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后冲刺】你所有的做不好论述都是因为没有掌握媒介环境的六个特征与七个核心矛盾 | 内含相关专题精选论文集,带你突破思维瓶颈!

2016-11-30 瓦洛佳 茜茜 传播学考研必读


距离2017考研还有  24  



其实复习到了现在这个时间节点

基本撞到了一个焦虑爆发的节点

最近很多同学都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

暑假的时候,其实一直到十一月初

都觉得自己写题不会有问题

但是现在真的动笔

才发现自己在

阐述逻辑

理论定位

以及

具体的语言输出

和自己的竞争对手有相当的差距



但是对标是很重要的

通过对标才能看到差距

考研本来就是一个非常自主的学习过程

缺少及时的反馈

所以我们之前的推文中

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过几次

瓦叔暑期班和冲刺班同学做的真题

方便大家通过比较去厘清差距

最厉害的示例有如以下



Question:



进入中国以来,Uber不但很快改变了中国公共交通服务业的市场竞争格局与运营规则,而且,其蕴含的底层运营逻辑,更是迅速传导至诸多其他行业与领域,基于此,请以信息论与传播学理论为工具,全面分析Uber为什么能够有如此影响力!




Answer:



Uber作为境外互联网约车公司,自进入中国以来便对传统的交通行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与颠覆。Uber的流行原因涉及多个层面:首先,当下中国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运营理念与当下用户的价值需求存在较为激烈的冲击;其次,国家信息基础建设与移动设备的普及为Uber的推广提供了物质载体,进而于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公众的出行习惯和体验;最后,Uber产品的运营拥有独特的底层逻辑——分享经济,即利用信息技术勾连出浅社交性质的社会关系网络,它将用户与司机的需求有机关联,合理配置资源,进而实现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分享经济的运营理念与当下全球流行的“自由、平等、合作、共赢”等普世价值相吻合,也与我国目前搭建“互联网+”的顶层设计战略相适应。

 


一、全球化视野下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式微



多年来我国出租车行业的运营与服务屡遭公众诟病,大众传播报道的拒载、提价现象时常进入公众的视野,这与个别代理公司对区域业务的垄断有关,同时司机对价格制定的标准具有极强的主观性。然而,随着中国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正在实现自身的社会转型,在上层建筑方面,自由、平等、合作、共赢等普世价值逐渐深入人心,公众观念上的范式转变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威权式交往原则产生剧烈的冲突。因此,Uber打入中国市场后,从最初的崭露头角到广泛普及的过程,也是公众对新型出行产品需要的反应,在这一过程中,Uber既实现了对自身的用户与资本积累,亦颠覆了中国传统的交通行业格局。

 


二、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与时空界限的突破



当前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移动设备全民普及等方面的能力均处于世界前列,这为公众的移动设备运用提供了夯实的基础。同时,在软件方面,Uber有着自身的设计和编程优势,能够为用户带来良好的操作体验。二者的结合使用户拥有了改写出行方式的物质性基础,Uber的“实时预约”功能和GPS定位技术突破了传统打车行为的时空限制,与传统“路边拦车”的逻辑不同,用户随时随地可以安排出行,不需投入较高的时间和行动成本。Uber对时空要求的消弭改善了用户与司机的共同操作体验,进而以完善服务的形式增强产品的用户粘性,从而实现资本的积累与利润的最大化。

 



三、深层逻辑:浅社交模式下的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以用户关系为核心,以实现资源最优分配为原则,进而达成资本增值。分享经济编织了一张具有陌生人浅社交性质的社会关系网络,用户和司机悬挂其中,双方的交往目标是追逐利益与体验,因此需要一个合理适用的交往原则,在这个基础上,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观念为其提供了适配的参考框架,二者最初以浅社交的方式相互理解,进而以合作的方式达成共赢。



(一)信息技术为交往理性奠定了基础


uber服务的提供需要具备两个技术前提:一是移动网络技术,二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功能,Uber平台的用户与司机才能实现关系勾连的可能,进而根据精确需求进行服务匹配,这种借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对用户出行需求的垂直传播,大大削减了用户与司机的精力成本。



