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黎贡山】两爬: 为何喜欢腾冲?

以下文章来源于森林与人类杂志 ,作者了解自然请关注

感谢《森林与人类》杂志对我们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在今年《森林与人类》杂志的第9期,我们与杂志社共同策划了一期 “高黎贡山 物种高地”为主题的特刊,讲述我们团队自2014起,与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分局在腾冲高黎贡山辖区内开展的生物多样性考察的故事。


自2014年4月至2018年5月,考察队伍共花了680个工作日进行野外考察,考察覆盖海拔从1100米的槟榔江到3780米的大脑子主峰,涵盖了森林、灌丛、河溪、湿地和农田在内的多种生境。在诸位考察人员的努力之下,本次考察至今已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直接记录到46种兽类,当中包括中国新记录的红鬣羚和30余年后重现云南的云猫;记录鸟类400种,当中有116种为腾冲新记录;记录两栖爬行动物59种,当中有3种为科学新种;记录蝶类216种,当中有179种为腾冲新记录,包括3个中国和6个云南新记录种/亚种。


两爬新记录当中的3种科学新种分别为:腾冲掌突蟾、腾冲拟髭蟾和腾冲齿突蟾。考察团队统一用“腾冲”这个地名来给一些新物种命名,以凸显腾冲高黎贡山极其丰富且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这3种新发现的两栖动物个头很小,行踪隐秘,身体的颜色和花纹都与周围环境融合得很好,考察队如何发现它们并确定为新种?


这里我们高級保育主任杨剑焕用亲身经历,讲述考察队伍在腾冲高黎贡山的野外调查故事以及这3种两栖动物新种的发现过程。



两只缅甸树蛙正在对视,仿佛在照镜子。摄影/艾怀森



两爬: 为何喜欢腾冲?

撰文/杨剑焕


腾冲位于高黎贡山脉的南段西坡,不少物种在整个高黎贡山脉主要或者仅见于腾冲辖区范围之内,如疣棘溪蟾、绿点湍蛙、云南竹叶青、普洱树蛙、红蹼树蛙和八线腹链蛇等。


1

被低估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

自2014年开始,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与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合作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考察工作,旨在更新及完善腾冲的本地生物多样性名录,为日后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过去5年,我们在腾冲高黎贡山直接记录到59种两栖爬行动物(31种两栖类,28种爬行类),包括有尾两栖类(蝾螈类)1种、无尾两栖类(青蛙和蟾蜍)30种、蜥蜴类4种及蛇类24种。其中3种两栖动物为此次调查所发现的科学新种:腾冲掌突蟾、腾冲拟髭蟾和腾冲齿突蟾,另外有17种为腾冲地区首次记录的物种。

腾冲掌突蟾的叫声极像蟋蟀,雌雄抱对方式是 “腹股沟式抱对”。它们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周围的地衣和苔藓也成为环境质量良好的指示物种。摄影/杨剑焕

腾冲拟髭蟾的眼睛像镶嵌的蓝宝石。它们的体色与周围枯叶的颜色十分相近,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使其不易被发现。摄影/杨剑焕

腾冲齿突蟾是2017年在腾冲被发现的新种,它们很难被发现。腾冲是该属目前分布的最南记录点。图中的雄性腾冲齿突蟾胸部左右各有几个刺团,这是它的一大特点。摄影/杨剑焕


几年的调查下来,虽然腾冲已有较长的两栖爬行类研究历史,我们过去数年仍在境内发现3个科学新种,并有其他一系列新发现。这些都表明高黎贡山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仍远被低估。


在我所记录的近60种两栖爬行动物当中,绝大多数物种都广泛分布于腾冲高黎贡山南北地区,但腾冲高黎贡山南北两段,在物种组成上也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大蹼铃蟾、齿蟾属、齿突蟾属、丽湍蛙等,就只是在腾冲北段的自治片区、大塘片区、界头片区一带才有记录,而像费氏短腿蟾、饰纹姬蛙、黑线乌梢蛇、眼镜王蛇等偏好较低海拔以及热带性成分较大的物种,只分布在南段的大蒿坪片区、整顶片区一带。

腾冲的拟髭蟾属物种有两种,图中的华深拟髭蟾和腾冲拟髭蟾的生态位基本一致, 但它们在腾冲的分布并不重叠,这两个种在腾冲分布的具体分界线在哪里,是一个非常有趣而且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摄影/杨剑焕


2

行踪隐秘、善于伪装的角蟾科物种

在此次综合考察发现的31种两栖动物中,当中有10种为角蟾科物种,其中,体型较大的短腿蟾、拟髭蟾和腺角蟾、齿蟾等栖息在较大的溪流,而体型较小的掌突蟾物种、小角蟾和齿突蟾则喜欢栖息在偏小的溪流或者附近的渗流区域。


此外,角蟾科物种的行为都比较隐秘,它们大多喜欢躲在落叶层、灌丛间甚至石头底下,而且大多有非常出色的伪装能力,即体色和花纹与背景融合得很好,不易被天敌和人类发现,这也是它们采取的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角蟾科物种隐藏着极高的一直被低估的物种多样性,过去几年,在我国每年都有几个新的角蟾科物种被发表命名,其中包括前面提到的腾冲发现的3种新种。

