个语种版本的产品行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社抢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新机遇,积极开拓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出版物初具规模。我们将继续深挖出版资源,满足海外读者希望更深入了解中国的需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转型与发展之中国道路》等反映当代中国的主题图书实现版权输出,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图书。


记者

辉煌的业绩离不开优秀的编辑人才,请您谈谈高教社在编辑队伍建设、编辑人才选育模式上采取了哪些方式?

苏雨恒:出版企业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推动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出版社的发展必须依靠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撑。当前,出版事业进入新时代,编辑出版工作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更加凸显,激发出版企业活力、提升“两个效益”的出版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出版业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产业升级、融合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这些都对编辑出版工作和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如何做好编辑人才培养、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是我们在发展中始终面临的问题。

高教社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成熟的培养模式:以“传帮带”为基础的导师制。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三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实施“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的要求,总结经验,制定《导师制管理办法》,由从事多年编辑工作、具有丰富经验与较高水平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资深编辑,通过定期督促、长期沟通、专门指导、干学结合的形式,对新入职编辑人员进行一对一培训。在传承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我社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围绕信息时代教育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培养、有效合理的开发、科学规范的管理、充分严谨的保障,加强各类人才特别是满足转型升级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对骨干青年的培养和选用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产品研发、经营管理、营销推广、技术运营能力的高水平员工队伍。

新时代,我们将继续团结带领全社干部职工,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本文刊登在《中国编辑》杂志2019年第5期

中国编辑 zgbjwx

投稿方式:来稿请寄杂志社电子邮箱

(zgbj@vip.sina.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4号

邮编:100120

编辑部电话:010-58582287

发行代号: 国内82-594 国外BM-1746

每月10号出版

定价:人民币10元/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