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想去猫头鹰咖啡馆啊啊啊啊……停!打住!

鸟人Robbi 物种日历 2022-09-15

鸮[xiāo]形目鸟类被我们俗称为“猫头鹰”。曾有位喜爱鸟类的英国朋友对我说,你们这个“cat-headed hawk”(英文直译的“猫头鹰”)比我们用的“owl”可要形象生动多了。

然而,在鸮形目现生的238种成员里,却有16种长着类似心形的面盘,头顶两侧没有耳簇,也就是缺乏形似“猫耳朵”的结构。

这16种跟大家惯常印象中“猫头鹰”差别较大的鸮类,在分类上属于草鸮科(Tytonidae),中国境内仅分布有3种:草鸮(Tyto longimembris)、栗鸮(Phodilus badius),以及今天的主角仓鸮(T. alba)。

脸盲不要紧,今天只需要认识仓鸮。图片:Ronny Overhate;Rushenb;Peter Trimming

从神话中走来

尽管国人对仓鸮颇感陌生,但它们很早就在其他古老文明里留下了印迹。古埃及时期的人相信,灵魂具有多个形象,其中一个是人头鸟身的Ba。据信Ba形态的灵魂会守在陵墓周围,即便可能离开一段时间,也总是会再返回原处。根据形象和习性,人们认为Ba的形象就源自于现实中的仓鸮。

长翅膀的就是埃及神话中的Ba。图片:historymuseum.ca

如今,仓鸮不仅是分布最广的鸮形目成员,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鸟类之一,它见于北美的美国、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亚和东南亚。除欧洲和美国外,绝大部分仓鸮都生活在北纬40°和南纬40°之间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中国境内则属于边缘分布,已知的记录仅出现在云南南部、贵州、广西和海南

随着地域的不同,仓鸮形态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变异,羽色上的差异尤为突出。历史上,基于形态特征曾有多达46个仓鸮亚种被描述,目前分类学家们倾向于认可的亚种也有28个之多。

更为有趣的是,不仅亚种之间存在明显的羽色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亚种内的不同个体也有羽色的多样化,尤其是腹部羽色,从近乎纯白到浅棕红色都有。对于多在夜间活动的鸟类而言,暗光环境下的白色腹部相当醒目,非常不利于隐藏自己。所以,为什么仓鸮会有这种羽色呢?

羽色不同的仓鸮。图片:Tom Vezo & Andy Rouse / NPL / mindenpictures

来!闪瞎这些田鼠

2019年9月,来自瑞士鸟类研究所、瑞典隆德大学和南非开普敦大学的一个国际团队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针对性地讨论了这一问题。

20年间,研究团队对瑞士西部的一个仓鸮种群进行了持续监测,并辅以GPS追踪研究。普通田鼠(Microtus arvalis)是当地仓鸮的主要猎物。因此,科学家们还研究了不同光线条件下,田鼠对不同羽色仓鸮标本的反应。

结果非常有意思——

  • 不同月光条件会影响不同羽色仓鸮的捕猎表现:从新月至满月期间,随着月光亮度增加,羽色最红个体带回巢的猎物数量在减少,而这在羽色最白的个体当中并不明显。GPS追踪数据显示,羽色最红个体的捕猎成功率也呈现出相似趋势,即月光亮度越大,捕猎成功率越低。

  • 普通田鼠针对来袭仓鸮的主要反捕食行为就是静止不动,静止时间的长度明显受到光线条件和仓鸮羽色的影响:在满月光线更好的条件下,田鼠遇到白色仓鸮时的静止时间更长;但在新月时,两种羽色所引发的效果则没有明显区别。

研究者认为,在光线更佳的情况下,普通田鼠遇到白羽色仓鸮的静止时间更长,更容易被捕获——换句可能不那么恰当的话讲,在更好的光线之下,田鼠们会被白色仓鸮“闪瞎”鼠眼

瞧瞧谁最闪亮。图片:Stevie B / flickr

仓鸮不同羽色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导致的捕猎成功率差异,最终还影响到了后代的身体状况和存活率。长期繁殖监测数据显示,在月光条件好的情况下,无论是捕食成功率还是给雏鸮带回食物,羽色最红的雄性仓鸮表现都要差些,它们最年幼的雏鸮的体重和存活率也更低。