(二)浅社交模式下的交往理性


在Uber视域下的用户与司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呈现为陌生人性质的关系,二者的传播流程通常是先借用移动媒体线上匹配信息,然后进入线下人际传播的面对面交流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线上把关对信息的过滤,减少了传统“路边拦车”模式中潜在的冲突,用户与司机往往是在一个良好且稍有距离感的环境下进行信息交往。此外,由于Uber的使用群体多为年轻人群,这类群体在与陌生人社交的过程中往往是礼貌性的,在这一情绪下双方的交流往往不需要投入情感成本,彼此的沟通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因此这种先将不匹配信息进行过滤,进而为用户提供良好交往氛围的模式,是基于Uber对互联网精神和普世价值的深度理解,虽然尚未与哈氏交往理念中的要求(理性沟通、相互理解、公共意识)完全适配,但这种浅社交模式的商业运用也为公民社会交往理性机制的建构提供了初步的实践模型。

 


基于此,Uber影响的足够深远既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的社会转型需求有关,又以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与移动设备的普及为基础,同时,uber的成功离不开商业资本对互联网精神的深入理解,这种理解与当代全球普世价值的共享相呼应,且为公民社会建立交往理性的沟通机制提供了实践演练。


直接对比之下差距固然是显性的

所以最近有很多同学问

到现在了真的还来得及嘛

我也可以在短时间内

审题

找准切题点

设计好答题思路

有逻辑地把可用知识点整合到一起

上面实现提高嘛

其实

来不来得及主要看思路跟方法



写得好的答案一方面是好在下笔之前就把答题框架想的很清楚了,所以对自己的答题很有把握,不会写没用的点。另一方面好在,基础知识点和经典理论背的很熟悉,加上有论文的加持,在语言上就很专业。所以逻辑、基础和专业拓展,就是学习里面最重要的三个维度。



比较好解决的是背诵和语言积累

不太好解决的

如何从庞杂的现象中抽出核心的逻辑线

如何把宏观的问题拆分成环环相扣的小问题

为了系统化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瓦叔决定开今年最后一期课程

一共六节课(暨六个课时)



六节课的内容我们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我们的侧重点是“合”,下半部分,我们侧重点是“分”。

 


上半部分的三节课讲的是什么呢?我们讲的是热点。



讲到这里,你或许会感到不堪重负:因为你已经有了太多的热点书,太多的热点事件,还有如山一样的论文……什么时候能够看得完呢?



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触,那么可能你中了信息过量的毒。没错,目前90%的同学,在资料获得和阅读上都走入了误区。他们只是不断地囤积新的材料和论文,为不断减少的时间发愁,却忘了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审视,这些热点背后究竟是什么。这就像进入一个迷宫,从上往下俯瞰,路线清清楚楚,但身处迷宫之中却觉得处处是障碍难关。



那么在这个部分,我会告诉你,如何最有效的进行热点与热点之间的归并。找到它们背后的“主线”,极大减小你看论文的时间。


 

例如,几乎95%的热点,都可以归结于媒介环境的六个特征,与七个核心矛盾。其中七个矛盾是:


 

受众赋权矛盾:

赋权的能力,与赋权的素质的矛盾


媒介渠道矛盾:

社交媒体的入口,与传统媒体的渠道的矛盾


媒介生产矛盾:

新的媒介生产机制,与传统的新闻学理念的矛盾


国际传播矛盾:

国际传播与西强我弱局面的矛盾


媒介体制矛盾:

落后的媒介体制与媒介发展的需要的矛盾


群体不均矛盾:

弱势群体与媒介呈现的不平等的矛盾


政府控制矛盾:

政府管理与主流媒体能力削弱的矛盾

 


相信我,这六个特征与七个核心矛盾阅读之后,你的复习能力会上一个巨大的台阶,无论论文数量看上去有多庞大。



因为时间和篇幅限制在这里为大家详细解读其中三个矛盾



受众赋权矛盾:


新媒介赋予了受众的更强的内容生产能力,使得传受更加平等化,内容更加丰富,这当然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受众有了更强的生产能力,却不意味着受众具有像传统媒介精英一样的素质和伦理素养。这一矛盾可以引申出各种热点,例如自媒体、网络舆论与网络民主、网络文化的现象,例如网络热词、网络红人、网络恶搞等。它涉及到的理论,构成了我们分析这些现象的普遍基调。



