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最濒危灵长类: 最后的27只海南长臂猿

2017-12-21 嘉道理中国保育 嘉道理中国保育

全球最濒危灵长类: 

最后的27只海南长臂猿

背景资料


各位可能都曾经纳闷,每每读动植物的宣教材料,都说自己介绍的物种非常珍稀,濒临绝种,亟待保护。究竟哪些物种是最 最 最稀少?最需要投入保育力量的呢?科学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自2000年起,国际上一些灵长类专家决定利用一个创新的方法来引起大众聚焦那些“重中之重”,急需保护的灵长类。他们编写了一个“全球25种最濒危灵长类名录 (The World’s 25 Most Endangered Primates)”, 邀请对濒危灵长类最有研究的专家们,定期选出25种「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形成名录发布, 而这名录亦如愿的吸引眼球,得到了国际媒体极大的回响。这名录最初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灵长类专家小组(IUCN SSC PSG)、国际灵长类动物学学会(IPS)和保护国际基金会(CI)共同发起,自2012年起,英国布里斯托动物园也加入成为主办方之一。


他们每两年会更新一次名录,持续至今已经发布了九期。最新一期的“全球25种最濒危灵长类名录(2016-2018)”于上月二十八号在伦敦召开的记者会上正式公布了。这个名录关心的,其实并不单单是挑选25种数量上最少的灵长类,入围标准也会考虑最缺乏大众关注,急需要对其进行保护的濒危灵长类。因此,虽然有12个上一届名录上的物种并没有入选本次名录中,这并不代表他们已经被保护好了,不再濒危了,而是主办方希望让更多人认识到更多同样急需关注的灵长类,因为,濒危的灵长类实在是太!多!了!


2016-18 名录


在这一届的名单里,5种来自非洲,6种来自马达加斯加,5种来自南美洲,而不幸地,亚洲地区入选了最多的9种灵长类分别是爪哇懒猴(Nycticebus javanicus)、豚尾叶猴(Simias concolor)、金头叶猴(Trachypithecus poliocephalus poliocephalus)、越南金丝猴(Rhinopithecus avunculus)、黑冠猕猴Macaca nigra)、西紫脸叶猴 (Semnopithecus vetulus) 、婆罗洲猩猩(Pongo pygmaeus)、金叶猴(Trachypithecus geei)和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嘉道理中国保育(KCC)有幸被邀执笔编写海南长臂猿的章节,介绍这种只分布在我国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精灵。

2016-2018全球25种最濒危灵长类名录(亚洲部分)。注意越南的金头叶猴和广西的白头叶猴之间的分类地位还有待确认统一,地图中金头叶猴的分布范围包括了白头叶猴,而名录中Trachypithecus poliocephalus poliocephalus指的是分布在越南下龙湾吉婆(Cat Ba)岛上的种群,就叫下龙湾亚种吧。图片来源:IUCN SSC PSG


金叶猴(Trachypithecus geei) 。图片来源:www.arkive.org

金头叶猴下龙湾亚种(Trachypithecus poliocephalus poliocephalus) 。图片来源:www.arkive.org


越南金丝猴(Rhinopithecus avunculus) 。图片来源:www.arkive.org


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



故事开始 - 地球上最后的13只

从数量上来说,海南长臂猿当之无愧是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而且只分布于我国海南岛。成年雄猿通体黑色;而母猿呈淡黄至金黄色,头顶有黑色斑块。有异于大部分其他长臂猿一雄一雌的配偶制,海南长臂猿拥有稳定的一雄两雌家庭结构,家庭人丁也比较旺盛。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张照片是我们团队1998年时在霸王岭首次拍摄到的海南长臂猿家庭群。虽然照片很模糊,但却向国际证实种群仍然存在,我们也因此开展了往后20年的保育工作。


专家估计上世纪50年代,整个海南岛接近90万公顷的森林里分布有超过2000只长臂猿。到了上世纪90年代,整个种群急剧下降,而且缺乏其保育的信息,导致国外慢慢有声音怀疑海南长臂猿已经灭绝。1998年,KCC在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斧头岭16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里拍摄到海南长臂猿一个家庭群,照片向国际证实种群仍然存在,估计约17只。2003年,海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邀请KCC参与长臂猿保护,在首次全面性同步野外調查中只能确认有13只,同时也召开了首届海南长臂猿保育研讨会,为长臂猿制定长远保护行动计划。



從絕种边缘拉回来

自2004年起,我们连同保护区按照保护行动计划,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我们的保育工作大致涵盖以下三方面:

1

 监测及研究

我们资助霸王岭保护区成立了海南长臂猿监测队对长臂猿进行长期的监测。从2010年开始,我们让村民直接参与海南长臂猿的保育工作,培训他们成为社区长臂猿监测队队员,而他们也不负所托,发现A群新家域范围,确认新建立的C群,及突破性摸清长臂猿的夜栖习性。


我们与社区监测队员在进行海南长臂猿的监测



此外,为进一步了解海南长臂猿的生态及行为,我们设立了奖学金计划,至今已资助了国内外五所大学,共五个博士和两个硕士研究,对海南长臂猿的生态、家域范围、种群变化、生境恢复及保育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有关研究发表于国内外的科学文章及报告共计逾25篇。


2

生境恢复

2005年起,我们培训及资助保护区在160公顷的退化低地生境种植了超过50种,10万棵海南长臂猿喜食的本土树苗,希望扩大长臂猿的食源和生活空间。此外,近年多个超强台风对海南造成严重破坏,导致保护区多处出现严重的山体垮塌,当中包括长臂猿的栖息地。有见及此,我们连同保护区搭建了树冠走廊,也在滑坡处种植了速生本土树种秋枫的树苗,希望能把被破坏的栖息地连结起来,也在未来为长臂猿提供食物。


我们与保护区人员为了恢复长臂猿栖息地,在保护区退化的山坡上栽种长臂猿喜食树种。


我们在视察受超强台风威马逊破坏的山坡,并在此处搭建了树冠走廊好让长臂猿能继续通过。


3

社区工作

我们在保护区周边的青松乡推广永续农业,包括橡胶农林混作、生态养蜂等,藉此帮村民寻找替代生计,也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舒缓村民开发森林资源的压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周边学校举办了游园会,提高近千名中、小学生保护长臂猿的意识。

2015年我们在青松中心小学举办海南长臂猿游园会,希望藉此提高下一代的保护意识



故事尚在继续,同志仍需努力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海南长臂猿数量已经增加一倍,达四群最少27只。在本年度最新一次的种群数量大调查中,我们更确认了一只雌性成年独立生活个体(独猿)的出现,期望将与保护区内的雄性独猿建立新家庭和繁衍后代,有望扩大。这些成果都为海南长臂猿的未来带来一丝新希望。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工作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有赖每一位充满热情、不怕艰辛的前线工作人员付出的心力及劳力,还有各位专家和领导们的支持和指导。海南长臂猿的数量正在缓慢稳定的恢复过来,现在我们更需要确保他们的低地雨林栖息地得到保护及恢复,让他们在未来有足够的生活空间和食物源,同时使更多的人珍视到这种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


参考来源:

Schwitzer, C., Mittermeier, R.A., Rylands, A.B., Chiozza, F., Williamson, E.A., Macfie, E.J., Wallis, J. and Cotton, A. (eds.). 2017. Primates in Peril: The World’s 25 Most Endangered Primates 2016–2018. IUCN SSC Primate Specialist Group (PSG), International Primatological Society (IP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CI), and Bristol Zoological Society, Arlington, VA. 99 pp. Available from: https://portals.iucn.org/library/sites/library/files/documents/2017-059.pdf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