现在我们知道了,月相周期变化带来的光线差异,会影响夜行性捕食者的羽/毛色演化。更重要的是,这同时也提示我们,现今夜间越来越强的人工照明,可能会对夜行性动物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

夜间枝头的仓鸮。图片:Kim Taylor / NPL / mindenpictures

不过,对仓鸮这样的暗夜杀手来说,人工照明绝非它们面临的唯一人造“阴影”。

伙食日益变差

鸮类进食,一般是整个吞下食物,消化不掉的毛发和骨头等会在消化道里形成“食茧”(也称食丸),通过呕吐排出体外。相比其他鸮类,仓鸮食茧内的骨骼保存更为完整,从而也更有利于鉴定猎物种类。人们基于食茧来研究仓鸮食性就有着相当长的历史。

2015年,有人对1860年至2012年间所发表的635篇涉及欧洲地区仓鸮食性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150多年间北欧和东欧的仓鸮捕食鸟类猎物的频次均呈下降趋势。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呢?第二次工业革命、农业集约化生产……总之技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大步向前。

而农业集约化生产导致鸟类种群数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多研究的证实。在欧洲,仓鸮常在开阔以及靠近人居的环境中捕猎,其食物组成的种类随时间减少,也再次佐证了人为活动对农田鸟类的不利影响

现代工业背景下的仓鸮。欧盟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提出施行的《共同农业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在生物多样性层面付出了不菲代价。图片:Oscar Dewhurst / NPL / mindenpictures

可爱?那也不能养!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所谓的“卡哇伊”文化在日本兴起。圆脸大眼的鸮类被认为自带萌属性,在日本还被视为好运的象征。于是,继供聚众吸猫而生的“猫咪咖啡馆”之后,“猫头鹰咖啡馆”也开始在日本出现,与之对应的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该国进口鸮类增加。

近来一项研究指出,日本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的活体鸟类进口国,其本土活体鸟类贸易中就有70%的种类源自海外;其中,所涉及的鸮类数量仅次于鹦鹉类,占到总计603种里的11%。

日本东京的猫头鹰咖啡馆。图片:Toukou Sousui 淙穂鶫箜 / flickr

在“猫头鹰咖啡馆”这样的饲养环境下,与人近距离接触造成的强烈应激反应,对猫头鹰的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同时,这还会向受众传递一种错误的观念:只要野生动物让人觉得“萌”,就可以豢养把玩

尽管日本法律要求类似场所只能展示源自圈养繁殖的个体,但实际的监管力度恐怕并不令人乐观。这项异宠生意,对所涉及鸮类野外种群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眼下,国内城市流行起了所谓的“迷你动物园”,在大型商场以形象讨喜的动物为卖点吸引消费者。其背后的逻辑与日本的“猫头鹰咖啡馆”并无二致,在动物福利和保护教育上的表现只怕是更没有底线

广州一“迷你动物园”,细尾獴被养在狭小简单的玻璃容器中,里面是一层稀薄的碎木屑,后方的活动区甚至是空白的水泥地。愿动物们永远不要出现在“迷你动物园”里。图片:翼狼Elang

我第一次见到仓鸮是在西双版纳植物园外的勐仑小镇。一块面积不大的运动场边有着一棵大树,当地居民晚间就在那里欢快地跳起傣族特色浓郁的广场舞。喧闹的音乐与人声里,通常会有只腹部发白的仓鸮静静地站在树顶四下张望,打量着周遭的世界。

看到背着相机、挎着望远镜的一干外乡人,当地大哥大姐往往会热情提供最为及时的仓鸮讯息。当地人的司空见惯与我们的趋之若鹜,反差明显。

站在树顶的仓鸮并不会在意运动场上的人们怎么看它,它也无法理解这些人会如何影响自己,有没有大树供它生儿育女,田鼠够不够它填饱肚子。明年,明年的明年,这树上还会不会站着一只仓鸮,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和这些邻居共有的这片小小家园啊。

中国境内分布的所有鸮形目鸟类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许可都禁止饲养。图片:Peter K Burian / wikimedia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5年第300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鸟人Robbi。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内容 

“迷你动物园”,是在拿生命骗钱

巴掌大的猫头鹰当宠物?劝你想都别想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