媒介渠道矛盾:


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舆论引导能力,乃至它的把关能力,建立在它垄断着媒介内容的入口上。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的渠道优势不复存在,因而引导能力下降,广告下滑,局面日益萎缩。这一“渠道失灵”,可以说是整个传统媒体衰落的基本原因,而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交替,又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传播方式的转型。因而这一渠道矛盾,可以牵涉出媒介转型,主流媒体引导能力下降及其应对方针,社交媒体的特征,新媒体与国际传播,政治传播,科学传播,健康传播,公益传播等种种新的变化。



媒介生产矛盾:


新的媒介形态,媒介生产方式,与传统的新闻学生产机制、生产理念的矛盾。新媒介形态如直播、短视频,VR,媒介生产方式如全媒体,中央厨房,已经造成了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的重塑。然而,传统媒体的应对却非常迟缓,引入的一些新媒介特征的尝试,也屡屡失败。为什么?原因在于新的媒介形态必然造成传统生产机制、生产理念的变革。而新元素的使用,也造成了传统新闻学出现了新的变化,例如可视化新闻、大数据新闻。深入理解这个矛盾,我们就能够理解各个不同媒介对于媒介融合的各种应对方略。以及这些新媒介,新要素,如何去看待它,理解它,并且将其运用于我们解题之中。



下半节课我们讲什么?我们讲的是“分”。



什么叫分?分就是把大题目拆解成小题目,把大问题变为一个个逐步深入的小问题。绝大多数同学不会做真题,是因为他们不会分。如果题目稍微难一点,例如宏观题、新热点题、材料替代概念,他们就陷入了困境。



实际上,这种题目正是实力的分水岭。绝大多数的真题,并没有超出我们学习书本的范围,只是,我们没有获得一种良好的方式,去思考和解读它。而这正是我们这次课要做的事。



我会告诉你三种拆解题目的方式,从最宏观的“媒介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到最微观的“犀利哥事件”,只要用对了方式,你会发现,找到解答题目的钥匙,原来是如此简单。



我不确定这会不会是你上过最有意义的课

但是我非常确定

这一定会是你上过的最有意义的传播学课程

不用加上之一



六个课时将会分两节课讲解

每次课三课时

时间安排是:



12月8号晚:7:00—10:00(下周四)

以及

12月9号晚:7:00—10:00(下周五)



收费就Base在这六个课时之上

可能超出的课时不收取额外费用

最终的定价位:300RMB

公开转发推文到朋友圈之后

课程的收费是:250RMB



上课方式为:YY语音授课

所有报名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微信群

We have already named it as

“考上是我们的宿命”

只等你来



但是相信有同学肯定已经复习得很完整

有自己的规划

不太需要课程的加持

但是需要热门专题的好论文

所以我们准备了

30篇精选论文

查不多一天一篇

刚好陪伴你到考前


👇



具体专题有


媒介融合



新闻APP解析



网红现象解析



传媒经济学



喻国明大大专场

(这篇其实之前公众号也推过)

(对人大和北师大的同学尤其重要)



VR



短视频



知识经济



以及

一个常规热门

即媒介与阶层



以上论文都是瓦叔在CNKI中精选出来的

命题的重要性

思考的逻辑性

以及表述的清晰程度

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现在帮我公开转发到朋友圈

停留半小时

截图到后台

我明天会手动回复你下载链接



最后

以上提到的

瓦叔2017新传考研冲刺班第二期

已经蓄势待发

绝对干货满满 惊喜不断

If You  Are Ready to Join Us

后台回复“报名”即可找到我




per aspera ad astra 尽吾之力 以达天际

我们致力于让你在新传考研路上 Make your dreams come true



瓦叔2017新传考研冲刺班暨热点班说明(同样适用于MJC)



陈力丹大大说他喜欢这样的答案!



传播学的知识点还串不起来?不要怕!因为瓦叔的传播学框架图迭代啦~! |   以及内含进群福利



关注

就代表你离考上又近了一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