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富路上 你我同行|周向阳:用镜头感受岁月变迁

浙江民进 2022-05-13


点击蓝字关注“浙江民进”微信公众号




周向阳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嘉兴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嘉善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曾任民进嘉善县委会副主委、主委。


摄影的本性是纪实,本质上是摄影者的心灵借助镜头对世界的逼视与观察、审视与考量。

周向阳,一名土生土长的嘉善人,地地道道的江南水乡,孕育出了他那份独特的、江南诗画般的艺术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他镜头下的岁月变迁。


“能够拍到她微微笑,和女儿、重孙自然交流的样子是最好的。现在她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可能比较难……”这天上午,周向阳带着几名年轻摄影师来到姚庄镇沉香村,拍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嘉善田歌代表性传承人顾友珍,跟他的徒弟交流该怎么拍摄出老嫲嫲的最佳状态。

“拍照看似简单,最终的成品可能只有一两张,但整个过程花费的时间其实很久,拍摄时间越长,被拍摄者的状态可能就会越差。老嫲嫲已经85岁了,身体也不是特别好,我们更要用尽量短的时间,去抓到她最好的状态。”这对他们几位摄影师来说,是一个考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嘉善田歌”

代表性传承人顾家姐妹教唱田歌(2004年)


恋恋西塘

重现古法“蓝晒”




上个世纪80年代,西塘还是一个古朴的水乡小镇,远没有成为如今的旅游胜地。早在那时,西塘便成了周向阳的主要创作地,也成了他镜头里的主角。他深入水乡每一个角落,记录美景,也记录平凡,他用影像艺术地表达着自己的水乡情结,无声讲述着这座古镇和古镇居民恬淡而悠远的生活故事。

1996年,古镇西塘开发旅游,渔民阿华一直在景点里为游客进行渔鹰抓鱼表演,兢兢业业做好每个动作,乐此不疲。(1997年春摄于西塘古镇)

渐渐地,西塘的故事随着边保护边开发的进程变得远近遐迩:2003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7年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8年入选最美特色小城镇50强,2020年入选第二批浙江文艺创作采风基地名单……

丁栅银河湿地旅游区(2009年)


《夜色阑珊——西塘》(2010年)


周向阳的镜头下,来自西方的摄影技术与东方传统的美学相融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江南画意。他耗时四年打造摄影手工书《西塘》,在首届中国摄影图书榜中成为唯一入选的年度摄影手工书。“从利用大画幅相机展开创作,到用蓝晒法在宣纸上制作照片,从其所反映的对象——千年古镇西塘,到每一幅画面亲手题写的文字,这本书充分体现了‘手工’的态度和精神。”评委们对《西塘》如是评价。

这里提到的“蓝晒法”,背后有一个浪漫的故事。蓝晒,是涂抹了柠檬酸铁铵和铁氰化钾混合感光剂的相纸,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其含有的二价铁离子被氧化,生成非常独特的普鲁士蓝色调的三价氰铁盐,再经过水洗,得到美丽纯粹的蓝。迷恋青花的周向阳,对蓝晒可谓“一见钟情”。他经过反复实验,才找到了适合的打印宣纸。当看到第一张成功显像的照片时,从小学习绘画和书法的周向阳灵光乍现:“一定要用蝇头小楷配文,有印章和留白。”他将从小练习的毛笔字重新捡回来,又为此补拍了一些片子,刻意留白,像一个精益求精的工匠,把整整两年的业余时间都留给了这组照片。


摄影手工书《西塘》部分作品赏析

周向阳也会去周边拍摄其它古镇,可兜了一圈回来,发现还是最钟情西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为西塘拍摄的照片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烟雨江南、古镇年华,古镇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和摄影师的前来。

浓厚丰盈的人文氛围是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点睛之笔,共同富裕不仅要物质富足,更要精神富足。“我用最心仪的蓝晒,配以绘画、书法、宣纸等我最钟情的元素,将之呈现呈现给世人。”周向阳用一个摄影人的独有方法,提高着人民群众对于艺术和美的认知与追求。 

《风韵西塘》(“蓝晒”作品)


《烟雨长廊》(“蓝晒”作品)


纪实拍摄

记录“嘉善往事”



除了拍摄烟雨江南诗画西塘,用影像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是一个摄影人的责任。上世纪80年代初,周向阳成为嘉善县文化馆的一员,主要工作是每月对文化馆沿街的20多个宣传橱窗进行布置,宣传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因为会摄影,他还要负责拍摄城乡建设发展中的新面貌、新成就、先进人物、文化文艺宣传演出活动等。