腺角蟾成蟾多栖于流溪两岸灌木或草丛内,溪水清凉、平缓,石块较多。雄蟾在4月左右的白天经常发出“嘎、嘎”的连续鸣声,夜间鸣叫更多。摄影/杨剑焕


3

偏好湍急溪流的青蛙

在腾冲高黎贡山的山溪里寻找青蛙,由南至北,最常见到的两种溪流蛙类是云南臭蛙和绿点湍蛙。到了北段,溪流里多了片马湍蛙还有金江湍蛙,但这两种比较少见,而且喜欢栖息在两岸林子保存非常好的溪流,而在南段较低海拔一些的地方,则会看到大绿臭蛙。


这几种湍蛙属和臭蛙属物种,都是体型比较大的物种,它们只栖息在森林间流动的溪流里,尤其是湍蛙。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它们更偏好湍急的溪流,所以湍蛙的指趾末端都有膨大的“吸盘”,使得它们可以吸附在石头上,不易被溪流冲走。

绿点湍蛙  摄影/杨剑焕

片马湍蛙  摄影/杨剑焕


角蟾科物种、湍蛙属和臭蛙属等这些两栖动物,都十分依赖洁净的溪流作为繁殖场所,对森林植被要求比较高。所以腾冲高黎贡山丰富的角蟾科、湍蛙和臭蛙属物种,反映出当地生态系统十分健康完整。


4

大蒿坪、林家铺:

两栖爬行动物模式产地

在这次考察发现几个新种之前,已经发现另外几种两栖爬行动物的模式产地也是在腾冲高黎贡山,它们分别是:疣棘溪蟾、绿点湍蛙和云南竹叶青。其中前二者采集地点都是在大蒿坪。在这一段历史悠久的路上考察,我们亦常能碰到不少野生动物,黑颈长尾雉、鼯鼠,甚至黑熊都有可能碰到。所以,大蒿坪是我此次考察的重点区域之一,有差不多一半记录到的物种在这里都有见到。

云南竹叶青蛇是剧毒蛇,属于有鳞目蝮亚科,对生活环境要求极高,中国南方的亚热带湿性阔叶林、热带雨林是它们的理想栖息地。摄影/杨剑焕


另外一个我十分喜欢的考察地点是曲石片区的林家铺。林家铺是一个护林点,现在也是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地点。


从林家铺护林点行走大约2公里,就可以抵达五道溪。这里有一条宽3-4米的流动溪流,两旁的植被保存得较为完好,旁边还有一条石步道,可以一路顺着步道行走,寻找青蛙。

林家铺的五道溪   摄影/杨剑焕


每年4月-5月到五道溪,一定会看到漂亮的绿点湍蛙和腺角蟾(也被当地人称为“嘎嘎鸡”)。除此之外,缅甸树蛙(贡山树蛙)还有红瘰疣螈也是很容易能在一些水坑或水塘里看到的物种。

缅甸树蛙颜值很高,其体背为亮绿色,眼后有金黄色斑纹,腹部有棕色小斑点,是高黎贡山的常见物种。摄影/杨剑焕

红瘰疣螈是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疣螈属的代表动物之一。它们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摄影/杨剑焕


5

高海拔主山脊会有两爬新种吗?

此次综合考察已经取得非常丰硕的成果,但是主要考察地还是在腾冲高黎贡山保护区范围内,所覆盖的海拔范围主要集中在1900-2800米。腾冲境内低海拔的林区,我们基本还没有涉及。


除了低海拔地区,高黎贡山主山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也是目前考察队伍调查比较少的范围,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就容易隐藏着一些非常特别的物种,比如我们在大塘发现的新物种腾冲齿突蟾,它就只栖息在主山脊上高海拔地区的溪流,而这一发现,更是齿突蟾属物种在世界范围内纬度最南的分布点。


因此,我认为未来在腾冲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调查,重点应放在高海拔的主山脊地区,因为这个区域太少人调查过,留下的空白还非常多,也是最有可能发现新物种的区域。

紫沙蛇的毒性不强,分布范围较广,身体本色类似于枯叶的颜色,但体色也会相应变浅以适应植被稀疏和干燥的环境。摄影/杨剑焕


6

完好森林是两栖动物的“庇护神”

得益于腾冲分局多年来切实有效的保护,腾冲高黎贡山才有如此丰富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我们也有机会发现更多新物种。而根据我在腾冲高黎贡山这几年的野外观察,腾冲高黎贡山的森林植被保存非常好,当中的两栖爬行动物并没有面临非常大的生存威胁。但个别物种还是面临被当地老百姓过度捕抓取食的威胁。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当地老百姓的教育和引导,以减少他们对这一类两栖爬行动物生存所造成的压力。

云南攀蜥是高黎贡山南段森林里很常见的一种蜥蜴。外形上明显的特征是在眼眶和颈背鬣起点之间有一突出的由鳞片组成的结节,眼下后方有一黑纹达口角处。图片为一只雌性云南攀蜥。摄影/杨剑焕


两栖爬行动物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为我们人来带来诸多益处。而且众所周知,两栖动物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对生境的破坏十分敏感,常被用作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指示类群。因此,我们除了要保护好大熊猫、老虎等旗舰物种之外,同时也应该重视这些人们较少关注但同样很重要的物种。



本文节选自《森林与人类》2019年第9期

本期编辑:杨晶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杂志微店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