“那个年代,我们对纪实摄影没有什么概念,觉得一个江南水乡的小城镇中没有什么大事件、大题材可以拍,只是在完成拍摄任务的闲暇之际不经意地记录着时代发展进程中的相关人和事。回想起来,多亏当时对摄影的执着和专一,想用心去抓拍好每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画面,后来才意识到这就是纪实摄影。” 提起那时候的摄影工作,周向阳娓娓道来。“

于是,在他的镜头下,一张张纪实照片出现了:

嘉善县城毗邻上海,一直是上海市的“后花园”“菜篮子”。嘉善农村的农民们用勤劳的双手为上海市民提供了优质的绿色蔬果。(1988年10月摄于嘉善姚庄农村蘑菇房)


1991年初夏,罕见的洪灾肆虐着太湖流域富饶的乡村、田园。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下达开挖太浦河工程的命令,嘉善县组织21个乡镇的二万民工,凭着铁打的肩膀,粗壮的双手,锹挖、肩挑,在滴水成冰的数九寒天,奋战40多天,出色地完成了(嘉善段)任务。(1991年11月摄于太浦湖嘉善段工地)


1998年3月28日,体育彩票首次在小镇隆重发行,一周内吸引周边来自21个乡镇的几万居民参与。(1998年3月摄于嘉善人民广场)


《瓜农的喜悦》(2003年)


《点红》(2007年 )


《我们村里的笑脸墙 》(2010年)


《农村排舞队》(2013年)


《三姥也来凑热闹——端午节》(2015年)


讲“共同富裕”好故事(2021年)


纪实摄影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有着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老式胶片相机拍下的画面中百姓朴实无华,生活充满干劲,人民广场、露天游泳池、西塘粮站、丁栅丝厂、姚庄农村蘑菇房……这一个个地名,虽然已是嘉善人遥远的记忆,但在新时代到来之际再被提及,又觉得仿佛就在昨日。

如今,手机摄影开启了全民摄影时代,无论男女老少,用镜头记录生活蔚然成风,摄影仿佛不再是摄影师的独门绝技。然而也正因如此,愈加显得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这些影像弥足珍贵。这些照片的背后,反映的是时代变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差别的日渐缩小,城乡建设发展中的新面貌、新成就、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在照片的对比中乍然而现。这一张张照片,在网络时代以极快的速度被传播、被展出、被怀念,让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留下“非遗影像”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几十年的摄影之路,周向阳先后获得浙江省摄影艺术贡献奖、浙江省优秀摄影家、嘉兴市南湖百杰——文化人才奖、浙江省摄影金像奖等,作品也曾入选美国职业摄影家协会第104届年度展,获得第十届全国人像摄影展金奖、美国《大众摄影》2002-2003年度国际摄影大赛一等奖等重要奖项,并且多次举办个人摄影展览。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厚重的文化传承中汲取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有效途径。从2020年年底开始,周向阳找到了新的拍摄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为了追求更为高清的画质,达到极致完美的效果,周向阳使用的是8×10的传统木质大画幅相机。

周向阳用8×10传统木质大画幅相机采风创作

拍摄非遗项目京砖烧制技艺时,周向阳拍摄了200多位从事土砖窑业的盘窑师傅、烧窑师傅、制坯师傅、装卸窑等师傅的工作肖像。之后,周向阳又带着徒弟,走村入户,拍摄嘉善田歌、剪纸、泥塑、嘉善宣卷等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影像,为历史留影造像。他说:“拍摄每一组照片、每一个专题,必须把自己的心融入进去,提前做好文案,多角度多方位思考,把每个摄影项目进行策划和实施好,有成体系地呈现,并提示其本质,最大化呈现其史料价值。”

与嘉善窑工面对面

留下非遗影像、振兴非遗技艺,是周向阳为自己定立的新目标。他说,这对非遗传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希望通过此举,能为非遗传承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一些事。他的目标很远大,却扎根在日复一日的拍摄中,他也传承着自己的摄影技艺,让后辈一同来实现这个远大目标。

“我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摄影。”周向阳用镜头记录着一切,感受着岁月的变迁。无论是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富足,还是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抑或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周向阳都在以他的执着与不懈、数十年如一日的创作激情,为用好文化力量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着自己独有的力量。


供稿:民进嘉兴市委会  民进嘉善县委会

本文图片均由周向阳拍摄或提供



 讲民进故事  展民进风采 

欢迎长按扫码关注

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主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